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2章 当堂提审,吕氏的真面目【1 / 1】

我老火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朱元璋是吩咐老太监陈锦去带人的。

但最后真正把人带回来却是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以及他手下的八个锦衣卫。

因为在如今的大明,太监还不是后面掌管了司礼监、御马监,既有兵权,又有议政权的那些宦官,他们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利。

陈锦作为朱元璋的秘书,既不掌兵,也不参政,他只能传话,让具体的人去做具体的事情。

而显然这件事是被交到锦衣卫的手上了。

而看到蒋瓛以及他手下锦衣卫们身上穿的鱼龙服的瞬间,文官中一些胆子小的人就已经开始腿软了。

毕竟之前持续了十年之久的胡惟庸案,可是让大明的官员,无论文武都闻风丧胆的。

如今才刚刚消停几年,没想到锦衣卫竟然又出山了。

这一下,即便是那些后知后觉的官员,也察觉到了今天这次大朝会的不同寻常。

“陛下,人带到了!”

蒋瓛神情冷峻的一挥手,顿时两个太监、两个宫女被带到了朱元璋面前。

“陛下饶命,饶命啊!”

“陛下,这都是娘娘的吩咐,不关我们的事儿啊!”

几个宫女、太监刚一被带上殿,立马就开始哭喊求饶起来。

朱元璋不耐烦的一挥手,沉声道:“说吧,有什么就说什么!”

蒋瓛得了吩咐,不由回过头看了一眼正在哭喊的几人。

瞬间几人立马噤蝉若噤,不敢再闹。

这几个太监宫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受伤,但其实之前已经被蒋瓛带着锦衣卫用特殊手法招呼了整整一夜,早就被吓破了胆子。

此刻被蒋瓛一瞪眼,他们立刻就好像得到了指令一般,开始倒豆子一般争先恐后把所有知道的事情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太子府每一位殿下每个月都有三十两银子的采买份额,可以自己决定购买什么的,但娘娘以允熥殿下太小为由,很早就把这一份银子收走了,允熥殿下甚至都不知道这件事,更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一部分银子。”

“允熥殿下每天的吃食都是允炆、允熞几位殿下吃剩下,又热过之后端过去的,娘娘还以陛下倡导节俭的名义,每天只给允熥殿下吃两顿饭,其中一顿还不许有肉。”

“若是剩菜有肉食,即便倒掉也不给允熥殿下吃。”

“说是……,这样助于允熥殿下消化。”

朱元璋纵然早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情,听到这里,依然忍不住嘴角抽搐了一下。

他的确提倡过节俭,因为刚建国时,尚膳监里有一些元时宫廷里留下的老人,这些老人遵从元朝皇帝的规矩,给他和马皇后定的标准是日食三餐,而且每餐饭都要做上百道菜。

他和马皇后两个人都觉得这样实在是太浪费了。

大明那时候刚刚开国,正是积贫积弱的时候,他和马皇后早年也习惯了一日两餐。

所以他就颁布了诏令,提倡在宫廷内节俭一些,每日餐食改成两餐,数量也大幅度削减。

但他即便再节俭,每日两顿饭三四个菜,有肉有汤也是最基本的啊!

而且他也只是提倡,从来都没有硬性规定过。

毕竟他拼死拼活,打下这偌大的江山,其中一个最朴素的理念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孙们以后不会饿肚子啊。

他怎么可能限制儿孙们的吃食呢!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嫡孙,竟然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每天依然在忍饥挨饿。

而且这样的日子,貌似已经过了好多年了。

“自己作为爷爷,果真是不称职啊!”朱元璋握着龙椅的手不由自主的就攥紧了一些。

“娘娘还让我们晚上故意弄出各种动静,让允熥殿下没法睡觉,这样白天去大本堂读书的时候,他就只能打瞌睡睡觉,没法集中精神学习,以此耽搁他的学业。”

“还有,娘娘还……。”

几个人还在不停地说着,这些事情有朱元璋已经知道的,也有连他都没有听说的。

“够了!”

突然,一声暴喝直接打断了这太监的讲述。

朱元璋霍然而起,猛然拍起掌来。

“好哇,好的很!”

“咱费尽辛苦的建大本堂,找天下有名的先生来教导儿孙们学业,为的就是能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学有所成,那个妒妇倒好,竟然连晚上不让咱的孙儿睡觉,以此耽搁他学业这样的事情都能想得出来,做的出来,好的很,好得很呐!”

“她果然是世家大族出身,是真的把宫廷政斗,庶子夺位那一套玩的花样繁多啊!”

“咱之前也真是瞎了眼,竟然真的听信了朝中的谗言,想要立下她的儿子做皇太孙,做我大明朝的未来储君,呵呵,咱也真是老了啊!”

“噗通、噗通!”

听到朱元璋这句诛心之言,文官群体之中,刘三吾带头,刹那间就跪下去了大半。

特别是领头的刘三吾,更是不停地擦汗,浑身更是被吓的直哆嗦。

“陛下!”

“陛下啊,这只是一个妒妇的个人行为,不该上升到宫廷政斗,嫡庶之争这个层面,更不该扯到太子妃谋害太子这种荒谬之事上来!”

“我大明有贤君,有贤太子,君臣相得,父子和睦,乃是儒家君臣父子的典范,如何能出现这么大的一个丑闻啊!”

“陛下明鉴,陛下明鉴啊!”

刘三吾不住的磕头,一个劲的劝谏。

他这会儿是真的有点怕了,因为朱元璋这一步一步的,已经把太子妃的行为和党争联系到了一起。

刘三吾敏锐的意识到,若是再让朱元璋继续下去,那么现在朝堂上站着的一大半文臣恐怕都难逃一劫。

特别是他们之前为了助长朱允炆的声势,还效仿秦末汉初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助刘盈,成功让刘盈夺嫡成功的典故,请来了孔家家主孔应声,白鹿洞书院的当代院长陈方林。

这两人一个代表了北方的孔家,一个代表了江南的儒道正统,若是他们两个也被牵扯进这个案子,那整个儒家恐怕都要被皇权压迫的激烈动荡!

为了儒家的未来,刘三吾此刻甚至连朱允炆这个他们培养了十多年的贤良太孙都可以舍弃掉,跟着朱元璋一起附和起了太子妃吕氏乃是妒妇的说法。

他为的就是断臂求生,让这场风暴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甚至此刻的刘三吾已经完全不在乎陛下到底想要立谁做太子了,他只求陛下莫要太过疯狂,以开国帝王的无上权威,来对他们儒教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