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4章 提议迁都北方【1 / 1】

佛系无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皇后挥了挥手,朱元璋就被人架出去了。

“即日起,废除殉葬制度,众爱卿可有反对的?”

听到这话,群臣小声的议论纷纷。

“虽然吴王殿下开历史倒车,恢复了殉葬制度,但是现在就废了不太好吧?”

“对啊,万一陛下先驾崩了,废了殉葬制,咱们还怎么要求吴王殿下殉葬啊?”

“没错没错,陛下驾崩一定得把吴王殿下带下去,不然的话,绝非我等人臣之福。”

“没错,要是不把这个朱扒皮带下去,陛下驾崩后,他又卷土重来咋办?”

“为我等臣子生命安全计,绝不能现在就废除殉葬制!”

“善,王大人所言极是。”

众人议论纷纷,最终统一意见,不支持现在就废除殉葬制!

礼部尚书代表百官表态,“启奏陛下,殉葬之陋习,理当废除,然而眼下朝局动荡,不宜立即废除,臣建议,待太孙殿下登基之后,再行废除,以彰显太孙殿下之仁德。”

礼部尚书的话,面子里子都有了。

台阶也给马皇后搭好了。

听到这话,马皇后没想到群臣竟然不立即赞同,不过转念一想,自己也没几年好活了,这件事情给自己大孙留个好名声也好。

“既如此,那户籍种姓制、奴隶制,至今就此废止吧,同时彻底禁止百姓缠足。”

马皇后也没拒绝,但自己也废掉了一些,不是马皇后不想都留给朱雄英积攒名声,而是自己上位应该也需要一些功绩来刷刷政绩吧?

缠足这事儿,朱元璋上位十五年都没有废除,但也没要求女子缠足,主打的就是个不禁止,不支持。

但是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死后,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就下旨女子必须缠足。

因为马皇后脚大,身为皇后,母仪天下,她都不缠足,朱元璋如何能下旨天下人都缠足呢?

但是马皇后一死,就无所顾忌了。

朱元璋是有史以来,权利最大、最专制、最独裁、最残暴、最缺少人性的皇帝。

洪武一朝,充满了血腥。

朱元璋能成功,无非是时势造英雄而已,如果朱元璋最后不出手摘桃子,江山也会回到汉家手里。

这里历史必然。

朱元璋是历史的执行者,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驱鞑复中的功劳,跟朱元璋有关系,但不大。

驱逐鞑虏主要是刘福通、韩林儿、陈友谅、张士诚他们这些人,恢复中华那是朱棣融合南北才彻底奠定的。

不否认老朱的功绩,但也不夸大老朱的功绩。

“陛下,还要废除寸板不许下海的禁海令!这种闭关锁国的行为误国误民!”

朱雄英提议道。

寸板不许下海,这道禁令就是闭关锁国的基础版。

马皇后犹豫了一下,“寸板不许下海,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倭寇作乱海疆,才有这条禁令的。”

“倭寇?泱泱天朝,没能力灭掉一个小小倭寇?我大明武将全都是一群酒囊饭袋之辈,软弱无能之徒?”朱雄英说着,还看向了武将集团方向。

这可把众人气得够呛。

蓝玉当即说道,“陛下,臣请旨,领兵五万,覆灭倭寇,倭奴那群小矮子,五万大军足矣。”

徐达也拱手道,“陛下,一味的禁海,不是长久之策,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吧。

更何况,倭寇自古反复无常,灭掉也算是彻底安定海疆,让沿海百姓可以放心出海捕鱼,此乃造福百姓之事。”

马皇后点了点头,“既如此,废除禁海令,同时造船东征,扫灭东瀛。”

“陛下圣明!”众人异口同声高呼。

李善长接着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马皇后微微颔首,“奏来。”

“我大明立国十五年了,当年的口号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然而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

所谓驱逐鞑虏,也只是刚把他们赶回草原,至于那恢复中华,那就更不存在了,北方尚未完全光复不说。

就连北方的民心,都还没有收回来,没有融合南北,如何算是真正恢复中华?所以臣奏请迁都北方,以收民心!”

李善长侃侃而谈,武将集团倒觉得没啥,文官集团却要闹翻了天。

虽然当初朱标和朱雄英出去,就是考察新帝都的选址,但是现在老朱都下台了,咋还要迁都?

北方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哪有江南鱼米之乡好?

“陛下,迁都之事,万万不可!”礼部尚书第一个反对。

从经济方面来说,不迁都是最好的事情,但是从安全方面和民心方面来说,迁都北方是必然的。

历史上朱棣最大的功绩不是下西洋,更不是编撰什么永乐大典,而是迁都北方,融合南北,使得华夏真正意义上再次实现大一统。

要想北方归心,迁都是必然的。

“陛下,孙儿赞成迁都,并建议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直面蒙古草原各部。”

朱雄英稚嫩的声音在朝堂上掀起惊涛骇浪。

我尼玛,迁都北方就算了,你还要迁到北平去?哪怕是迁都长安也好啊。

马皇后疑惑,“为什么呢?”

“北方被分裂出去多年,要想实现南北一统,迁都北方是必然的,而我大明立国不久,天下人对大明并没有多大信心。

再加上北元仍然在草原上虎视眈眈,谁也不敢保证什么时候北元就南下了,虽然大明数次北伐,可没有一次彻底平定。

迁都北平,收复民心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震慑蒙古诸部,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南下,也让百姓们看到我朱家以身作则。

我大明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孙儿唯望我大明以后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向天下表明我大明天朝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决心!”

朱雄英一本正经的说道。

朱棣挠了挠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怎么感觉很熟悉,算了,不重要,大侄子,迁都北平,你四叔我去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