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埃米尔·卢贝也对英国拉拢德国的行为感到愤怒,但愤怒无法改变现实。
法国海军的实力不及英国和德国。19世纪时,法国海军接受了“绿水学派”的理论,放弃了远洋海军的发展,转而发展沿海舰队。
结果,这一选择是个大错误。
沿海舰队的理论不适合法国。法国不是一个小国,而是继英国之后拥有最多海外殖民地的殖民帝国,仅靠鱼雷艇无法保护分布全球的海域。
尤其是在英国为了针对法国的鱼雷艇,专门研发出猎杀鱼雷艇的驱逐舰后,法国的“绿水学派”理论瞬间瓦解。
结果,法国海军的辉煌不再,不仅远远落后于英国,甚至被后起之秀德国海军反超。
有人甚至评论,如果法国当初没有接受“绿水学派”,今天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军。
尽管法国最近也建造了与腓特烈级战列舰相媲美的新型战舰,初步挽回了劣势,但这些战舰尚未完全下水服役。
因此,埃米尔·卢贝虽然对派遣舰队犹豫不决,但面对民意汹涌,无计可施。
法国人不可能坐视自己的尊严被践踏。
“派遣舰队,同时尽量避免与英德舰队发生冲突吧。”
法国别无选择,只能向摩洛哥派遣舰队。
他相信,英国未必真想从法国手中夺走摩洛哥。他们只是想阻止俄国舰队前往远东。至于德国,不过是英国拉来的“帮手”罢了。
英国人虽然狡猾,但他们的目的通常很明显。
“啧,俄国为什么非要派舰队招惹麻烦,直接签个协议结束战争不就行了吗?”
作为俄国的盟友,法国对日俄战争的动态非常了解。
尤其是新兴的堑壕战,虽然不算光明正大,但对时刻担忧与德国开战的法国军方影响颇深。
部分法国将领甚至认为,如果普法战争时使用堑壕战术,就不会有凡尔赛的屈辱。
尽管堑壕战在日俄战争中也曾被日军短暂突破,但法国军方仍热衷于研究其攻防两端的潜力。
相比之下,德国研发的冲锋枪却未被法国军方重视。冲锋枪射程短、耗弹多、耐用性差,大多数在战争初期就报废了。
法国军方认为,与其引入不成熟的冲锋枪,不如大量制造机枪,从源头上阻止敌人接近。
军方历来对新型武器持保守态度,法国将领尤其不愿冒险。
最终,冲锋枪的研发在法国军方的争议中销声匿迹。
“归根结底,还是俄国惹的麻烦让我们头疼。”
据埃米尔·卢贝了解,美国正试图在俄日之间进行斡旋,而英国希望俄国以放弃旅顺和朝鲜为代价,换取北满洲和蒙古。
在埃米尔·卢贝看来,这已经是不错的条件,不明白为何俄国还要坚持。
“真想知道沙皇的脑袋里装了些什么。”
埃米尔·卢贝一边下令派遣地中海舰队出征,一边感慨道。
对只有俄国这一个盟友的法国来说,这一切确实令人遗憾。
“感觉像是到了什么市场一样啊。”
率领黑海舰队抵达丹吉尔的齐诺维·罗杰特温斯基上将,看着英法舰队剑拔弩张的对峙场面,不禁叹了口气。
而当德国舰队姗姗来迟并加入英国舰队后,他的叹息声更深了。
“英国舰队的出现是预料之中,但没想到连法国和德国也掺和进来了。”
事态的发展远超了他的想象。
当然,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这里爆发全面战争。
毕竟,如果在丹吉尔近海开战,最不利的将是俄法两国舰队。
更何况,不提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作为新崛起的海洋霸主“德意志海军”还特意带来了包括三艘新造的腓特烈级战列舰在内的舰队驻扎在摩洛哥。
齐诺维·罗杰特温斯基上将的判断比任何时候都快。
如果继续打下去,必败无疑。
“将军,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舰长,去拿点伏特加来吧。”
确实毫无办法。
在这种局势下,他还能做些什么呢?难道要向经过的渔船开炮不成?
最终,根据罗杰特温斯基的命令,俄国舰队停泊在丹吉尔近海,在地中海温暖的阳光下无所事事地等待着这场对峙的结束。
或许,这也算是件好事。
说不定沙皇会改变主意,下令撤军。
罗杰特温斯基上将甚至希望远征能就此结束。
和他想法类似的是那些因三国舰队的对峙而紧张不安的俄国水兵。
“大家保持安静。我们将在此地停泊。不知道战斗什么时候会爆发,都打起精神来!”
“唉,才刚离开塞瓦斯托波尔多久啊,我还以为要马上打仗了呢。”
“看来他们暂时也没打算开战。希望我们就这样回家吧。”
得知暂时不会爆发战斗,他们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希望远征就此结束,返回塞瓦斯托波尔。
“俄国舰队似乎没有动静。”
“那我们也没必要采取激烈行动。先向政府汇报,等待指示吧。”
英德联合舰队和法国舰队的行动,实际上与俄国舰队别无二致。
他们和罗杰特温斯基上将一样,也不愿轻易开战流血。
于是,英、德、法三国舰队也在丹吉尔附近抛锚停泊,等待各自本国的指令。
就这样,在摩洛哥近海,形成了一场诡异的对峙。而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这场摩洛哥危机,四国亦在原本历史中召开会议的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展开了外交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