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章 打狗【1 / 2】

辛逍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范家书房外,柴安到了门口刚想踏入,听见里面夫妻二人正在叙话。

范良翰趴在榻上,后背血痕累累,二娘含泪:“阿舅打得也太狠了,这不知要养上多久才好!”

范良翰疼得抽气,不忘握住二娘的手。

“真娘害我!真娘害我啊!娘子往日说的一点儿不错,美色误人,外头狐狸精要剥皮拆骨哪,我再也不纳妾了,此生都不纳妾了!往后再提这两个字,叫一道天雷把我劈成两半儿,一半儿给娘子做伞遮风挡雨,一半儿就给娘子当脚踏子,日日踩着踏着,一辈子不得翻身!呜呜呜娘子,我好痛啊!”

二娘哄他:“上了药就不痛了。”

范良翰抱住二娘嚎啕大哭。柴安看着这一幕,险些笑出声来。

范管家纳闷:“柴郎君,您不是有要紧话,要交代我们郎君吗?我进去通报一声?”

柴安叹息一声:“不必了,你家郎君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了。”

“啊?郎君伤得这么重?”

“嗯,病入肺腑,无药可医。”

说完,他丢下一头雾水的范管家扬长而去了。

入夜,一顶轿子停在路边,仆从牵着驴,等待真娘与康宁、春来拜别。

真娘泪水涟涟:“奴家以为一生都要蹉跎在那腌臜地方,未料还有逃出生天的一日,如今可以脱籍还乡,全赖二位娘子大恩,请受我一拜!”

康宁忙把人扶起来:“我受不起,快起来!我们帮了你,你也帮了我们哪。真娘,寻到你亲娘,守着她好好度日吧!快走,别叫人瞧见!去吧!”

她替真娘放下帷帽上的轻纱,旁边的女使扶着她上了驴,春来递上包裹:“留着路上吃。”

直到走出很远,真娘还频频回望。

康宁向她挥手:“珍重。”

春来提醒:“三娘子,上轿吧!”

康宁转身要走,一直藏身隐蔽处的柴安上去,把人给堵上了。

康宁瞅瞅他,若无其事地要从旁边绕道。柴安两三步又给堵住,语带威胁:“你站着,刚才……我可都瞧见了。”

康宁笑嘻嘻地说:“人都走远了,无凭无据的,瞧见又怎的?柴大官人,夜深少人,不便寒暄,失礼告罪,先行一步。春来。”

春来一招手,早就等候在旁的轿子上去抬了康宁就走。德庆被轿夫撞到一边,气得跳脚。

上了轿的康宁从袖里掏了个油纸包出来,径直往轿外一丢,恰好丢在柴安怀里。

柴安愕然,轿中的康宁半挑帘子,露出一双盛满笑意的眼,戏谑道:“茶坊东梅家包子闻名汴京,好意请郎君尝尝。郎君要是不服,只管去告密罢了。走!”

说罢,轿子扬长而去。

柴安打开油纸包一看,竟是两个热腾腾的肉包子。

德庆跳起来:“好哇,肉包子打狗,她骂人呢!”

柴安往他头上一敲:“人家是叫你别狗拿耗子。”

德庆哎呦一声:“好刁钻的小娘子,郎君,要不要告诉范郎君!”

柴安望住轿子远去,嘴角微勾:“那失心疯的怀抱猛虎,哭得涕泪横流,告诉他有何用处。回吧!”

轿子里,康宁摸了摸袖口,惋惜道:“可惜了两个蟹肉包子,特特买来参详的呢!”

翌日,潘楼街上,风和日丽。

潘楼酒保一手端菜一手拎着酒壶,出门预备“外送”服务,旁边酒铺的伙计正帮货商把酒桶固定在驴车上。柴安亲自查验绳索是否结实。

“差不多了!走吧!”

对面突然人声喧哗,柴安望了过去。只见“四福茶肆”的字样被换下,重新挂起了“四福斋”的旗帜。

眼前的四福斋已然改头换面,开阔的门面一分为三,左侧是香铺,一面竖旗上书“郦家上色沉檀拣香铺”,中间仍是小茶肆,挂着“茶水俱全”的小旗,右侧柜台对外营业,出售书画、古董,并不张挂旗帜,只有一张“集贤聚宝”字样贴在墙上。门前支起了一个小摊,挂着“鲜明花朵、时令果子”的小旗,搭售新鲜花卉与当季水果。

德庆惊奇地说:“郎君,快瞧!”

柴安沉声:“我没瞎!”

潘楼的客人们纷纷涌出来,也想进去看看热闹。

郦娘子一马当先,抢先道:“各位贵客,别看咱家这门面小,读书人讲究的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样样不缺,甭管您是十字街走累了要歇脚吃茶,东角楼淘了好东西想找人验过,还是寻个地儿品香谈天、说书论文,到小店来准没错了!”

路过的书生评论:“哟,小小茶肆集齐四大雅事,倒也稀奇哈!”

郦娘子说:“那可不,里边儿有茶、有香、有书、有画,诸位进去一看便知!”

年轻的书生们一窝蜂涌入,郦娘子万分得意,吩咐人:“招牌挂高点儿,再高点儿!”

柴安大摇大摆地在郦娘子眼皮子底下走了进去,郦娘子竟未留意。

德庆急了,匆忙跟上。

柴安走进四福斋,第一个注意到站在古董柜台的廖掌柜,对方也瞧见了他,向他遥遥叉手行了礼。

柴安略一颔首,并未过去打招呼,而是踏入了茶肆。

茶肆五脏俱全,且环境十分雅致。桌上燃着香料,壁上挂着唐朝吴道子的丹青,垂吊的花瓶遍插茉莉,还特意布置了习乐奏琴的角落。客人有品茶的,有赏画,的有调香的,有拨弄乐器的,可谓各得其乐。

书生们刚坐下,茶博士送上新茶,茶盖一掀,盏中茶沫隐现各色花朵,稍纵即逝。

一名书生摇头:“倒是别有洞天,可惜门面忒小了点儿,比不上潘楼豪气。”

茶博士凑上来打趣:“郎君说的是,可那潘楼阁子一日的花费,够您在这儿吃一月的茶了!”

另一名书生说:“俗,品茶谈诗,习曲听琴,要的就是静心,小有小的别致!”

另一边,几个人围着廖掌柜,要他鉴定东西。

“哎,我这鬼市子刚淘的花瓶,你给我看看。你看我这玉注椀是不是真的?”

“还请那边儿稍坐,小罗,给客人点盏茶!”廖掌柜说,“哦,这玉注椀有个‘注酒即温’的讲究,您试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