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2章 土地改革,势在必行【1 / 1】

佛系无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雄英和李景隆两人去了田地里,朴道斯则是吩咐暗中的锦衣卫去查这支商队。

同时把这个京兆尹的有关资料送来。

朴道斯很清楚,朱雄英对这个京兆尹随意生杀予夺的行为很不满,虽然杀的是倭奴。

“表哥,这么多年,海疆之上倭寇猖獗,就没有想过要灭了他们吗?”

朱雄英疑惑不解。

李景隆微微摇头,“我听说是有要灭他们的意思,但是当年被诚意伯刘伯温劝阻住了,好像说是海上风浪大,容易全军覆没,再加上东瀛较远,打下来得不偿失,而且连连征战,要休养生息,与民更始之类的理由,再加上大明刚立国的时候,他们称臣纳贡了,反正就那么劝下了。”

对这件事儿,李景隆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过而已。

朱雄英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过四方蛮夷,凡敢称兵者,皆当斩,朝贡有个屁用,吴王定下来的厚往薄来之朝贡政策简直是误国!

还有那寸板不许下海的禁海之策,断了沿海百姓的活路,逼他们内迁种地,有些人走投无路成了海盗,还勾结倭寇骚扰沿海,海上倭寇有一大半都是国人。

而皇家却独吞海上贸易的肥肉,只顾自家发财,说到底,海禁就是吴王为保私利的一场闹剧,短视又自私,赔了钱、丢了人,还为后世埋祸根。”

朱雄英从历史长河中看到,由于禁海,错过了大航海时代,落后于西方崛起的步伐,断文明发展。

老朱的那厚往薄来的朝贡政策,就是大手笔撒币刷存在感。

只要面子,不要里子。

大明经济起不来,朝贡政策要背很大的锅。

其次就是商税。

李景隆轻咳一声,“表弟,你自己就是皇家的,你真狠啊,狠起来连自己都骂,其实禁海还防止走私呢。”

朱雄英摆摆手,“表哥,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闭关锁国!”

寸板不许下海,拒绝文化交流,确实也算是闭关锁国的基础版了。

朱雄英是真不明白朱元璋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东西,做的事情就让人很迷茫。

尤其是卸磨杀驴,以致功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上,在朱家王朝完全不存在被推翻的前提下,制造理由,以残忍的手段对待开国功臣。

大明开国功臣,十有七八都死在了朱元璋手里。

老朱为什么打击官吏、士绅,重惩贪污因为天下百姓只能由它朱姓一家来祸害。

爱子那是真爱,除了朱标之外,其余儿子们都是藩王。

大明是我家,官吏是管家,贪污腐败就处死,还得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多的活儿。

百姓是牲畜,充军征税不停休,动辄就是全族屠戮,全乡充军。

士族文人都杀害了不计其数,藩王戮民更是比比皆是。

朱雄英是真的不知道,洪武之治是怎么吹捧起来的,说洪武之治多么多么的好,老朱治理的多么多么的优秀。

但是有没有去查过洪武时期大明起义多少次?

其中不少起义数年才平定。

李景隆揽着朱雄英的肩膀,“好了,表弟,别多想了,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个臭要饭的已经不是皇帝了。

未来的大明,肯定会更好,我相信在当今陛下的治理下,大明前路漫漫亦灿灿,而你以后会把大明推向更巅峰。”

朱雄英认真的点了点头,“表哥,你看,今年的稻子长得还不错哎,绿油油的,秋收之时肯定能够大丰收。”

两人谈话间就走到了农田所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片绿油油的。

一旁坐在地上的老农却叹了口气,“丰收又如何?我们自己又分不到多少?”

听到这话,朱雄英停下了脚步,“为啥?我记得农税不高的啊。”

“这都是地主老爷们地,农税要是高了,我们就更没有活路了,交完农税,大部分都要交给主家的,留给我们自己的不足一成,种地都没啥盼头。”老农看着这片稻田,长长叹息。

李景隆面带疑惑地开口问道,“老人家,我看如今这粮食的价格似乎不低呀,即便您家里剩下的粮食已经不多,但等到秋收过后,总归会有一些过冬的粮食储备吧?”

那位满脸沧桑、皮肤黝黑的老农听后,缓缓地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无奈地道。

“过不了冬喽,粮食远远不够啊!”

站在一旁的朱雄英听到这话,急忙上前一步追问,“那如果粮食真的不够,你们又该如何应对?总不能就这么饿着肚子过冬吧?靠朝廷赈灾也不是个事儿啊。”

老农抬起头,目光空洞地望着远方,然后长长叹了一口气,语气平淡却令人心惊胆战地说道。

“死呗,还能怎样?我们这些穷苦百姓,除了等死,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老农的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惊得朱雄英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好几步,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与难以置信的神情。

身旁的朴道斯见状,连忙伸手扶住了有些踉跄的朱雄英,关切地唤道,“殿下,小心!”

朱雄英站稳身子后,用力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深深的自责之色,喃喃自语道。

“看来土地改革,已然势在必行了,没想到百姓们竟然连过冬的粮食都无法保障,孤之过也,孤之过也。”

朴道斯皱着眉道,“按理说大明一直在移民屯田,百姓们不至于过成这样的啊。”

“许多人都低价买田,当农税交不上的时候,就让他们拿田抵债,许多百姓其实都是给地主家种地。”

李景隆回答道。

朱雄英忙问,“表哥,淮西是不是干了这事儿?”

李景隆点了点头,“淮西干的算啥,虽说是低价卖田,但好歹多少给点钱,但是那群文官才是真不要脸,他们那是活生生的抢啊,吴王恢复奴隶制,让许多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卖身为奴,任由主家生杀予夺,心最黑的还得是他们读书人!世家的土地很多,他们还有阴阳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