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7章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2 / 2】

神秘的小土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藏听后,大喜过望,道:“徒弟啊,此计甚妙!只是这宝贝,一个叫作锦襕袈裟,一个叫作白玉珪;你所变的宝贝又叫作什么名字呢?”行者笑道:“就叫作‘立帝货’吧。”三藏依言,将此名牢记于心。师徒们一夜未眠,盼望着天明,恨不能立刻唤出扶桑之日,吹散满天星辰。

没过多久,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行者又再次叮嘱八戒和沙僧,告诉他们两个:“你们不要去打扰那些僧人,也不要到处乱跑。等我成功后,再一起前行。”说完,行者向唐僧告别,打了个唿哨,一个筋斗翻到空中。他睁开火眼金睛往西看去,果然看到一座城池。你知道为什么能看见吗?因为之前说过这座城池距离寺庙只有四十里远,所以站得高就能望见。

行者靠近城池仔细观察,只见那城池被怪异的雾气笼罩着,愁云弥漫,妖气和怨气四处飘荡。行者在空中赞叹道:

如果真正的国王登上王位,自然会有祥瑞的五色云彩出现;只可惜现在妖怪占据了王位,滚滚黑烟锁住了城门。

行者正自感叹,忽闻炮声轰鸣,震耳欲聋。紧接着,东门缓缓开启,一队人马如潮水般涌出。他们身着猎装,手持各种武器,英姿飒爽,气势非凡,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采猎之军。

但见旌旗飘扬,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白马奔腾,迎风嘶鸣,蹄声如雷。鼍鼓咚咚,仿佛能震撼天地;标枪对对,闪烁着寒芒。架鹰的士兵目光锐利,手中的猎鹰展翅欲飞;牵犬的将领勇猛无畏,身旁的猎犬跃跃欲试。

火炮连天,硝烟弥漫,声如霹雳。粘竿映日,红通通的一片,令人胆寒。士兵们个个手持弩箭,腰挎雕弓,严阵以待。他们在山坡下张网设伏,在小径中铺设绳索,准备将猎物一网打尽。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整个山林都沉浸在紧张的气氛中。狡兔东奔西窜,却难逃罗网;乖獐左冲右突,最终还是被擒获。狐狸狡猾多端,也在劫难逃;麋鹿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山雉奋力挣扎,却无法挣脱束缚;野鸡惊恐万分,拼命躲避着追捕。

这支采猎之军果然勇猛无比,他们要将这片山场占为己有,擒获所有的猛兽,摧毁一切敢于反抗的生灵。

那些人缓缓出城,踱步东郊。不多时,便来到了二十里外的向高田地。只见中军营里,有一位小小的将军,他头戴盔甲,身着铠甲,腰间束着裹肚花,身上穿着十八札的战袍。他手中紧握着青锋宝剑,胯下骑着一匹黄骠马,腰带上还挂着满弦的弓箭。

真个是:隐隐透出君王之相,昂昂展露帝主之容。其规模绝非一般小辈,一举一动皆显真龙之姿。

行者在天空中暗自欣喜道:“不必多说,那定然就是皇帝的太子了。待我去戏弄他一番。”

好个大圣啊,轻轻按下云头,悄然撞入军队之中,直逼太子马前。突然,他摇身一变,变成一只洁白如雪的兔子,在太子的马前欢快地奔跑着。太子见状,满心欢喜,迅速拈起弓箭,拉满弓弦,一箭射中了那只兔子。原来这一切都是大圣故意设计的,让太子射中自己,而他则眼明手快,一把接住那支箭矢,把箭羽花落在前方,然后放开脚步跑开了。太子看到箭射中了玉兔,兴奋地兜转马头,独自一人奋勇向前追赶。然而,马跑得快时,行者就如同疾风一般快速;马跑得慢时,行者也放慢速度。始终保持着与太子不远不近的距离。看着太子一程程地被引到宝林寺山门前,行者忽然变回原形,不见了兔子的踪影,只有一支箭深深地插在门槛之上。接着,行者径直闯入寺庙内,见到唐僧便高兴地说:“师父,我回来了!我回来了!”话刚说完,他又再次变化,变成了一个身高仅二寸的小和尚,悄悄地钻进了红色的匣子里面。

却说那太子一路追赶白兔来到山门前,却发现白兔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一支雕翎箭深深地插在了门槛之上。太子顿时大惊失色,心中暗想:“怪哉!怪哉!明明我的箭射中了玉兔,为何现在玉兔却不见踪影?难道这支箭自己飞到这里来了不成?想来定是年代久远,此箭已经成精魅了吧!”他伸手拔出箭矢,抬头看向山门上方,只见门额上刻着五个大字——“敕建宝林寺”。

太子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记得几年前,我父王曾在金銮殿上派遣官员携带一些金银财宝给这座寺庙的和尚,用于修缮佛殿和佛像。没想到今天竟然会来到这里。正所谓‘因过道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我正好借此机会进去参观一番。”

那太子敏捷地跳下马来,正欲踏入寺门。只见那负责保驾的官将与三千人马匆匆赶上,众人簇拥着太子,一同进入了山门。这突如其来的阵势,让本寺的众僧惊慌失措,他们纷纷跪地叩头,迎接太子的到来。

太子被接入正殿中间,他虔诚地参拜了佛像。随后,他举目观瞻四周,正欲前往游廊欣赏景色,却忽然发现正当中坐着一个和尚。太子顿时大怒,斥责道:“这个和尚好生无礼!我今日率领半朝銮驾进山,虽未提前知会旨意,但你也不当如此怠慢,远接也不为过。此刻军马已至临门,你更该起身相迎,怎还能安然坐着不动?”太子怒喝道:“将他拿下!”随着太子一声令下,两边的校尉立刻动手,将唐僧迅速抓了起来,并用绳索紧紧捆绑。

然而,行者在匣子里默默地念起了咒语,他暗自嘱咐道:“护法诸天、六丁六甲,我如今要设法降妖,这太子不明就里,竟要用绳索捆绑我师父,你们需立刻护持;若真让他们捆了师父,你们都难辞其咎!”那大圣暗中下达的命令,谁敢不遵从?于是,众人立即将三藏护持在中间,使其安然无恙。有些人试图触摸三藏的光头,却发现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壁挡住,难以近身。

那太子听闻此言,面露愠色,喝道:“你是何方人士,竟敢使这般隐身法来欺瞒于我!”三藏赶忙上前,恭敬地施礼道:“贫僧并非有意欺瞒,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经进宝的和尚。”太子皱了皱眉,道:“你所说的东土,虽是中原之地,但听闻其穷困无比,能有什么宝贝,你且说来让我听听。”三藏微微一笑,道:“我身上所穿的这袈裟,便是第三样宝贝。此外,还有第一等、第二等更好的宝物呢!”

太子看了看三藏身上的袈裟,不屑地说道:“你这衣服,半边苫身,半边露臂,能值多少财物,竟敢妄称宝贝!”三藏面色不变,缓缓说道:“这袈裟虽不完整,但却有诗为证。诗曰:佛衣偏袒不须论,内隐真如脱世尘。万线千针成正果,九珠八宝合元神。仙娥圣女恭修制,遗赐禅僧静垢身。——见驾不迎犹自可,你的父冤未报枉为人!”

太子听闻此言,心中不禁大怒,喝道:“这泼和尚胡说八道!你那半片衣,不过是凭着你巧舌如簧,自吹自擂罢了。我的父冤尚未得报,你倒说来让我听听。”

三藏向前一步,双手合十问道:“殿下,人生于天地之间,能受几重恩情呢?”太子答道:“有四重恩情。”三藏又问:“是哪四重恩情呢?”太子道:“感恩天地的承载之恩,日月的照耀之恩,国王的水土之恩,以及父母的养育之恩。”三藏微笑着说:“殿下此言差矣。人的确受天地承载,日月照耀,国王的水土之恩,但又从何处得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太子怒不可遏:“和尚你这游手好闲、不事劳作、削发为僧、忤逆君主之徒!人若没有父母的养育,身体又从何而来?”三藏道:“殿下,贫僧确实不知。只是这红匣内有一件宝贝,名为‘立帝货’,它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总共能知晓一千五百年过去未来之事,自然也知道人并无父母养育之恩,所以才让贫僧在此久等多时了。”

太子听说后,说道:“拿过来让我看看。”唐僧打开匣子盖子,孙悟空一下子跳了出来,“呀呀”地叫着,在周围乱跑。太子说道:“这个小小的人儿,能知道什么事情呢?”孙悟空听到他说自己小,就施展神通,把腰伸展一下,立刻长高了三尺四五寸。众军士惊讶地说道:“如果这样快速生长,不出几天,就要撑破天空了。”孙悟空长到原来的身体大小,就不再长大了。太子这才问道:“立帝货,这位老和尚说你能知道未来和过去的吉凶,难道你会用乌龟占卜,用蓍草算卦吗?凭借书本上的语句来判断人的祸福吗?”

孙悟空回答道:“我一点都不需要那些东西,只需要凭借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知晓世间万物。”太子说道:“这家伙又在胡说八道。自古以来,《周易》这本书非常玄妙,能够推断出天下所有的吉凶,让人知道如何趋吉避凶;因此乌龟用来占卜,蓍草用来算卦。听你的话,依据什么道理呢?胡乱谈论祸福,蛊惑人心!”

行者笑着说道:“殿下您先别着急,等我慢慢说给你听。你本来就是乌鸡国的太子啊。就在五年前,当时你们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你父亲和大臣们都诚心诚意地祈求上天降雨。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钟南山来了一个道士,据说这个道士擅长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你们的皇帝很喜欢这样的本事,于是就跟他结拜为兄弟。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太子连连点头回答道:“确实如此!确实如此!你接着说吧。”行者继续问道:“那后来三年间没有见到那个全真道士,自称皇帝的人是谁呢?”

太子皱着眉头思索片刻,然后恍然大悟地说道:“哦,原来如此!确实有这么一个全真道士,我的父王曾经与他结拜为兄弟,两人一起吃饭睡觉形影不离。三年前他们在御花园里游玩时,那个道士突然施展神风法术,将我父王手中的金厢白玉珪抢走并带回了钟南山。从那时起,父王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因为找不到他,父王也失去了欣赏花园美景的兴致,干脆把花园关闭起来,已经整整三年了。那个当皇帝的不是我的父王又是谁呢?”

行者听到这话,不停地哂笑着。太子再次询问却得不到回答,只能看到行者一直在哂笑。太子生气地说道:“这家伙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为什么要这样一直哂笑呢?”行者又说道:“还有很多话呢;只是现在周围人太多,不方便说出来。”太子觉得行者的话似乎别有深意,于是将袍袖一挥,命令军士们先退下。那位驾车的官将急忙传达命令,让三千人马都到门外驻扎。这时大殿上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太子坐在座位上,唐僧站在前面,左手旁边站着行者。本寺的所有僧人也都退下了。行者这才严肃地走上前说道:“殿下,被一阵风刮走的是你的亲生父母,而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是那个求雨的全真道士。”太子说道:“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我的父亲自从跟全真道士离开之后,国家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按照你所说的,那就不是我的父王了。还是因为我年纪小,能够容忍你;要是我父王听到了你这些话,一定会把你抓起来,碎尸万段!”

行者被那太子咄的一声喝了下来。行者转身对着唐僧说道:“如何?我早就说过他不会相信的。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啊!如今我们还是将那宝贝献给他,换取关文,继续前往西方吧。”三藏听了,便将手中的红匣子递给了行者。

行者接过红匣子,将身子一抖,那匣子瞬间消失不见了,原来是被他用毫毛变走,收上身去了。接着,行者双手捧着白玉珪,献给了太子。

太子见了,怒喝道:“好你个和尚,好你个和尚!五年前你本是个全真道士,骗走了我家的宝贝,如今竟然又装扮成和尚来进献!”说着,便下令道:“来人啊,把他们给我拿下!”一声令下,众人一拥而上,把长老吓得惊慌失措,连忙指着行者说道:“你这弼马温!尽给我惹是生非,还连累了我!”行者见状,赶忙上前拦住众人,说道:“都别吵了,小心走漏了风声!我可不叫立帝货,我还有真正的名字呢。”太子听了,更加愤怒地说道:“你给我上来!我倒要问问你,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好让我将你送交法司定罪!”

行者说道:“我乃是那长老的大徒弟,名叫孙悟空,也叫孙行者。因为要和我的师父一起去西天取经,昨晚才来到这里寻找住宿之地。我师父夜里阅读经卷,到了三更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你父亲国王说,他被那个全真道士欺负迫害,被推进了御花园的八角琉璃井里,而那个全真道士变成了你父亲的模样。满朝的官员都不知道这件事,你年纪小也分辨不清,还禁止你进入宫殿,关闭了花园,大概是害怕消息泄露出去。你父亲今晚特意来请我降妖除魔,但我担心这并不是妖怪,于是从空中观察,果然发现它是个妖精。正准备动手抓住它时,没想到你出城打猎。你射中箭的玉兔,就是老孙。老孙把你引到寺院里,让你见到师父,诉说这些事情,每句话都是真实的。你既然认识这白玉珪,为什么不感念养育之恩,为亲人报仇呢?”

那太子闻听此言,内心凄惨悲戚,暗自伤心忧愁地说道:“若是不相信这些话语,它们却又有三分真实性;可若是相信了,又怎能奈何殿上所见之人乃是我的父王啊。”这可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心中左右为难,嘴上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思考再三后再开口。行者见他心存疑虑,拿不定主意,再次走上前说道:“殿下不必心生疑虑,请殿下先驾车返回本国,向你皇母娘娘询问一声,看看她和国王之间的夫妻恩情,与三年前相比是否有所变化。只需这一个问题,便能知道事情的真假了。”那太子回过神来说道:“的确如此!等我回去问问我母亲再说吧。”

他激动地跳起身来,一把抓起玉珪便匆忙离去。行者急忙拉住他说道:“你带着这些人马回去吧,但一定要确保不泄露任何消息,否则我的计划难以成功。而且你只能独自一个人骑马进城,千万不要张扬炫耀。进城门时不要走正阳门,必须从后宰门进去。到宫里见到你母亲后,切记不要大声喧哗,说话声音要小一些:因为那妖怪神通广大,如果不小心走漏了风声,你们母子二人恐怕都会有生命危险。”太子连连点头,谨遵行者的教诲,然后走出山门向众将士下令:“大家就在这里稳稳地安营扎寨,绝对不能擅自行动。我现在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等我回来后我们再一起进城。”只见他:

熟练地指挥着士兵们安营扎寨,自己则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至于他这次前去是否能顺利见到娘娘,并与她交谈些什么,还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