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农耕发展的事情还没讨论完,刘平又被工部的人缠上了。
来找他的是田行和宋瑜两个人。
一是为了汇报一下如今刘备集团的各种设备总和,这是刘平要的数据;二是询问修路的事情,这件事工部肯定是要主导的,他们俩来找刘平就是想听听刘平的建议。
事实上,这种具体的事务,刘平其实不怎么插手了,尤其是修路这种事儿,田行、宋瑜两个人都很熟悉了。
再一个刘平不想以后跟诸葛亮一样,早早就累垮了身体。说到诸葛亮,这小子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过得太滋润了,圆润了不少。
“得让这小子干点儿正事儿,别最后我给养歪了,那我可就没脸见日后的四川父老了。”
想着诸葛亮的事儿,刘平笑了一下,随后又看向田行和宋瑜两个人,道:“你们统计的数据怎么样了?”
宋瑜这些年成熟了不少,刘平甚至觉得这哥们有点早衰的感觉,鬓角都开始有白发了。
“目前就工部而言,物资还算充足。这些年格物司攒了不少家底子,但可以预见的是,不够益州发展使用的。”宋瑜说话的速度不快不慢:“首先是耕牛,如今能动用的只有不到六千头,准确的说只有五千八百六十五头。”
“农具方面,受限于铁产量,一直都供应不太上,现在库里还有几千架,如果是用纯木质的话,明年可以赶出来三万架左右。”
刘平知道,他说的是曲辕犁。
这两个也是重点,剩下的军备数字,刘平不用他们说,自己心里就有本账。宋瑜和田行也很清楚,所以只挑重点的说,剩下的都合成了册子,交给了刘平。
刘平翻看着数据,问道:“铁产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炼铁速度跟不上。”田行回道:“我们也在正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头绪。”
刘平之前也了解过,还想着自己是不是掏出高炉炼铁的技术给汉朝人一点穿越众的震撼。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此时不光有高炉炼铁,甚至连用石灰石中和二氧化硅的技术都有了。
怎么说呢,刘平在这件事上被汉朝人给了不少震撼。
刘平小时候村子里还有大跃进时期留下来的高炉,对高炉炼铁还是有些了解的。可就他知道的那点儿皮毛,还没有此时一个熟练的炼铁工人知道的多。
顶多人家不会表达总结而已。
有了刘平和格物司的介入之后,炼铁相关的技术、熟练工的一些小技巧和疑惑全都被整理成册了。田行所说的研究,也正是基于这本小册子开始的。
但是很显然,现在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有进步,但是进步不至于对炼铁这一技术有革命性的创新。
听了田行的话,刘平沉吟了一下道:“那就上人力,扩大规模。”
田行和宋瑜听了都有些沉默。
刘平知道是因为什么,种地、打仗、修路哪个不需要人力?扩大规模就能提高产量这事儿,他们俩肯定知道,关键是没有人手扩大规模啊。
不是多修几个高炉,多搞几个冶炼厂这么简单的问题。
冶炼厂多了,需要的原矿就多。
这就意味着,在采矿、运输、冶炼三个步骤上都要增添人手。眼下的技术水平,人,才是第一位的生产资料。
但偏偏缺人。
“某让兵部和都督府配合你们。”刘平开口说道。
“嗯?”田行和宋瑜两个人有些懵。
田行开口说道:“类似军屯那种吗?”
宋瑜则想的更离谱:“强拉壮丁,这不好吧?一来”
“打住。”刘平笑了起来:“你们想什么呢?某是那种人吗?”
田行和宋瑜两个人尴尬的笑了一下,没有接这个话。
刘平继续说道:“人不够就去抓人,西边高原上胡人那么多,抓几万个来先用着。”
看着刘平一脸平静的表情,田行和宋瑜两个人对刘平不是什么好人的刻板印象又加深了。到底是什么人才能这么淡定的说出这么可怕的事情。
“先抓一批青壮过来,干上三五年,那也就是咱大汉子民了,到时候再放他们回去种地。”刘平继续说道:“最好能把西边的高原整个拿下来这个事儿你俩就不用操心了。我去跟左都督商量一下就行。”
田行和宋瑜两个人闻言,同时点头。
宋瑜又开口道:“那开路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路线?”
刘平点点头:“三条路,一条从成都出发,往北走汉中、广元、跟咱们之前修好的路连上,然后继续修,一直修到长安。第二条路路往南修,这个不着急,可以先等南方评定,到时候具体的路线再设计也行。最后一条路,顺着湘江,一路修到襄阳。”
“襄阳如今在刘表治下”田行提醒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