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乔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清纠正:“击破的同时收归己用。”
加上雷家,村子上人数还不足两百,太少了,柳盛如果能集结三四百号人,自己这边就完全处于劣势,很是危险。
这朝代人力最为关键,村子规模若是八百上千那就是大村,不管流民还是劫匪都无需畏惧,没法上千的话,三五百人的村落安全上也将好上一大截。
如今凭村子这十多户人家想要发展成上千人的大村,最少需要好几代,想要阿冰性命的人根本不会等到那时候!
而壮大村子的另外法子就是吸纳人口。
她原本想着徐徐图之,等到来年粮食多了、银子多了、房子盖好土地开垦足够再多多的买人进来,没想到别人速度如此快,根本不给喘气的机会就找上门来!
霍冰立即想到娘这是为了她!
她不安的分析:“娘,这些灾民都是拖家带口,一家子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多人不等,一个家里壮劳力只有少数几人;
您却需要养他们一家子,给他们房住,供应吃喝,还有衣裳布料这样您太累了。”
村子方方面面有章法,娘之前的日子多舒坦啊,现在为了一个她,又要过上操心的日子吗?
尤其这些灾民不是有家底的村子上人家,衣食住行样样需要娘操心,当一个家尚且不容易,何况养着一大批人,娘该多操心劳力!
沈清宽慰道:“傻瓜,壮劳力虽然只有少数,但你忘了咱们家的各项生意了吗?
那些妇人能接替你小姑小妹她们在工坊的烧饭活计,他们四人不就能空出来和你阿丽一起做肥皂?
其中的孩子们适合刺绣的跟着萍姑在绣坊,不合适的负责养牲口种药材;
汉子们除了抵御外敌,他们还能还有耕种田地、外出运送、囤积木材、盖屋种树这些体力活,养着他们非但不亏还是赚的。”
换了纯农业的人家确实亏,尤其锦城的农作物一年只收成一季,其他时间都空闲着,养的多负担大,没有其他营生纯靠田地也根本养不起。
可自家不同,好几个工坊囊括了年岁大到小,田地不仅种农作物,更多的是种药材,以及养牲口,另外还有大山人越多产生的经济价值就越高。
霍冰也想到了这些,可心里明白不管是刺绣还是种田地药材,能看到银子都是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后的事,眼前这一大批人如何养活?
居住的屋子、御寒的衣裳、重中之重的是饱腹粮食,她不想娘两眼一睁就是发愁数百人的吃食
沈清边携着霍冰的手往入口赶去,边抽空解释:“你别操心粮食,咱们以往不进城是担心灾民闹事;
可如今咱们将灾民收了进来,出门一大批人,还需怕其他的吗?
到时进城里买粮食布料回来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了?”
她能如此淡定,主要有商城在,去城里买粮食也就那么一说,不过有现成的粮仓在,或许不用去城里买!
她看向霍冰,提醒:“阿冰,你记得路上孙老大宋老二那次不?”
霍冰如何能忘!
她只是给娘打了个掩护,结果娘硬是给村子带来了十二头驴。
娘的意思是?
她惊诧的看了过去,就见沈清点了点头。
“他抢咱们,咱们为何不能图他的?”
霍冰脸上的担忧散去,双眼染上笑意,低声道:“好,娘我今夜一定会把他们的粮仓库房摸的清清楚楚。”
沈清:孺子可教,她就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更喜欢能力强的人,后续的事无需费心。
沈清一行人到的时候,柳盛还在和江二爷争论不休。
沈清觉得能选上柳盛办事的人也不咋地有脑子。
江二爷见人到齐,哼了声,不再和柳盛争论,柳盛一昂下巴,犹如战胜的公鸡带着人群离开。
一直到不见人影,这边吊桥轻手轻脚的放下,换上黑色衣衫的一队人悄无声息的快速穿过,随后吊桥又轻轻升起,关闭严实。
江二爷眉眼沉沉的注视着远方好一会,所有人都沉默不语,没人喊冷也没人说要离开。
良久,江二爷双眼扫了一圈人群,说道:“这儿不能少了人,一旦他们回来或有动静都要有人敲响铜锣提醒,但天气严寒,我的打算是沿着围墙盖上两面屋子挡风,中间挖个地洞烧火,上下半夜各派三人在这值守。”
另起房子不行,地面已经冻住,没法打地基,只能先倚着围墙盖个临时的;
村子上没人会垒灶台和炕,而且值守要保持清醒,没法入睡,烧个火堆取暖就成。
秦婆婆赵老大洪明赵明月等人听到后,抢先道:“我家还有剩下的土坯,我现在就去搬来!”
“时辰还早,才两面墙又无需太高,咱们人多一股脑的搬来盖上,最多两个时辰就能完工。”
“瓦面还要椽子,今日是来不及了,先用茅草做个屋顶顶上,等明年开春后再盖间精细的出来。”
“还是让半大小子们来这值守,他们精力好,恨不得一整夜不睡,在这耗一耗体力省的白日里淘气!”
没一会,一群老者已经将所有事宜全部敲定。
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抱怨霍冰给他们带来了灾祸,也没人认为这些活计都应该归沈清家,老者们敲定对策,汉子妇人们出力干活,小子们激动的商议如何排班值守。
沈清知晓口头道谢属实没诚意,她扬声道:“夜晚值守的吃食归我。”
熬夜伤身体,哪怕只有半夜也需要垫吧垫吧肚子才行,都是半大小子原本胃口就好,更是饿的快。
“不用,家里粮食充足,我们多做些给他们带来。”郑惠连忙说道。
王翠笑道:“家里现在做的吃食充足,不仅是干的,还经常能剩下一块半块的馍馍,晚上带着在火堆上烤一烤,垫吧肚子正好。”
她们原本买的粮食就多,沈清开办的工坊招的都是正值壮年的汉子姑娘们,还管晌午那顿饭,家里粮食可不就更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