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楼书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剑 舞:
《霸王别姬》中的“剑舞”一段是把京剧《穆桂英挂帅》和《花木兰》两剧中的舞剑,加以提炼变化,同时吸取武术中的剑法汇合编制而成。并在一部分加入了演唱,另一部分又配合管弦乐的伴奏。
《霸王别姬》中完整独立的剑舞,这在花旦行当来说并不多见。花旦的剑舞从内容、形式到劲头上都有较大的区别。
因此,这段独舞随着【夜夜游】音乐的情绪与节奏,舞蹈动作主要追求的是在“柔”与“美\"的舞动过程中构成不同的动作造型,与音乐性格柔中带刚、美媚无限是一致的。
在舞剑中使用的双指指向前,显然来自于中国太极剑的神韵以及其刚柔相济的美学原则。
《霸王别姬》在整段舞剑的舞台线路结构布局上,沿用了沪剧舞蹈长期积累的舞台调度规范。
舞剑的舞台位置以正十字、斜十字、横一字、竖一字、米字为基本线路,这种舞蹈线路布局体现了沪剧舞台严谨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对称”的审美习惯。舞剑位置是环绕四个犄角和中央,成为一朵梅花式的图案。
在舞剑的技巧。上手腕的功力十分重要,涮双手腕、大刀花加翻身、左右小云手、向后双手涮剑、由慢变快双剑花、双剑一前一后向前刺。
双手涮反花也称白马分鬃等,这些技巧难度并不大,完成好这些动作首先手腕不能硬,剑要与身体保持一条线。
剑不能“学”着走(“学”是戏曲行内评价动作的常用语,它指的是动作走得不到位。剑应该贴身走一条线,而没有贴身斜着走,就叫“学”着走。)。
其次是技巧的速度与音乐速度要一致,该快的地方要快起来,不该快的地方不能快,剑舞姿态与剑舞的技巧与人物心理状态、音乐结合紧密,张弛有致,方能突显出沪剧舞蹈的艺术魅力。
如果技巧过多,速度过快,就会有脱离剧情卖弄技艺之意,是不符合虞姬这样的身份的。
《霸王别姬》中的剑舞是柔美的虞姬与豪气盖世的霸王生离死别时的舞蹈。
因此,虞姬是通过舞剑来安慰已经四面楚歌、大势已去的项羽,既有劝其振奋精神寻得机会东山再起,又有诀别之意。
这种内心的不舍与惋惜,使得这段舞剑的戏剧内容十分复杂,既要体现出虞姬丰富的内心世界,又要展示其凄婉妩媚的娴熟技艺。
《霸王别姬》一剧中虞姬本为花旦,唱念取法于花旦,唱腔设计优美,重要唱段载歌载舞。
其中有一段风格别致的“剑舞”,是钱盘春以沪剧舞蹈为基础,吸收武术动作而编创,是全剧中最精彩的一折。
慕容雪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在疾缓相间的【山歌调】曲牌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姿态柔中有刚,情调悲中有烈,颇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
剧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一段段,情景交融,悲凉动听,为慕容派经典唱腔。
沪剧霸王别姬全剧 唱词:
(八侍女随虞姬上)
虞姬,慕容雪饰演,(唱):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一年。
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
(大王回营啊!)
项羽,钱殊饰演(唱):
——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纵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帐。
(马僮牵马下)
虞姬(白)——大王!
项羽(白)——这一番连累你多受惊慌。
虞姬(白)——大王,今日出战,胜负如何?
项羽(白)——枪挑了汉营数员上将,怎奈敌众我寡,难以取胜。此乃天亡我楚,非战之罪也。
虞姬(白)——兵家胜负,乃是常情,何足挂虑?备得有酒,与大王对饮几杯,以消烦闷。
项羽(白)——有劳妃子!
虞姬(回头吩咐侍女)
——上酒。
项羽(唱)——今日里败阵归心神不定。
虞姬(唱)——劝大王休愁闷且放宽心。
项羽(唱)——怎奈他十面敌难以取胜。
虞姬(唱)——且忍耐守阵地等候救兵。
项羽(唱)——无奈何饮琼浆消愁解闷。
虞姬(白)——大王——(唱)——自古道兵家胜负乃是常情。
(项羽叹气)
虞姬(白)——大王身体乏了,帐内歇息片刻如何?
项羽(白)——妃子,你要惊醒了。
虞姬(白)——妾妃遵命。
虞姬(转对侍从)——尔等也歇息去吧。
众侍从(白)——是。
(项羽进帐,虞姬以小宫灯环照四周,见无异状,方才安心。)
(更夫上,敲锣,初更)
(虞姬在帐外假寐)
(二更锣响,虞姬醒来)
虞姬(白)——啊,大王睡稳帐中,我不免到帐外闲步一回。
(出帐)虞姬(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叹一声,白)——云敛清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忽听得众将士齐叹——“苦哇!”)
虞姬(白)——月色虽好,只是四野皆是悲愁之声,令人可惨。只因秦王无道,以致兵戈四起,群雄逐鹿,涂炭生灵,使那些无罪黎民,远别爹娘,抛妻弃子,怎地叫人不恨。正是千古英雄争何事,赢得沙场战俘寒。
(画外传来将士吟唱——“家中撇得双亲在,妻儿老小依靠谁……”)
(守夜将士上)
将士甲(白)——伙计们,来来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