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楼书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们大都依靠外国雇佣的军队去抵抗太平军,根本不相信李鸿章带领的淮军能够和太平军抗衡。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和太平军的几次战斗中,李鸿章没有找任何的外援,而是凭借着自己6000人的淮军和太平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多次对拼中,李鸿章每场战斗都是身先士卒,亲自站在战场指挥,屡次击退太平军的进攻。
几场战争的胜利,也让上海当地的富商们认识到了李鸿章的不凡之处。
原本等着看笑话的外国军队也对李鸿章刮目相看,开始重视这名最近声名鹊起的中国将领。
取得几次胜利之后的李鸿章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开始购置英国战舰上的洋枪。
将这些装备配置到自己的军舰上,并花费重金聘请外国的海军教练去训练自己的士兵,学习他们海上的战斗方式。
随着淮军的名声水涨船高,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了淮军的队伍,李鸿章的士兵也从原本的6000增加到了将近7万,战斗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随着淮军的势力逐渐地壮大,李鸿章的职位也在一路高升最终从曾经的翰林院编修变成了直隶总督,官居高位。
随着淮军为朝廷立下的战功越来越多,李鸿章在朝廷上的地位也是突飞猛涨,哪怕是在外国军队那里,李鸿章也同样拥有着不小的名气。
不仅如此,在对国外的文化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李鸿章开始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开始引进西方国家的文化,包括铁路和西医。
也正是如此,我国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和第一家西医院都是在他的努力下才得以出现。
尽管李鸿章所带领的淮军空前地强大,但却依旧挽救不了清政府,彼时的我国在封建社会的影响下,积弱已久。
在“甲午战争”中,面对外国海军的精良武器,最终淮军惨败,为了保全自身,清政府最终答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签订条约时,来自日本的海军指明要求由李鸿章为清政府代表和他们签订条约。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也曾背负国家的耻辱去签订条约。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具有大才之人,而且一些施加到李鸿章身上的罪责其实是不公平的,弱国无外交,他也同样没有办法。
清朝末年,东三省因为日俄等列强的殖民威胁,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
而其军政分离,民辖于兵的自我封闭体系,使得这种危机愈发严重,于是清政府开始着手改变行政体制,设立与内地相同的行省制度,由此来加强清朝政府对于东三省的管制。
于是在1907年4月,清政府正式裁撤盛京将军,改由东三省总督接任,统管三省将军事务。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东三省还增设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
但与内地行省督抚平级不同的是,东三省总督在当地具有最高掌控权,三省巡抚也有受其节制。
换句话讲,东三省督抚是从属关系,巡抚是总督的属官,这一点也算是东三省总督的一大特点。
截止清朝灭亡,东三省一共出过三任总督,分别是徐世昌、锡良以及赵尔巽。
这三人都是大有来头,其中首任总督徐世昌,乃是民国元老,当过大总统。
而锡良则是晚清名臣,三朝元老。
至于末代总督赵尔巽,也是清末民初的名人。
他在担任东三省总督之前,当过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是一名老资格的封疆大吏。
赵尔巽是一个典型的清朝拥护者,其在担任东三省总督时,对于当地的同盟会,实行严厉的打击。
所以,清帝退位后, 赵尔巽也随之隐退。
后来袁世凯曾邀请过他出山,但是被赵尔巽以“不当贰臣”为由拒绝了。
不过后来赵尔巽还是出任了国史馆长一职,主编了《清史稿》。
所以,在史学界,赵尔巽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1927年,赵尔巽在编撰完《清史稿》之后病逝,享年83岁。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的辖区主要是陕西和甘肃,在部分时间里还包括伊犁以及四川。
在清朝九大总督里面,陕甘总督应该是最能打的。
因为其地处西北边疆,时常需要处理边患,比如漠西的准噶尔汗国,天山的大小和卓,以及陕甘的回部,所以担任此职的大都有着一定的军事背景,甚至是清朝名将。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年羹尧、岳钟琪 、左宗棠等等。
同样是因为边患,当地的行政系统时长会因为边疆作战的需要作出调整,所以在清朝前期,陕甘总督的辖区职权变更是非常频繁。
时而独辖陕西,时而兼并四川,甚至于扔掉甘肃,改称川陕总督。
直到乾隆年间,准噶尔汗国与大小和卓相继被平,西北边患趋于平静,陕甘总督这个位置才真正得以定下来。
陕甘末代总督是长庚,满洲人,长期在西北做官,与沙俄斗智斗勇,为保全新疆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宣统元年,长庚被任命为陕甘总督,三年后,随着清帝宣布逊位诏书,长庚也随之离职,并于两年后去世,享年71岁。
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大总督里面最有油水的一个位置,因为管辖着当时中国最为富庶的两个省,即江南省和江西省。
其中江南省包含了如今的江苏、安徽以及上海等地,其前身乃是明朝的“南直隶”。
在明清时期,这里乃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没有之一。
在清朝年间,仅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可以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其中,盐政税收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此外,江南省还是个文化大省,几乎每一届科举的上榜举子,江南省都要占一半,因此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而正是因为江南省的体量太过庞大,后面才被清朝给拆分,形成了如今的江苏省与安徽省。
所以在清朝九大总督里,两江总督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几乎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存在。
所以有清一朝,担任两江总督的大臣,那都是有着不小的背景,随便一抓都是清朝名臣。
比如满族第一状元麻勒吉,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禁烟英雄林则徐,此外,有着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称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四人,全部都做过这个位置。
似乎没有当过两江总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臣。
早清朝九大末代总督中,两江总督应该是最出名,其乃是着名的辫子将军张勋。
于1912年1月23日上任,当了二十天的两江总督。张勋这个人,在民国初年可是有着相当高的出场率。
清朝灭亡后,他是少有的依然坚持效忠清廷的军阀,为了表示自己仍效忠清室,他不准麾下部卒剪去发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