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7月14日下午,英军摧毁镇江东面五十里的圌山关炮台。之后,因风小暂停西进,只派测量船继续上驶,进行侦察。
17日,大队英舰进入镇江江面,随即封锁瓜洲运河北口,阻断漕运。
镇江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是运河的咽喉,江宁的屏障。
镇江城雄峙长江南岸,西北有金山,东北有北固山、焦山、象山。战前,由副都统海龄率旗兵一千六百名、绿营兵四百名驻守。
城内大炮因已大多调运吴淞,仅留下数门。
英军侵占吴淞后,四川提督齐慎带江西兵千余名、湖北提督刘允孝带湖北兵千余名仓卒赶到,驻扎城外,协助防守。
英军进攻吴淞时,主要由海军担任,这次进攻镇江,则主要由六千余名陆军负责。
7月21日晨,英军开始进攻。右翼的第一、第三旅和炮兵旅在镇江西北的金山附近未遭抵抗即顺利登陆。
第一旅上岸后,为分割城内外清军,直指西南山坡上的清军兵营。经过数小时激战,清军不支,齐慎、刘允孝率部退往新丰镇(今江苏丹阳北)。
英军第三旅登岸后,则沿着西城根,直指西门。
与此同时,英军第二旅在北固山一带登岸,直扑城下,冒着清军的炮火,蜂拥爬梯登城。
守城旗兵誓死抵抗,有的把敌人推下城去,有的扭住敌人一起跳下城墙。上午10时许,北门被打开,大队英军冲入城内,向西门方向进攻。
进攻西门的英军第三旅遭到清军的顽强抗击,城门久攻不下。
中午,英军一个爆破小队在炮火掩护下,用三个火药包(火药一百六十磅)将瓮城门炸开。此时,由北门冲向西门的英军已将内城门打开,于是大队英军由西门蜂拥而入。
守城清军节节抵抗,与敌人展开巷战和肉搏战。许多旗兵宁死不屈,有的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与敌人拚死搏斗,直至牺牲
。海龄督战到最后时刻,也自杀身亡。英军破城后,大肆奸婬烧杀,全城大火弥漫数日,繁华的镇江城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镇江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清军以劣势的兵力,落后的武器,打得最为英勇悲壮的一战。
英军在这次战斗中投入的兵力,是鸦片战争开始以来最多的一次,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死三十七名,伤一百二十七名。
事实再一次表明,只要清军将领决心抵抗,有敢于牺牲的精神,部队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早在7月16日,道光帝就密谕耆英,只要英国息战退兵,便同意割让香港,并增开通商口岸。
镇江失守后,道光帝决心专意“议抚”,授权耆英、伊里布“便宜行事,务须妥速办理,不可稍涉游移”,并令奕经所率援军暂缓由浙赴苏,“以免该逆疑虑”。
然而,英军仍然不理睬清政府的“羁縻”,他们决心打到江宁,逼签城下之盟。
8月3日,英军留兵一部于镇江,舰队开始向江宁开进,9日抵达江宁江面。
11日,英军在观音门附近登岸,军舰摆开了轰城的架势。
当天,耆英自无锡赶到江宁,在英军大炮的威胁下,派人与英方开始了可耻的“和谈”,14日即全部接受了英方提出的苛刻条件。
接着,道光帝先后发出了“不得不勉允所请,借作一劳永逸之计”和“各条均准照议办理”的谕旨。
29日,耆英、伊里布、牛鉴等在侵略军旗舰“皋华丽”号上与英方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外国侵略者强加于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二千一百万元(等于当时大清王朝全年财政收入总数的36%)。
签约后,英军舰船陆续撤往定海一带,第一次鸦片战争遂告结束。
战争结束了,条约也签了,但大清帝国的面子丢得一干二净。
为了安抚民众,道光皇帝对这件事情处理得极为低调,几乎讳莫如深,老百姓更是对事情一无所知,很多士绅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那时信息传播缓慢,除了东南沿海被打过的地方,整个大清上下还以为一切都风平浪静。
但这些瞒不过官员,签订之后的一个多月,远在防城县的李九章也获悉了合约的内容,当天,李九章喝了个酩酊大醉,在书房里砸了个稀里哗啦。
不仅仅瞒不过官员,合约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大清在鸦片战争中军费开支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大清国库也实在没钱了,合约签订后,道光帝强令参战各省对赔款进行分摊。
广东本就遭西方商品冲击导致民不聊生,同时战争破坏严重,却还分摊到了一千零三十万两白银。
而其余省份,如江苏分二十八万五千两,浙江九十七万五千两,安徽也有六十一万两的分摊。
各省也没那么多银两,只有层层向下摊派,这样的分摊下来,合约的内容你怎么也瞒不过各级官员。
等到防城县分到分摊银两任务后,李九章又将自己锁在书房里一顿咆哮,甚至起了辞官的想法。
但这个念头也是转瞬即逝,虽说“兴城号”生意如火如荼,银两源源不断的进来。
自己若是一旦不当这个防城县知县,那么瑶寨还会不会给自己供货,这就两说了。
要维持这样的收入,还必须得在防城县知县的任上,即使是做了钦州知州,也不一定拿的住山上的蛮夷。
这个大清的朝廷也是烂透了,就算是以后能升到四品、五品又能怎样。
还不如在防城县经营好,等到“兴城号”赚够了银两,做个富家翁也比做个没有骨头的官好。
但此时,李九章还没想到,随后,作为一县的长官,即使《南京条约》里面没有写鸦片贸易,他这个地方官以后还要直面鸦片弛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