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来花果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尚有一名探马归返,正巧探得此消息,然我已将其处置妥当。”李凡的语调平缓无波,似在言说一件无足轻重之事。
“三万敌军呐,我仅率一千兵力前去迎战,这岂不是自投罗网,纯粹送死之举?”年轻参将神色惶恐,连声音都禁不住微微颤栗。
“嗨,将军若心有畏惧,那便留守城中,由末将领兵出征即可。”李凡镇定如常,试图宽慰年轻参将的不安情绪。
“你莫要在此大言不惭,拿什么去战斗?三万之众你如何抵挡?即便你能表明身份,那群蛮子杀红了眼根本不管敌我,可别再枉送性命。”年轻参将满脸狐疑,目光中尽是对李凡的不信任。
“确实,若情况如此,坚守城池方为上策,绝不能轻易出战。就怕这些南疆狼族疯狂起来,径直攻破我宜阳城。”老年参将附和道。
“不!出战势在必行!此点绝无更改!不过,此役之主要目的并非消耗城内有生力量,而是实实在在与南疆狼族打上一仗!”李凡话语坚定。
“你简直疯了!那可是三万人马!”年轻参将惊呼。
“二位将军且听我一言。”李凡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南疆狼族生性凶悍,若我们一味防守,他们只会愈发张狂,视我宜阳城为囊中之物,迟早会全力攻城。唯有主动出击,将他们打疼打怕,让他们知晓我军之勇,方能令其心生忌惮,不敢轻易来犯。如付将军所言,他们的战斗力并非高强,一千兵力若部署精妙,歼敌三四千人亦非奢望。待时机成熟我便亮明身份,你二人于城中大张旗鼓,献出部分粮草,必能保宜阳安然无恙。”
两名参将面面相觑,皆陷入沉思。
老年参将轻抚胡须,徐徐开口:“话虽这般讲,但也不可盲目赴死。这一千人若出城,需有详尽规划,总不能真如你所说,直接去白白送死。”
年轻参将不住点头:“正是,宜阳城的防御全系于这些兵力,若轻易折损,城防定然空虚。一旦城破,那便不是助力河南王殿下,而是坏了大事。”
李凡沉思须臾,道:“我自会妥善安排。我观南疆狼族虽人数达三万之众,然多为一盘散沙,其行军布阵必有可乘之隙。我等可先佯装败退,引他们至一处狭窄山谷,再借地形之利,设下埋伏。”
年轻参将质疑道:“你怎知他们定会中计?万一他们识破,反将我们重重包围,那又该如何是好?”
李凡沉稳应答:“我已差人前去探查,那山谷四周有茂密树林可供掩护,且是他们进军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伪装巧妙,他们定然不会察觉。”
老年参将眯眼说道:“即便如此,仅一千人也略显势单力薄。城中尚有部分民兵,可否一同调遣,以壮大声势?”
李凡却摇头否决:“那些民兵未经严苛训练,上了战场恐怕只会乱了阵脚,倒不如集中力量,令这一千精锐发挥最大效能。至于民兵,只可在城中做好后勤支援事务,诸如搬运物资、照料伤员等。如此一来,精锐方可无后顾之忧,全力作战。”
“你可有取胜把握?哪怕仅一战?”年轻参将问道。
李凡昂首挺胸,不卑不亢回应:“将军莫要小觑于我,我好歹是第三代松林学院出身,待上了战场,一切自见分晓。”
“哈哈!那便且拭目以待,但愿你并非只是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年轻参将闻此言语,顿时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戏谑之意。
“哎呦,只是可惜了这一千士卒啊。”老年参将嘴上这般叹息,可脸上却不见半分怜惜之情,反倒透着一股冷漠。
“田将军切勿心怀仁慈,成大事者,必有牺牲。这一千士卒若能为河南王殿下的大业奉献生命,那便是死得其所,无上荣耀。”李凡面容冷峻,神色淡然。
“好!不愧是松林学院毕业的,果真有胆魄!”老年参将赞道。
“况且,你们还需负责稳住朱世珍,此任务相较我而言亦不轻松,他可是陈副帅点名保护之人,若能成功,你二人亦是大功一件。”李凡继而说道。
诚如所言,洛阳周边城镇大多已被龙傲惠的势力掌控,唯有宜阳城等寥寥数座城池得以“幸免”,其中又以宜阳城的情形最为特殊。
二人自是满口应承,无需涉险,还有功劳可得,仅需对付一个武功远逊于他们的朱世珍。这般好事,简直太划算!
不久后,朱世珍再次召集众人议事。
老年参将率先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急切:“末将以为,当务之急仍是加固城防,多备箭矢石块,以逸待劳才是上策。那贼寇来势汹汹,我们切不可莽撞行事。”
年轻参将却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加固城防自是常理,但一味防守绝非长久之计。”
老年参将一听,顿时涨红了脸:“那依你之见,难道要拿将士们的性命去冒险?你知道他们总共多少兵力?”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吵声在营帐内回荡。
李凡见时机已到,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道:“两位将军莫要再争。末将以为,此时出城迎敌虽险,却有可胜之机。贼寇虽不知具体人数,但其纪律散漫,指挥未必有序。我已拟定详细计划,率这一千精锐,可扰其军心,乱其阵脚。若能成功,不仅可保宜阳暂时无虞,更可能一举将其歼灭!请知县大人恩准,末将领兵出征。”
朱世珍面露喜色,赶紧开口:“李凡,本知县且信你这一回。你此去务必小心谨慎,若遇不敌,速速回城,切不可恋战。宜阳城的安危,就全系于你等这一战了。”
……
就在李凡整军出城,那一千精锐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宜阳城的视线中后不久,城中一片紧张的气氛仍未消散。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凝重,一名士兵满脸惊喜地飞奔而来,口中高呼:“援军!援军赶到了!”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满脸疑惑。
朱世珍率先反应过来,急步向前问道:“援军?从何而来?是哪位将领所率?”
士兵喘着粗气,忙不迭地回答:“将军,小的只看到旗号上写着‘诸葛’二字,其余的尚未知晓,他们来得匆忙,队伍看起来有些疲惫,但人马众多,气势不凡。”
老年参将皱起眉头,喃喃自语道:“打着‘诸葛’旗号?这附近的将领中,没有姓诸葛的啊……”
年轻参将也在一旁附和:“此事太过蹊跷,我们并未向其他地方求援,这援军怎么会凭空出现?会不会是南疆狼族的诡计,故意伪装成援军来骗取城池?”
一时间,营帐内议论纷纷。众人心中既对这突如其来的援军抱有一丝希望,又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朱世珍当机立断:“先派人前去迎接,探清虚实,但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掉以轻心。若有任何异常,立即汇报。”
几名士兵领命而去,而朱世珍与两位参将则站在城楼上,目光紧紧盯着援军前来的方向,等待着进一步的消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神情,不知道这股援军的到来,究竟是福是祸,宜阳城的命运又将因此发生怎样的转变。
不多时,一队人马由远及近。
朱世珍站在城楼上,远远瞧见援军浩浩荡荡而来,那为首之人的面容逐渐清晰,竟是正国公世子、第三代松林学院弟子、现任洛阳将军府军师参将诸葛空名。
刹那间,朱世珍如遭雷击,整个人愣在了原地,他怎么也无法相信,来援之人会是诸葛空名。
在众人的印象里,诸葛空名乃是个彻头彻尾的文官。往昔在各种军事会议和策略研讨中,诸葛空名总是以满口的兵法理论和精妙布局让人折服,可那些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从未听闻他有过实战领兵的经历。
他那修长的身姿、儒雅的气质,怎么看都与战场上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将领形象相去甚远。
朱世珍心中满是疑惑与担忧,他实在难以想象,这样一位从未有过沙场点兵经验的文官,如何能率领援军穿越重重险阻来到宜阳城。
他望着诸葛空名那依旧镇定自若的面容,心中暗自揣测,此次救援究竟是诸葛空名毛遂自荐,还是背后另有他人的安排与授意。
而一旁的两位参将也同样面露惊色,年轻参将忍不住低声道:“这诸葛空名怎会来此?莫不是朝廷那边得知了河南王和陈副帅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