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烽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琼州,入冬
一个多月后,花了几车粮食,请了几百当地民夫,配合锦衣卫和流民,在一大片荒地附近,建起了一座营寨。
至此,张山风一行人,才真正在琼州安定下来。
营寨的大厅,此时正在进行一场面试。
张山风需要一名能写字,并且精于算术的管事,长期管理土地问题。
只是场面有点尴尬,面对高达五石的工钱,居然只有一个人来面试!
这年头,会写字的本来就少,还要精于算术,就更加罕见了。
一帮子读死书,背八股的文人,非常努力的钻研大儒遗作,程朱的注释都翻烂了,也不愿想想其他出路。
所以,很悲剧。
秋灵和福伯在琼州城里吆喝了三天,只抓来了个中年秀才。
张山风有气无力的看着眼前的秀才,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面试:
“姓名!”
“海宽!”
“你叫海宽,有儿子吗?”
“犬子海翰。”
“额哈,还好不是海瑞!”
“海瑞?好名字,以后小人的孙子取名海瑞!”
“……”
“多谢东家赐名!”
张山风惊呆了。
这也可以?
“好!够机灵,你被锦衣卫征用了!”
……
“东家有工钱吗?”
“有,五石!”
“能先预支工钱吗?”
“……”
海宽连忙解释:“东家别误会,我家里揭不开锅了,所以……”
张山风纳闷道:“难道海家的穷是遗传的?”
为了保证大清官不至于还没出生,就被饿死了。
张山风很大方的,从私人腰包里面,拿出银子,发了半年的工钱给海宽。
现在粮食很珍贵,既要留作种子,又要管着数百户的口粮,一次给出几十石粮食还行,次数多了,可就不得了了。
而且银子,在这地方不好用。
海宽倒是没在意,乐呵呵的拿着钱,开始干活了。
……
一个月后,营寨
一场会议在同样的大厅召开,只是这次,显得正规很多。
张山风,大张,福伯,牟斌等打伤万海的犯罪团伙主要负责人,基本到齐。
张山风问向海宽:“我们来了有段时间了,有几百流民,也拿出粮食,请了附近不少农户帮忙开垦,现在能用的土地统计好了吗?”
海宽翻开账册,做出总结:“开垦出上千亩土地,以及两千亩的水田。
算上陛下赏赐的……”
张山风听完汇报,对大张说道:“海南天气暖和,水稻可以现在就开始种下。
土地的话,大部分还是种的小麦。
我带来的玉米和甘蔗,分别少量实验一番。”
由于,玉米种子太少,而且张山风也不确定,没有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能否确保产量。
所以,暂时没有大面积的种植,只是小规模试一试。
甘蔗是经济作物,温饱问题解决之前,经济作物只能解解馋。
海宽提醒了一下:“现在的开垦,遇到了麻烦,再想往前开垦,可能会与黎族村落,产生土地纠纷,最好派人先沟通,否则会有麻烦。”
“黎族?”
张山风有点没反应过来。
他历史学得不怎么样,能知道海瑞出自海南,是因为海瑞名气太大。
后世多民族混合,黎族和汉族的概念,没有那么明确,大家的名字都叫中华,相处非常融洽。
所以,张山风根本不清楚,这里黎族和汉族有啥矛盾。
海宽似乎看出张山风的茫然,帮忙解释:“现在琼州一共五六万户,三十万人口。
基本还是黎族为主,人数大概在二十五万以上,而汉人才十万不到。
黎族内部又分为两派,一派是被朝廷安抚,跟我等一样耕种纳税。
另一派则是盘踞深山,以狩猎为生,并不理睬朝廷,也不怎么与被安抚的黎族来往。”
张山风穿越大明有几年了,听闻过一些风声:“之前朝廷所说的暴乱,就是来自这些盘踞深山的黎族吧!”
从大明立国以来,琼州就频频暴乱,朝廷屡次派兵镇压。
但大军前脚离开,后脚就又暴乱了。
有说书者,更是做出野史统计,洪武年到如今,大大小小的黎乱多达六十多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