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火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蓝武几乎没有犹豫,便把这件事和朱元璋详细说了一遍。
毕竟他耳刮子已经扇了,和刘三吾以后也没有和解的可能了,能恶心恶心这老头子,他是很乐意的。
朱元璋全程听着,虽然面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角时不时的抽动,却表明这位开国皇帝,心里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
“蓝武,你知道吗?”
“就在今日,翰林院的吴斌给咱上了一封贺表,称赞大明如今国泰民安,文风鼎盛,说咱是千古一帝……。”
等蓝武讲完,朱元璋突然从诸多奏章中抽出一封,递给蓝武,笑道:“你可以看看,他夸赞时所有的词汇有多肉麻。”
蓝武好奇的接过,看了两眼就感觉头晕眼花。
他前身不学无术,是个纨绔子弟,他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到了明朝就是个文盲,看到这上千字的奏疏,头都大了。
他赶紧合上奏疏,满脸告饶:“陛下,您就饶了我吧,这东西我真看不来。”
“呵呵!”
“说实话,咱也看不来,但咱每天收到这样的奏疏多的数都数不清,咱大明的文臣就是这样,当你强大的时候,即便他心里看不起你,也能捏着鼻子极尽赞美之词来讨你的欢心。”
“当年的李善长、刘基、宋濂,如今的刘三吾,以及这满朝的文臣都是如此。”
“他们如今为我所用,并非是真觉得我是真龙天子,只是因为我能压住他们,给他们荣华富贵而已,他们即便对我怀有恶意,即便对大明再不喜欢,也只能暗戳戳的在心里诽谤,不敢放到明面上来。”
“蓝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朱元璋转过头看向蓝武问道。
“应该是因为前面蒙元当国的时候,在整个江南地区实行的包税制让文官们尝到了甜头!”
蓝武立马就有所领悟,道出了原因。
元朝虽然是异族统治,但对待江南文臣其实是不错的,他们虽然在政治上属于三等民,无法做大官,但在经济上却得到了极大的放纵。
或者说蒙元那些统治者,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治国。
在整个元朝的一百年里,整个江南地区就是无政府状态,所有的土地、百姓都被大家族、士绅们控制着,他们只需要按时向蒙元朝廷上贡一部分税收就可以了,剩下的不管你赚多少都是自己的。
在那一百年,江南士绅实际上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元末的文臣几乎就没有造反的,全部都是蒙元的忠实走狗。
像刘基刚开始就看不上朱元璋这个泥腿子出身的反贼,朱元璋几次想要请他出山,他都不去,甚至几次逃跑,最后是被朱元璋强行抓回来的。
即便到了朱元璋这里,刘基一开始也只是混日子而已,直到朱元璋彻底拿下了金陵,也就是如今的京城,有了一丝王者气象,他才真正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
其余的人,如宋濂、刘三吾这些很有名的大儒就更不用说了,全都是朱元璋几乎夺取了天下之后才来的。
唯一一个李善长,当年也是因为吃不上饭了才投靠的朱元璋,中间因为吃饱了还叛逃到郭天叙那里准备背刺朱元璋。
结果郭天叙太蠢,把自己玩死了,他不得已只能又巴巴跑回来找朱元璋负荆请罪。
可以说朱元璋能够夺取天下,除了李善长是真出过一些力气之外,几乎就没有靠这些文人,都是他以及身后那一群武勋出力硬生生打下来的。
这样的例子在整个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即便是刘邦当初起家也是靠着沛县大地主萧何,以及吕氏押注,直接拉起的几千人队伍成功的。
带着一帮泥腿子打下江山的,从古至今只有一个朱元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江南文臣最终不得不屈服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但心中那是绝对不服气的,特别是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开始对江南地区收重税,这就更让文人不满,开始怀念起蒙元的好来。
整个明初二十年,就是朱元璋在和这些江南文臣斗法的二十年。
而斗法的具体表现就是反贪。
鼎鼎大名的明初四大案,前面三个案子,空印案、郭恒案,甚至是胡惟庸案,探究到根子里其实都是在杀那些心向元朝的文臣。
“没错,就是包税制!”
朱元璋背着手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天空幽幽道:“本来咱以为咱杀了二十年,把那些曾经在元朝当过官的文臣几乎杀绝了,在咱们大明建国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批文臣会好一点,咱不敢奢望全部,但最起码也要有一半是心向大明的吧。”
“但现在听你说了一个月的未来之事,咱发现咱错了啊!”
“那些人即便死了,但他们的记忆还在,还留在那些人的血脉之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把大明改造成另外一个南宋,甚至是重新回到蒙元时的状态。”
“呵呵!”
朱元璋眼中冷意越发深沉。
蓝武闻言不由默然。
他是知道全部历史的,明末满清之所以能用区区十万兵就占据了整个天下,和整个大明文臣大部分都不抵抗有很大关系。
那些文臣即便过去了将近三百年,依旧没忘记蒙元的好!
当然那一次他们失算了,满清不是蒙元,在占据华夏之后,更是直接剃发易服,打断那些文臣的脊梁,在整个华夏建立无数满城,对华夏进行高压统治。
想必那时候在满清高压统治下的那一批文人,一定又在怀念他们曾经厌恶到了极点的那个大明了吧!
“陛下,臣觉得想要改变那些文臣的想法,就要从根子上来杜绝,要先废掉科举考的那些四书五经,特别是不能再用朱熹的批注作为考点。”
蓝武突然开口道。
他知道自己这时候说这些有些不合时宜,但他还是说了出来。
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华夏在两百多年后不至于再被异族欺压几百年。
朱元璋闻言身体不由一顿,他回过头讶异的看向蓝武。
“小子,咱发现你虽然不学无术,但看待事情却总能一针见血,看到事情的本质所在。”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继而却又有些无奈道:“咱若是再年轻二十岁,定然是要做这件事的,但现在没办法,改革考纲这种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咱老了,做不了了啊!”
朱元璋少有的有了一丝英雄迟暮的惆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咱这一辈子南征北战,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华夏修修补补到如今兵强马壮的地步,任务已经完成了,未来到底如何,还是要看你们这些小辈的。”
“现在,对咱来说其实只剩下一件事要做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回身从书桌上拿起了他的那一方皇帝宝印,语气满是复杂和落寞道:“给咱的大明再选择一个合格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