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都郡的新部门,格物司。
就在功曹班房旁边,单独有一个院子。刘平召集了下辨县内各手工业内,比较出名的工匠。除此之外还有武都郡郡府的工匠。
大大小小一共四五十号人,男性居多,只有两个女人。
刘平将他们召集过来主要是认识一下,然后所有人都登记造册。按照刘平的想法,这些工匠都必须要在格物司登记,然后根据能力分等级。
不过眼下还用不到,先登记了再说。
登记完了之后,每个人每月郡府衙门会补贴一石粮食。原本不太愿意登记的人,也没有了抵触心理。
整个下辨县内,最有名的巫医百工之人,有两位。
一位名叫梅友,是一名郎中。中医基本上都是全科,有所擅长,但基本上什么病都能看。梅友最擅长治疗跌打损伤,一手正骨绝学整个武都郡无人能出其右。
另外一位则是一名女子,今年不过双十年华,相貌虽然普通,但是据说女工做的特别好。这女人姓黄,没有大名,相熟都叫黄大妮。
武都郡自己本身有的工匠则都是老油条,没什么能拿出手的。再一个,武都手工业不发达,所以并没有工官负责管理这些工匠。这些工匠们也没有什么进取心,就是混吃等死罢了。
在手工业发达的郡府、县城,朝廷都会设置工官的职位。一来管理工匠,二来征收这些匠人的税赋。
格物司基本上就是把工官的活拿过来了,同时也兼任技术革新的任务。当然这一点也就是刘平自己知道,其他的人他都没有说。
全部工匠登记完之后,便各自离去。刘平单独留下来了三个人。
郡府的一位老木匠、下辨县有名的铁匠还有一位则是那黄大妮。
老木匠今年五十来岁,姓李,李木匠。他自己带了几个徒弟,算是郡府衙门木匠这一块的话事人。
铁匠是个三十多岁的壮汉,名叫张也,浑身都是腱子肉,不打铁还当兵也是一块冲锋陷阵的好材料。
刘平留下这三个人,自然是有事情要交代他们。
“你们不用紧张。”刘平看着有些紧张的三人,面带微笑的说道:“吾有些事情让你们去办,所以才将你们留下来的。”
三人听了,表情都轻松了不少。
李木匠大着胆子问道:“刘功曹,有什么事情您说,我等一定照办。”
刘平点点头道:“李木匠,还有张铁匠,吾找你们二位其实是想跟你们研究一下,能否改进一下如今的耕犁。”
如今的耕犁,是直辕犁,西汉的时候就发明出来了。在这之前,用的还是耒耜。直辕犁的出现,可以说是极大的提高了农耕文明的生产力。
刘平想要做的,就是看能否将直辕犁改成曲辕犁。曲辕犁唐朝的时候才发明出来,一直沿用至清都没有太大的改动。这足以说明曲辕犁的厉害。
但是刘平并不懂怎么改进这玩意。他对曲辕犁的印象全都来源于高中课本上的介绍。据唐朝人陆龟蒙的《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用木头或金属制作的部件组成。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就这么寥寥几句话,具体这曲辕犁是什么样式,怎么把这些部件改进,他就不知道了。他倒是在历史书上看到过曲辕犁的图片,但是那会儿谁也没想到能够穿越啊,没记住。
他找来李木匠和张铁匠,就是希望这些手艺人能够凭借他记住的这几句话把曲辕犁给做出来。刘平觉得,这种事情只要有了方向,肯下功夫肯花钱,早晚都能做出来。
李木匠和张铁匠两个人互看了一眼,还是年龄大的李木匠开口:“这耕犁已经用了这么多年了,不知道刘功曹想怎么改进?”
刘平想了想道:“某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你们听听看有没有什么想法。”
说着,他将自己对曲辕犁的认知都说了出来。
李木匠和张铁匠两个人听的很是认真,听完之后,两个人都没有说话,而是在仔细思考着。刘平只是动动嘴,他们需要在脑海里把刘平说的东西,替换到现有的直辕犁上。
大概过了一刻钟,李木匠又道:“能否让我们二人商量一下?”
“自无不可!”刘平点点头。
李木匠拉着张也两个人往外走,刘平好奇的跟了出去。出来之后,李木匠和张铁两个人找了一处空地,一人一根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偶尔还会有交流。
刘平见状就知道,这事儿基本上成了,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罢了。为了曲辕犁的提早出世,他等得起。
转身回到班房,黄大妮还在等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