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后的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同时,皇帝也可以放心的任用巡抚、总兵、武勋领兵,不需要像唐朝那样频繁的调换防区以防止藩镇做大,更不需要像宋朝那样把武将当成家贼。
因为帝国最精锐的边军被部署在了鸟不拉屎的边疆,离不开大运河的供给。
更不需要担心江南的士大夫尾大不掉,江北虽然不及江南富庶,但绝对能拿出足够的财赋使最精锐的边军碾压江南。
三者的组成使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得以高速运转且不需要担心出问题。
然而,松山之战后,大明的精锐都被打烂了,边军烂了,赋税愈发收不上来,导致没有足够的实力镇压国家的边患和各种起义,甚至没有能力再从江南收上赋税。
而收不上赋税,打烂的精锐就没有恢复元气的可能。
恢复不了元气,就镇压不了叛乱,镇压不住叛乱又导致收税愈发困难……
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即便自己去到了南方朝廷,整个王朝276年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全都会冒出来。
中原腹地的藩镇必然会坐大,重演唐末藩镇之乱。
即便是压下去了藩镇。
还有失去压制的江南士绅,会直接复现东晋的门阀政治。
即便是这些都能压住。
最后南明面对的将会是控制了长江以北的李自成或满清。
自古都是由北打难易,而由南打北难。
历史上数得过来的北伐中,几乎就没有成功。
唯一一次的经验,还是太祖皇帝元末时的起义。
可以说只要崇祯南渡,好一点的情况就是重现南宋时期和金人划江而治的局面。
而差一些,就彻底成了割据政权,和南明一般苟延残喘之后,最终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
所以,真正想要拯救大明,只有破而后立了。
当然了,在文官清流和东林党的眼中,这或许成了:陛下何故造反了吧。
但崇祯不在乎。
十七年来,他已经彻底看透了这些虚伪的清流了。
否则也不会说出那句文官皆可杀的话来。
既然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仅仅想靠着几贴中药就能拯救病入膏肓的大明,显然是痴人说梦。
所以,刮骨疗毒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吧。
将士绅,尤其是江南士绅这个大毒瘤给刮掉,才能真正的拯救大明的百姓。
崇祯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凭借对未来的了解和后世的知识,从微末之间开始,再造出一个煌煌大明出来!
这一刻的,无比的雄心壮志。
当然了,在此之前,还是得先找到三个儿子再说。
这次过来,崇祯和王承恩都早已改头换面,换上了普通的大明服饰,甚至就连模样都通过化妆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若非了解二人的亲密之人,很难分辨出这居然是大明曾经的皇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