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忆流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秦攻魏地设东郡这一重大事件,仿若一颗巨石以千钧之势狠狠砸入战国末期那原本就波谲云诡的湖面。
刹那间激起层层惊涛骇浪,其影响如同涟漪般迅速蔓延至各国,所产生的震荡无论是在军事格局、政治局势还是各国的心理层面上,皆是意义深远且广泛,彻底改变了各国的战略走向。
于秦国而言,这无疑是其东进征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关键里程碑,成为秦国迈向大一统霸业的坚实一步。
东郡的设立,宛如一把利刃在地图上有力地挥出,极大地拓展了秦国的疆土范围,东部边界得以迅猛大幅推进,从地理形势上对东方各国完成了更为紧密的包围布局。
这一突破性的改变,使得秦国在后续针对东方各国的军事征伐行动中,拥有了理想的前沿据点,秦军自此可以更加从容地屯兵布阵、调配物资,极大地增强了对东方各国的军事威慑力量。
东郡的设立仿若一只无形却强而有力的巨手,精准且致命地紧紧扼住了他国的咽喉要害,令东方各国在秦国的阴影下瑟瑟发抖。
与此同时,秦国凭借东郡这一得天独厚的战略要地,犹如在东方各国的心脏地带安插了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更加直接、深入且毫无阻碍地将势力触手伸向各国,全方位地监控其一举一动,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决策谋划,还是军队的调遣部署,皆在秦国的掌控之中。
秦国更是借此,可以肆意干涉各国政事外交,通过扶持亲秦势力、挑拨离间各国关系等手段,进一步削弱了各国之间本就微弱松散的联系与合作,使得各国在面对秦国的威胁时愈发孤立无援、一盘散沙。
这一系列的优势叠加,不仅为秦国稳步推行“远交近攻”等精妙绝伦的战略营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让秦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更是如同为秦国的腾飞插上了矫健的翅膀,如虎添翼般极大地加快了其统一六国的坚定步伐。
使得秦国的霸业宏图在历史的画布上愈发清晰可触,那大一统的曙光已然在东方的天际隐隐浮现。
魏国朝堂之上,听闻东郡设立这一噩耗传来,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嘈杂之中,仿佛末日的阴霾瞬间笼罩。
“大王,秦军此番攻势凌厉至极,我大魏二十座城池转瞬之间即遭沦陷,此乃国之奇耻大辱啊!当务之急,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寻求他国援助,否则我魏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危在旦夕!”
一位白发苍苍、满脸忧虑的老臣痛心疾首地向魏王魏增谏言,声泪俱下,言辞中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可如今环顾四周,各国皆被秦国的淫威所震慑,自顾尚且不暇,又有谁能真心实意地伸出援手助我魏国一臂之力?况且我魏国新败,兵力折损严重,粮草辎重亦消耗殆尽,如今这般境地,又拿什么去与他国联盟?又何谈让他国信服与我携手抗秦?”
一位年轻气盛却满脸不甘的武将紧握着拳头,话语中虽饱含着愤怒与不甘,却又因现实的残酷而深感无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绝望。
“赵国与我相邻,两国山水相依,唇亡齿寒之理,他们定然不会不知。当速派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使者前往赵国,放下身段,以诚恳之姿商议合纵抗秦之事!此乃我魏国目前唯一的求生之道。”
主和的大臣心急如焚,急切地向魏王进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期盼。
“哼!赵国又岂会轻易出兵?长平之战那惨痛的教训犹然在目,他们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只怕如今也是畏惧秦国如凶猛恶虎,自顾不暇,怎会为我魏国涉险?莫要做这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反对派的声音尖锐而充满了质疑与忧虑。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的应对之策。
魏王也眉头紧锁,面容憔悴,面对这艰难困窘的局面,一时之间竟也不知该如何抉择,仿佛置身于茫茫迷雾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最后在众大臣都商议下,魏王增派使臣出使赵国,意图联赵。
再看赵国朝堂内,同样是一片凝重压抑的气氛,仿佛空气都为之凝固。
“诸位卿家,秦设东郡,魏国已遭重创,如今我赵国亦是岌岌可危,如履薄冰。魏使前来求援,此事关乎重大,当如何处置?还望诸位畅所欲言,共商国事。”
赵王偃神色忧虑地看向群臣,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双手紧紧地握住王座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大王,秦国如今势力强盛,如日中天,其虎狼之师锐不可当。我赵国历经长平之痛,元气尚未恢复,当务之急乃是保存实力,严守边境,切不可贸然卷入魏秦之争,以免引火烧身,遭受灭顶之灾。”
一位行事谨慎、思虑周全的大臣上前拱手说道,神色凝重,言辞恳切,试图以稳健之策说服赵王。
“不可!秦国狼子野心,贪得无厌,其妄图吞并六国之心昭然若揭。若魏国覆灭,我赵国岂能独存?唇亡齿寒之理,众人皆知。此时若不与魏国联手,他日必遭秦国各个击破,我赵国将再无还手之力。当趁此时机,联合魏国,集结兵力,尚可与秦国拼死一战,或有一线生机。”
一位同意和魏国联盟的将军言辞恳切的说着,目光坚定如炬,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然之气,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向赵王行了一礼,身姿挺拔,尽显坚毅之色。
“话虽如此,但赵国刚经历长平之痛,兵力折损大半,粮草储备亦是捉襟见肘,尚未完全恢复元气,若仓促出兵,胜算能有几何?一旦兵败,赵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还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一位拒绝出兵援魏的大臣据理力争,言辞间逻辑清晰,神情严肃地望着赵王,眼中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谨慎。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激烈,整个朝堂弥漫着紧张凝重的气氛,仿佛一场无形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就在魏赵两国朝堂争论不休、僵持不下之际,两国之中的有识大臣武将们在这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渐渐清醒地意识到,如今唯有联合起来,整合两国之力,才有可能在秦国那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压力下寻得一丝微弱的生机。
于是,在两国朝堂之上的各方势力也开始逐渐放下争议,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共同商讨抗秦之策,试图在这绝境之中寻出一条求生的血路,为两国的命运奋力一搏,尽管前路荆棘丛生,充满了未知与艰难险阻,但他们已别无选择,唯有背水一战。
至此,赵魏会盟于柯,拉开了五国联军合纵攻秦最后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