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汪汪,汪’,狗的吠叫微震我的耳膜,远方,两排灰色的土房跳入了我的眼帘,我意识到,前面就是饲料地,那几间房,赵枫她们曾经住过,噢,还有神密的陈阿姨,赵大叔。
饲料地越来越近了,我努力寻觅着那片不长草的空地,还有那几口无用的井。不知怎得我心中有股难掩的迷惑,不解的疑团,总是挥之不去,好在时间是解开迷团的最好钥匙,我有这把钥匙,不愁解开这些迷团。
孙桂花,总是那样耿直,说话离不开‘革命’,辛春雨,总是那样腼腆,但她却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总是让人期盼,她们就在这里,还好吗?
在苍茫的大地上,一片灰暗的土地展现在我眼前。一头老黄牛拉着犁艰难的向前走着,扶着犁耙的人仿佛外界的纷扰与他无关。狗叫声此起彼伏,他却置若罔闻,我猜想这定是那位赵仁礼,赵大叔,人们口中的赵神医。另三个人影伫立,他们手拄铁揪,目光朝着我张望。其中两人我早已熟悉,是孙桂花和辛春雨,而那位陌生的身影,我猜想定是陈阿姨,陈清琬。
我策马而至,孙桂花眼尖地认出了我,她扔掉手中的铁揪,欢快地向我跑来。我跳下马背,迎了上去,心中满是喜悦。辛春雨也笑着接过了我手中的疆绳,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这就是陈阿姨。”孙桂花指着旁边那位紧紧抱住狗的人,热情地介绍道。我弯腰点头,向陈阿姨问好,她微笑着回应,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此时,那位一直专注于犁地的人走了过来,他微微点头向我示意。孙桂花指着他说:“这是赵大叔。”指着我说,“这是我们组长,郝欣勤”。我与赵大叔目光交汇,感受到一股深沉而坚定的力量。
我抬头望去,天空染上一抹淡淡的蓝。时间尚早,正是劳作的好时光。我轻轻拍了拍高依莫勒的脖颈,将他拴好,然后与孙桂花、辛春雨他们一起投入田间的工作。
陈阿姨将她的狗狗拴好走了过来,她笑着对我们说:“小孙,你们先回去吧,你们组长刚回来,旅途劳累,今天的工作就到此为止吧。”孙桂花望了望我,我摇了摇头,示意自己并不疲倦。孙桂花于是咧着嘴笑着对陈阿姨说:“陈阿姨,您就别担心了,我们组长可是耐操磨得很,让他干会儿吧。”
我拿起陈阿姨的铁揪,学着孙桂花和辛春雨的样子开始翻地。陈阿姨见状,不再与我争抢,而是弯腰去捡拾地里的石块和凌乱的草根。赵大爷则是一如既往地扶着犁耙,驱赶着牛,他的身影在田野间显得那么坚定而从容。
孙桂花好奇地问我:“组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前天。”我简单地回答。
“在公社学习还顺利吗?”她接着问。
“一切顺利。”我微笑着回答。
“你能给牲口治病吗?”孙桂花关心的问。
“慢慢学习着来吧”我回答。
辛春雨则对我的马产生了兴趣:“你的马好漂亮啊,叫什么名字?”
“他叫高依莫勒,是大队配给我的。”我骄傲地说。
“马鞍也很精美,真是一件艺术品呵,一定很贵吧?”辛春雨继续问道。
“是连长送的。我想一定很贵。”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陈阿姨听到这话,抬起头惊讶地“啊”了一声。
我没在意笑了笑,接着说:“我前天回到大队,见到了赵枫她们。她们都在努力适应牧羊工作,很辛苦。郑顺、王鑫、周贵他们都回去过,都还好。我们都一直都很想念这里,更想念你们。今天我路过这里正好来看看”。
我们边谈笑边辛勤劳动,汗水浸湿了衣背,时间也在不经意间悄悄流逝。日头逐渐升至头顶,陈阿姨擦了擦手,微笑着宣布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我放下手中的工具,轻轻抹去脸上的汗珠,心中却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渴望。我想起了孙桂花她们打的井,决定一探究竟。
我向孙桂花投去探寻的目光,她立刻会意,欣然答应带我去见识那口井。陈阿姨笑着点头,目送我们离去。辛春雨也好奇地跟了上来,于是我们三人踏上了去看井的道路。
绕过一片残留着枯萎草丛的盐碱地,穿过一条不规则的小径,我们来到了那口井旁。第一眼望去,我不禁惊叹于它的壮观。井口宽敞,仿佛能吞噬一切,深不见底。我靠近井边,只觉得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井水湛蓝如宝石,清澈如镜,尽管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杂草,却无损于它的纯净与美丽。井壁由一块块崭新的石头精心镶嵌而成,围成一个完美的圆筒,静静地守护着这潭宝贵的清水。我仿佛能听见它在低语,诉说着过往的岁月和赵大叔、陈阿姨赵枫她们的辛勤付出。
我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中,不禁开始想象赵大叔和陈阿姨是如何带领赵枫她们完成这项艰巨而卓越的工作的。他们一定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耐心,才能将这样一口井打理得如此井井有条。
此刻,我站在井边,心中充满了震撼与敬意。然而,赵枫她们却说这是一口费井,毫无使用价值。但我还是认为,不管这口井是怎么产生,它的使用价值如何,这口井,不仅仅是一口井,更是一段岁月的见证,一个时代的记忆。它见证了赵大叔、陈阿姨和赵枫她们的辛勤付出,见证了他(她)们对工作的任劳任怨和一丝不苟。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口井都会静静地守候在这里,守护着我们的记忆和过往。
草原的天,总是变幻莫测,让人措手不及。当辛春雨轻声提醒“组长,要起风啦,我们回吧”时,天边已经隐隐透出了几分不安的预兆。话音刚落,一股凛冽的西北风便席卷而来,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噬。危险将我推进井里,我匆忙拉紧帽沿,逃离了井口的边缘,抬头望去,只见滚滚的黄沙在空中起舞,草原的天空已经被这片黄幕所遮蔽。
我们不敢多做停留,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狂风越演越烈,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一片混沌。孙桂花,辛春雨我们紧紧相依,手拉着手,在风沙中艰难前行。这条路,对于孙桂花,辛春雨来说,早已刻在了心中,每一个转角,每一个坑洼,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终于,我们抵达了家门口。女孩子的家,总是充满了温馨与整洁。推开门的那一刻,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将外界的寒冷与混乱隔绝。我情不自禁地搓搓了手,和孙桂花,辛春雨手拉手的余温还在,我抹了抹脸上的沙尘,温暖的热流传导到了全身,更使我感叹的是,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在风雨中的依靠。孙桂花,辛春雨红扑扑的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她俩轻轻地整理着被风吹乱的发丝,眼中满是对家的眷恋与依赖。
我们相视一笑,走进了这个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个家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女孩子的细腻与温柔。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绿植,这是我来到草原,乞今为止第一次所见,它为室内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窗台上还放着几本书籍,让我为之一惊。似乎在记录着她们的成长与梦想;而那看上去非常柔软的行李,更是她们分享心事、倾诉烦恼的绝佳之处。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安宁。无论外界的风雨如何肆虐,家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女孩子的家,不仅是一个住所,更是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小天地。
狂风如狼似虎,在荒原上肆虐,卷起层层沙尘,遮蔽了天空。午饭过后,风势略有减弱,我急切地想要离开这个临时的避风港。然而,陈阿姨的劝阻,赵大叔的沉默眼神,孙桂花和辛春雨的犹豫,都让我意识到,此刻的我,似乎并不能随心所欲。
我深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的生活和工作将不可避免地与众人紧密相连,或许,我将常常在别人的屋檐下寻求庇护,在别人的餐桌上找到温暖。但我的内心深处,仍旧怀抱着一份自重自律的计划——我希望能选择那些孤寡的老人,或是连长这样的家庭,与他们共度风雨,分享生活的甘苦。
如今看来,却是行不通了。孙桂花和辛春雨看出了我的窘境,她们的脸上写满了为难。我们三人默契地向窗外望去,只见风中的高依莫勒依旧坚守着,等待着,抗击着饥饿和风寒。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心疼,低下了头,地下的马鞍跳入我的眼帘,连长述说暴风雪中王丹阳的危险情景出现在了我眼前。
是呵,这世界总会有风险,更不知危险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因此,预判风险,防范风险,做出正确的抉择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刻都充满了艰难的抉择。我知道,我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计划,更不能让关心我的人为难。我知道,每个人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已,更属于那些关心爱护你的人。怎么大的沙尘,在人烟稀少的茫茫草原行走,任何人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更何况对于一个刚刚踏上这片草原,连东南西北还有待于辨别的人,可想风险会有多大。我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转向陈阿姨和赵大叔:“谢谢您们的关心,我决定留下。等风小些,我再出发。”
我的话音刚落,孙桂花和辛春雨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她们知道,我做出了一个负责任的决定,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转折和意想不到的温暖。
陈阿姨,赵大叔走啦。 辛春雨小心翼翼地从窗台上端来一盆生机勃勃的花,放在我面前,她的眼睛里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组长,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她轻声问道。
我摇了摇头,表示一无所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养花被视为“封、资、修”的象征,几乎没有人敢在家中摆放花卉。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除了野外随处可见的野花,其他的花卉都如同陌生的客人。
辛春雨微笑着揭示了答案:“这是一盆迎春花,是陈阿姨送给我们的。”
我好奇地打量着这盆花,嫩绿的叶子间点缀着几朵淡黄色的花朵,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春天的到来。辛春雨继续说道:“陈阿姨家里有很多这样的花,每一株都美丽动人。可惜我们对花卉的了解太少,无法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
提及陈阿姨,辛春雨的双眼中闪耀着由衷的敬意。她轻声细语地告诉我,陈阿姨与赵大叔二人,皆是学识渊博的智者,他们的知识如同深邃无垠的海洋,令人敬畏。在这个瞬息万变、风起云涌的时代,他们始终坚守着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这份执着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方向,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在生活的寒冬中,总有那么一束光、一朵花,在默默地等待春天的到来。而陈阿姨与赵大叔,便是那些不畏严寒、坚韧不屈的人们,他们在风雨中携手同行,用智慧与勤劳为这片土地带来温暖与希望。孙桂花接过辛春雨的话说,
“记得去年我们初来乍到,踏足这片陌生的饲料地时,正是赵大叔和陈阿姨伸出援手,为我们整理出了一间遮风挡雨的住所。今年再次来到这里,我们发现那间简陋的房舍已然焕然一新,门窗齐全,这些都是赵大叔亲手打造的。他不仅在木匠活儿上得心应手,在农田的一系列劳动中都展现出了不逊于老农民的娴熟技艺。
更令人惊叹的是赵大叔的医术。那一天晚上,突如其来的几名访客,抬着一个痛苦呻吟的病人闯入了我们的视线。听他们讲述,这位病人是在骑马时不慎跌入井台,伤势严重。正值赵大叔巡诊归来之际,他毫不犹豫地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治之中。经过仔细检查,赵大叔诊断出病人摔断了三根肋骨,情况危急,必须立即进行静卧治疗,否则一旦穿破肺部,将危及生命。
在赵大叔的精心治疗与陈阿姨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病人的痛苦逐渐缓解,脸色也逐渐恢复了红润。半个月后,这位病人竟奇迹般地痊愈了,他满面红光地离开了赵大叔的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孙桂花停顿一下,是问非问地又说,“你说这夫妇俩神不神?好象没有他(她)们不会的”。
“这么大的能人,怎么就来到我们大队”?我问。
“我们也想知道,可问谁?快两个月来啦,这里来人也都是找赵大叔的,和我们连面都不见,出出进进基本上就我们和陈阿姨,陈阿姨,赵大叔和我们从去年到今年算是老相识了吧,但他(她)们从来没和我们说过关于他(她)们的事,尤其是那个赵大叔,见了面只是客气地打个招呼,基本上和我们不说话。上个月刘会计来给我们发生活费,赵大叔夫妇有工资,每月到公社兽医站领。那个刘会计神神秘秘的和我们说,“这两人是学农牧的,是大右派,原先在公社兽医站接受劳动改造。后来农牧业学大寨,我们大队是全公社的重点队,是学大寨的重点实验队,就让他(她)们俩来这里开恳饲料地,种草,种粮,打大井。临走还让我们注意他(她)们的行为,一旦发现有什么反动行为,尽快汇报大队\"。
辛春雨插话说。“什么大右派,一定是定搞错啦,我觉得他(她)们是难得的好人,这样的好人会有反动行为?\"。
孙桂花接着说,“是的,怎么看他(她)俩也不像坏人,天下就怕不识好孬人,更怕把好人当坏人”。
辛春雨从她的被褥角下拿出了笔记本,对我说;“组长,不好意思,班门弄斧,听听我的随笔。”
“老同学,什么班门弄斧,快念念。学习学习”我赶快说。
“好,那我就念啦”辛春雨笑笑地说并开始了朗读;
“在遥远的边疆,有一片被岁月遗忘的土地,那里曾承载着一个个满怀憧憬与希望的心灵,他们在那里播种梦想,却最终收获了失落的果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