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郭攸之站出来说话了,似乎也加入了支持李严的行列。
“确实有道理,或许他只是为了骗我们撤兵,以便积蓄力量,在打败董卓后,联合孙坚一同对付我们!”
“对!袁术为了召集众豪杰、增强声誉,表面上对我们有所顾忌而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先用甜言蜜语诱使我们上当。如果他一旦目的达成,继续保持对抗态势,那时他的名声已大,而我们的努力只会付诸东流,什么收获都没有啊!”
岳飞也点头称是。
阎象急了,因为他早就得到了岳飞的画像,知晓对方的真实身份。
此人是南阳军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连他都在反对,这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更加渺茫了!
阎象想到此,急忙站出来说道:“府君请放心,我们绝无私心。等解决了董卓后,我们一定会助您 雪恨。我主愿以四世三公之名宣誓承诺!”
“董卓为害百姓、祸乱国家。如果我们现在退出,众豪杰合力对抗董卓,或许真的能使天下太平……若真能如此,我和孙坚暂且息事宁人,又何尝不行呢?”
“府君高瞻远瞩!”
阎象异常激动,大声赞叹道。
“然而……袁术袭击南阳的事实不容否认,这个问题我也决不会置之不理。”
张易语气一转,严肃起来:
“我们都清楚,想要号召群雄联手对抗董卓,并非只有袁术有此想法。但他这么做的目的仅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已。但我若撤军则没有任何益处,这是绝对不行的!”
“你回去告诉袁术,若想让我军退兵,需准备好千金及十万石粮草作为交换条件!如果愿意提供,我们就撤军;否则的话,袁术就得老实地待在汝南,这样的巨大名声就留给他袁绍吧!”
“府君若是这么想,那我这次白来南阳走一趟了!”
阎象愤怒地甩袖而去,一千万铜钱与十万担粮草的要求实在太过苛刻,仿佛在要求袁术献上头颅一般。
张易却回应道:这正合我意。
“主公……难道那位阎象老头真的就这么走了?”
李嗣业走近门口朝外看了看,见阎象策马远去,不由吃惊地问道。
“是不是我们索要的太多了一点?”
“无需担心,毕竟袁绍早已虎视眈眈,袁术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别人先行动而错失机遇!”
张易摇了摇头。虽说汝南虽比不上南阳,但依旧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地,筹集十万担粮食并非难事。
而他提出的数额,恰恰触碰到了袁术所能承担的最大极限。只要不是等到袁绍首先发起号召占据风头,袁术哪怕再不愿意也会忍痛给出这笔代价。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最终抢先发出盟约召唤的人并非是四代三公传人的袁家兄弟,而是才刚刚逃出洛阳的曹操……
“什么?那张云骥竟然不去争取!”
听到这个消息,袁术睁大眼睛看着夜幕降临之前赶回来的阎象,难以置信地质问。
阎象目光偏向一旁,不愿正视袁术,心里默念着:“去抢不也比向你求来慢吗?”
“不可以!要一千枚黄金和五十万担粮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我不会答应的,绝不可能答应!”
袁术猛地站起来,几乎喊破喉咙。书桌上散落了一地的竹简,笔墨四处飞溅,华贵的长袍也被沾上了点点墨迹。
一头乱发披散开来,哪里还有丝毫袁氏四代世家嫡子的模样。
许久之后,袁术终于平复下激动的情绪,缓缓坐回到了座位上。他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对着阎象吩咐道:“阎先生,请劳您执笔代书,给那张易写一封回信吧。”
当阎象听了这些话后,立即在一旁坐下,不多时侍从便呈上了书写用的布帛。阎象望向袁术,意在了解袁术让他记录的具体内容。
“就写:我同意提供一千万钱及五万石粮食,但前提是张易须在我会盟时支持我成为盟主!”袁术的话语刚落,阎象略显震惊,不过转念想到,以金钱粮食交换张易退兵,以此助力主公晋升联军首领,这笔交易还算合算。于是,他即刻挥毫书写起来。
“主公,待讨伐董卓之事结束,是否真有必要按约定助张易除掉孙坚呢?”书写的过程中,阎象轻声询问。
袁术的脸色瞬间暗沉了下来。最初接纳孙坚之时并无异状,然而当他向上级申请任命孙坚为豫州牧后,双方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冲突不断。
简单地说,袁术对于孙坚的看法已然转变。见袁术神情阴郁,阎象深知此刻不该多言。
他明白袁术与孙坚间的摩擦并不单一,而是一场互看不顺眼的结果,调解已无可能。身为谋士,唯一的选择就是全力支持袁术。完成书写后,他会马上派遣人员递送。另外,亲自监督钱粮调度亦在计划之内。
他推测张易撤军之时,极有可能随行带走这部分钱粮。
“我说过袁术会应承下来的,你们瞧我现在做到了吧?”南阳的太守官署内,张易将手中的帛文交到包括刘伯温在内的人手上。
之前他还与邹玉儿度过一段亲密时光,得知急报后便立即赶来。诸位武将正专注于士兵训练,许多文臣则坚守各自岗位。
大堂里仅有刘伯温、荀彧以及荀攸三人在此。
“立刻告知文长,命其带齐钱粮返回。既然承诺了,我们就得做到!”张易下达指示。荀攸听罢即刻离去布置事宜。
自上次会面以来,魏延已迅速返回南阳驻守东方。
“我认为袁术接到这个消息,定会马上让他人执笔撰写作告天下文。”刘伯温轻摇折扇预测道。
旁边荀彧亦轻声应和,赞同刘伯温的看法,二人持有相同见解。然而,张易却淡淡笑道,“哈哈,伯温、文若,你们信不信我所言?袁术此举不过是打水竹篮。”
即便时空转换使张易成为另一时代的人物,他对未来走势仍保有自己的直觉,坚信这次发起盟约的关键人物,最终将是曹操!
“您不认为会是袁绍?”刘伯温追问。
张易摇头否定了这个可能性。
这时,荀彧似乎悟出了点什么:“您是在暗示曹操?”张易微笑点头表示确认。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虽然这个猜想并非无稽之谈,但其是否成立,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文若,在南阳居住可还满意?”张易接过荀彧递上的帛书,微笑着询问。
“您的统治确实让南阳人民生活安宁祥和。”荀彧感慨说道。
从进入南阳开始至今已有十日光景,期间他走访了周边数县,感受到这里吏治清晰、百姓幸福安康。外面的世界混乱不堪,而南阳仿佛一片 的小天地,每位居民都面带笑容,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