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6章 筹建防城团练【2 / 2】

我是7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到儿子,刘永浩十分高兴,抱着儿子刘成刚在林间说话。

刘成刚口袋里装了炭笔,蹲了下来,在石头上写了三个字,然后指着念给刘永浩听:刘-成-刚。然后又用手把后面两个字擦了去,重写了永浩两个字,再一字一顿的读给阿爸听:刘-永-浩。

刘永浩听着,眼角有点湿润了起来,连声说好好好。

从安南到京族三岛谋生,祖上迁移过来的不管是刘姓还是阮姓,都是穷人。贵族哪里有愿意飘扬过海就为了找几亩薄田种的。

安南相比中国更加落后,但也是儒家的传统:礼不下庶人,平民哪有读书的条件和资格。

整个京族三岛没有几个识字的人,还都在巫头岛上。万尾岛上岛民家里添了丁,想取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还得备上礼去巫头岛求人,给先人写个牌位也是要去巫头岛请人写。

如今看到儿子居然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刘永浩的心里五味杂陈,心里想家里终于出了个写字的人了。

得到阿爸的表扬,刘成刚更加乐于表现,擦掉阿爸的名字,写了学堂里每个孩子都会写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个字。

然后一句一字读给阿爸听,告诉阿爸,这是学堂里的字,这世界那么大。

刘永浩终于忍不住眼泪了,他听刘永陆说过,说田虎说给他听的,世界是多么大,刘永陆看着大海说,我也想去看看,在我死之前,我要看看这些红毛鬼黄毛鬼是从那个地方来的。

他记得,刘永陆那时候眼里放着光,就像当初他带着人要去当海贼的时候,充满着希望。

刘永浩抱起儿子边哭边说:“小子,阿爸就是抢条大船也要让你去看看这个世界,你好好念书,认识更多的字。

那大船不好开,听说都要看懂海图才能开的远,你要学会看海图,开着大船,带阿爸阿妈去看看。”

临近过年,巡检司周玉岫终于回到了防城县城,李九章便通知他来县衙议事。

虽然知县调度不了巡检司人员,但是行政管理上还是知县管着巡检司,所以李九章一通知周玉岫,周玉岫刚到家就来了县衙。

虽然除了招录山上蛮夷做团练亦无他法,但如何招录还是得商量商量。

县丞不在家,防城县是个小县又不设置主簿,典史又不管治安,只有找巡检司来商量,也算是集体决策。

蛮夷一向是戒备汉人和官府的,你想直接去下个通知,人家蛮夷就跪舔把人送下山给你撸,那是万万不可能。

壮人因为隋唐时期就与汉族相通,且住在山脚山腰居多,相互之间还算和谐。但山瑶只有通过平地瑶来想办法去沟通。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烈,封建社会时期,地方上的起义战争不断,新旧战争,创伤未复,瑶族人民生活更加艰难困苦。

瑶人被迫起义反抗,起义被镇压,部分瑶民为了生存被迫受招抚,接受封建王朝编籍入户册管理,迁下山定居平地而谓之平地瑶。

一部分瑶民,择居仁里,定居平地,创基立业,逐步加入封建政府户籍,封建王朝认为这部分瑶民安分厚道,称之为“良瑶”、“粮瑶”、“抚瑶”、“平地瑶”。

山瑶虽然与汉人不和睦,但毕竟有些买卖要下山,都是平地瑶打交道。同为瑶人,彼此沟通也顺畅。

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之后,为防止反复,一般本地土司都被迁走他地任官职。管理瑶人便由官府接手,但因蛮夷难管,汉人不愿意和山瑶打交道,官府的官员也不通瑶人习俗,很多纠纷也无法审理。

正好大清朝廷又要在改土归流地区推行保甲制度,官府一般由平地瑶中推选产生保长,来管理沟通山瑶。

山瑶不论人数多寡,按照一寨一甲设定。下山交易聚集区的平地瑶就为保长,则名义上管辖这片山瑶。

虽然这种应付式的管理,都在糊弄朝廷。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这种管理方法,反正蛮夷不纳税,不服徭役,只要蛮夷不造反,就是当地县官的政绩。

但若官府上山撸蛮夷人头来服徭役,难免一语不睦就拔刀相向,演绎成官逼民反的桥段,那即使朝廷派兵镇压后,当地县官的官帽子多半是保不住了。

虽然大清自康熙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税赋制度以来,赋税与人口也就没关系了。但蛮夷自古一向戒备汉人和朝廷,瞒报人口已成习惯。

蛮夷到底多少人,没有个统计,只有改土归流时候有个底册,然后隔几年让平地瑶保长大致报个数据。

防城县要是想让蛮夷躬身配合撸人头下山充当团练,约摸没个八九百的兵力上山也无法做到。

师爷崔永禄说:“为今之计,只有压迫平地瑶保长,让其去交涉山瑶,引山瑶人头下山。若平地瑶办不成,便详细丈量其开辟的田地,让其补上历年税赋,总不成平地瑶还能再上十万大山化为山瑶来逃避。”

“平地瑶虽下山已久,但开辟耕地都系梯田,产量不高,生活困苦,团练钱粮负担估计支撑不起。”

“山瑶刀耕火种,打猎为生,手中自有武器,也不宜加强其武装,武器一项则由山瑶自带,任其横刀或者弓箭,还是竹矛,因陋就简。汉人士绅不出人头的,可勒令出银两,团练需统一服装,山瑶和壮人至少每人一件印字短襟标记身份。”

清朝的师爷负责办理司法诉讼事务,包括命案、奸情、斗殴、偷盗等各类刑事案件的查勘、集审、听讼、拟刑等,“非官而操官之权,笔墨之间,动关生死,为善易,为恶亦易”。

所以说别看没有品级的师爷,大多数都是人才、人精。

李九章从老家带来的师爷、长随个个都有绍兴人的精明。要论出起主意来,有时候李九章根本不如他们老道奸猾。

师爷崔永禄这一发言,把前前后后,平地瑶、山瑶,包括汉人乡绅都算计进去了。

既然被李九章叫来议事,加之私下关系极好,周玉岫也不能打花枪,想脱掉责任让李九章一个人扛。所以,他考虑考虑,也出了主意。

周玉岫说:“山瑶向来是看不起平地瑶也离不了平地瑶,也不能让平地瑶空手上山,不然,平地瑶也制约不了山瑶。”

“山瑶隐瞒人口说明还是怕被官府登记人口,他怕什么我们弄什么。让平地瑶上山登记人口,让他们去和山瑶讨价还价,只要把人带下山就好。”

李九章思考了一下说:“这个登记蛮夷人口的数量还要控制,要是一下登记多了,户部那边问下来,总不成解释前任、前前任没有登记,岂不是恶了他们。”

“回过头来,他们再拿蛮夷组织团练的事再来恶了我们,就不好了。”

周玉岫又出主意说:“等团练成立,汉人的团练放在县东巡逻操练,县东都是汉人居住区域,山瑶巡逻操练容易和汉人发生矛盾。”

“山瑶团练放在江平江以西没人的地方巡逻,这样,即使上面下来查看,西边的团练来不及召集,他们也看不到山瑶。”

“壮人就放在最西边,沿着北仑河一带到东兴配合巡检司巡逻。若上面来人执意要看,也能召集,都有带字的短襟统一穿着,也不算是作假。”

“江平江以西都是撂荒的坡地居多,只有一些平地瑶,让山瑶在那边折腾也不怕出什么事,县府也落个眼不见心不烦。”

周玉岫这个主意把前前后后都想到了,也是蛮周全的,顺便也给自己巡检司谋了个私,让未来的壮族团练给巡检司打下手。

“周大人此计甚妙。”李九章哈哈大笑,集众人智慧,难题也有了化解思路。

“好好过个年,年一过,崔师爷就召集瑶人和壮人保长开会,争取二月二团练能成,我也好复信给提督大人。”

大家伙儿商议一番,便把在蛮夷中抽人筹建团练的事情给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