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49章 朱棣:我爹还是爱我的【1 / 1】

我老火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末。

远在山西,一直在眼巴巴的等着老朱回信的朱棣终于接到了老朱的旨意,而且还是明旨。

当听到圣旨上老朱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今年过年不用回去,而是留守北平,防备边事的时候,朱棣脸上的表情顿时一苦。

他此刻突然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说实话,对于京城中如今的局势,他不心焦是不可能的。

毕竟老爹已经快两个月都不露面了,二哥、三哥,甚至好几个兄弟都悄无声息的带着兵马回去了。

若是万一老爹真去世了,那本来十有八九会落在他头上的皇帝位,真有可能会被某一个兄弟拿了去。

若事情真发展到那一步,那他恐怕肠子都要悔青。

“唉,希望老和尚是对的吧!”

“我现在也只能在心里祈祷老爹长命百岁,千万不能出事了。”

朱棣在心里哀叹了一声,但面上却是丝毫不露。

等那传旨的太监念完圣旨之后,他恭恭敬敬的接住了圣旨,然后立马就笑吟吟的起身,从袖中掏出一颗金豆子递给那传旨的太监。

“有劳林公公了,林公公舟车劳顿,可以先在这边歇息一下,若是京城那边不着急公公回去复旨,公公可以在这里多住上几天,好好休养一番。”

“多谢燕王赏赐!”

那传旨的太监赶忙跪下向朱棣道谢。

“快快请起。”

朱棣把这太监扶起来,满脸和煦问道:“林公公,不知我爹身体可好,这大半年不见,本王是真的有些想念了。”

林公公闻言不由摇了摇头道:“奴婢也见不到陛下,不知陛下如今的情况,不过奴婢离京的时候,皇城已经戒严了,秦王殿下想要带兵强闯,被武定侯给挡回去了,没能进去皇城。”

“对了,世子殿下如今就在皇城之中,一直在帮陛下处理政务呢……!”

这太监也是宫里的老人了,自然知道朱棣又是给金豆子,又是嘘寒问暖所为何事,索性他就不等朱棣再问,一五一十的把京中他离开前发生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等老太监离开,屏风后面一身黑衣的姚广孝便走了出来。

他脸上带着喜色,躬身朝着朱棣行礼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殿下的皇位应该已经十拿九稳了。”

“当真?”

朱棣闻言脸上立马一喜,追问道。

姚广孝成竹在胸道:“听这位公公的说辞,和尚我几乎可以断定京中的大局依然还在陛下的掌控之中,而且陛下不让殿下您回去,恐怕也是为了您好。”

“接下来陛下很有可能要惩处秦王和晋王两位王爷,让他们再也没有和殿下您争夺储君的能力,若是这个时候殿下您在京城,您的处境可就有些尴尬了。”

“毕竟兄友弟恭,一直是陛下所期许的,到时候你是为秦王和晋王求情呢,还是不求情呢,陛下是同意呢,还是拒绝呢?”

听姚广孝一阵分析,朱棣本来一颗一直提起来的心立马就放回去了大半截。

“好啊!”

“看来老爹还是爱我的。”

他眼眶微微泛红,终于体会到了当年大哥在时,事事有老爹兜底的感觉了。

“真好啊!”他满脸感慨。

姚广孝看着朱棣,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把实话说出来。

他觉得那位皇帝陛下如今为朱棣扫清登基障碍,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能够稳定传续而已,远比不上当年的太子朱标。

要知道当年太子朱标还活着的时候,皇帝陛下几乎在他身上倾注了所有的感情,甚至把以蓝玉为首的整个大明中生代武勋阶层一股脑的变成了太子党。

这样的作为,几乎就是不对朱标设一点防备。

姚广孝通读过从秦汉到隋唐,再到宋朝的华夏所有历史,这样对太子毫无保留的付出和信任的皇帝,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过。

恐怕以后也同样不会再有。

如今燕王所受到的待遇和当年的太子比起来不能说天壤之别,但也可以说是差若云泥了。

当然这些如今都不重要了。

毕竟燕王真的被那位皇帝陛下选中,成为了未来的继承人。

这对姚广孝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殿下,我看咱们接下来还是要尽快处置好这边的事情,然后尽快返回北平。”

“若是能趁这个节制山西兵马的机会打上一两个胜仗,延缓蒙古如今三个部落的合并,那对您来说才是最完美的。”

“哈哈!”

“那就继续揍他们就是了。”

“我看,这些蒙古鞑子就是又欠揍了。”

朱棣满脸意气风发的道。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兵北伐,一路打到捕鱼儿海,把北元朝廷彻底打崩,北元的很多王公大臣都被俘虏,甚至连皇妃都被蓝玉自用了。

自此以后,北元作为元朝的后续朝廷存续的意义就再也没有了。

蒙古人再次恢复了过去的部落制度,并且一分为三,变成了如今的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但之前毕竟也算是一个大一统政权,如今骤然一分为三,自然是要分出个高下的,所以这几年这三个部族在草原上一直在内战,根本就没消停过。

倒是因此让大明的边疆少有的安稳了五六年时间。

不过如今朝廷派往草原上的探子得到消息,蒙古人互相打了五六年之后,突然又准备进行新一轮的谈判,准备把这三个部落再合并在一起了。

对此大明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

毕竟一个分裂的蒙古才是大明最喜欢的蒙古。

自然这就需要大明这边使用一些手段,从中破坏蒙古人的和谈了。

而在朱棣的认知里,什么手段、游说都是次要的,还是要打他们才行。

如今的蒙古三部中兀良哈最弱,鞑靼最强,那就打鞑靼,扶持兀良哈就是了,根本就不需要那些弯弯绕绕。

只要把最强的鞑靼锐气杀下去,这什么合并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两人把事情商量妥当,朱棣便又写了一封奏疏直接以飞鸽传书的方式,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发往了京城。

他相信,只要自家老爹还在,就一定会同意他这一封请战的奏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