于学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元残余势力彻底清除,盖州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辽东苑马寺卿移驻境内永宁监,兼管金、复、盖三卫兵备道及海运、防务事务。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辖境岫岩城置抚民通判。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岫岩城置管粮通判、署理金、复、盖三卫之粮仓。辖域“北距都司(辽阳)240里,南至复州卫180里,西北至广宁卫360里,东至鸭绿江550里”。
到嘉靖年(1522—1566年),战乱后人口增至人。有操军5874名,屯军1842名。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有额田亩,额粮石5斗。《辽东志》载 “城乡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货贿羡斥,每岁终替至京师,物价为之减半”的繁荣景象。
吴立已年过半百,但他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他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与睿智。在一次巡视中,他遇见了新来的抚民通判赵文远。
“吴将军,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赵文远拱手行礼,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的敬仰。
“赵大人客气了,边疆安宁,还需你我共同努力。”吴立回礼,两人相视一笑,共同商讨起如何更好地治理地方、安抚民心。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盖州城终于拔地而起。
然而,筑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修筑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北元骑兵的数次突袭,更有连绵不绝的风雪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但吴立始终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他的英勇与坚持激励着每一个人。
这座城池依山傍水,城墙高耸入云,固若金汤。城内布局合理,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错落有致。城墙上布满了箭楼和炮台,时刻准备着抵御外敌的入侵。城内的居民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吴立站在城墙上,望着这座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城池,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满足。他知道,这座城池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与梦想的实现,更是大明王朝边疆安宁的坚实屏障。他深情地对身旁的将士们说:“这座城池是我们共同的心血与汗水浇灌而成的。它不仅仅是一座城池,更是我们守护国家、保卫边疆的坚定信念的象征。”
万历四十七年,岫岩城迎来了新的变化,管粮通判的设立,使得金、复、盖三卫的粮仓得到了更加有效的管理。此时的吴立已退居二线,但他仍时常关注着边疆的动向,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不舍。
春日里,他常带着孙子李明轩漫步于田野间,讲述着过往的故事。“爷爷,那些倭寇真的那么可怕吗?”小明轩好奇地问。
吴立微笑着摇头:“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
夕阳西下,祖孙俩的身影拉长在这片他们共同守护的土地上,仿佛一幅温馨而又坚定的画面。
经过无数次生死较量,盖州城终于屹立在辽东大地之上,成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而吴立的名字,也随着这座城池的传奇,被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