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10章 武城往事【1 / 1】

九幽打火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淮州,小关口。

袁向庵坐在行军司官署的正厅里,他的手上拿着一封书信,脸上阴晴不定。

这封信是今天中午被军营的人直接送到官署的,刚开始他并没在意,直到无意间看到,在这封信的背面左下角的地方,赫然用朱笔描了三个红点,这才重视起来。

袁向庵抬手挥退左右的人,坐在椅子上打开这封信,上面的字迹跟自己刚才想的一样。

当年就是这样的字迹,使自己义无反顾地抛下家里的一切,去追求那个注定没有结果的答案。

为此,他和他的兄弟们都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袁向庵,本名应该叫袁应才才对,确实是陈州武城县人氏。

他因家境贫寒,自幼便刻苦读书,才学也算过人,二十一岁便中了举,在当时堪称一时轰动。

可惜在那之后始终没能再有寸进,次次赴京次次未中。

为此,他不惜放下心中挚爱,说动父母搬离武城,远赴洛城求学,可依然难以如愿。

景耀十年春天,他最后一次会试仍然未中,名落孙山多年,心中自然郁郁难欢,所以便在洛城酒楼之上多喝了两杯。

当时正逢会试结束,酒楼之上多为读书之人,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各自述说着自己的不容易。

袁应才身处其间,自然未能免俗,酒意微醺之际,他竟当众指责朝廷会试存在不公,主持会试的礼部堂官何坚,更是有徇私舞弊之嫌。

结果可想而知,他当场就被官府的人直接带走,连累着二老也差点丢了性命。

虽然最后还是被放了出来,但也丢了半条命去。

更让他悔恨的是,当他养好身体,准备来年重新参加科举时,却被好友告知,他已经失去了科举的资格。

那一刻,他的天,塌了!

他一个人在屋子里待了好几天,再出来时父母几乎认不出他,一番抱头痛哭后,他们收拾了行李,灰溜溜回到武城老家。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武城已经再也不是记忆中的模样了。

当年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如今人影寥寥,当年书声朗朗的书院里,如今也是门可罗雀。

出了县城,外面的百姓更是衣衫褴褛,面有菜色。

更让他感到心寒的是,田野里的农夫居然戴着镣铐耕作,而当年歌舞升平的秦楼楚馆内,依旧莺莺燕燕,好不妖娆!

官员士子、乡绅豪强往来间,出手阔绰,比往年更显奢华,而农户家的饭食里全是清汤!

他作为一个举人,出于对未来的考虑,他联合几个好友,共同向当时的陈州知府岳海,提出了抑制豪强,均田免赋的倡议。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下算是捅了马蜂窝。

就因为此举,他不仅被州里的学正,当众评为枉负盛名,品行低劣之辈,还被岳海告知,将会通报礼部,夺去他的举人身份。

从此之后,他的声望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父母对此也是忧劳过度,同时病倒,勉强支撑了四个月,便双双故去。

就在他万念俱灰,也想找根白绫,随着二老一起离开的时候,有人送来了一封书信。

看过信后,他强打精神葬了双亲,按着书信里的指引找到了一个地方。

就是在那个地方,他见识了跟官府不一样的做事风格,也陡然增添了对未来的期望。

大罗景耀十二年九月,武城县爆发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农民“叛乱”,起义军只经过一天的功夫,就拿下了大半个陈州,逼得岳海险些弃城而逃。

只可惜,起义军内部却在此时突然发生内斗,错过了扩充实力的重要时间,也直接葬送了袁应才的辛苦谋划。

大罗官府应变神速,利用武城人心不齐的特点,又是拉拢,又是调兵,没用三个月,就将武城义军全部围在了武城县城里。

他现在还能记起那一夜的冲天大火,义军兄弟们被官兵逼至绝路,纷纷义无反顾冲进火场,没有哀伤,没有嚎叫,只静静地站在火海里盯着走近官兵,满眼仇恨。

他胆小,怕火焰太烫人,没有那个勇气这么做,只好远远的躲在地上撞死,眼睁睁看着曾经的兄弟们一个个倒下后,再也没有人起来。

原本他以为,义军已经覆灭,武城也会重新平静下来,自己隐姓埋名也许能躲过一劫。

事实上,他也确实躲过了,只不过不是因为官兵的仁慈,而是武城县百姓的牺牲。

那场大火熄灭后,官兵并没有收兵回营,而是将屠刀对准了整个武城的百姓。

岳海认为,武城义军之所以能闹得这般大,都是因为武城百姓的大力支持,不把这些百姓消灭干净,这样的“叛乱”还会再次发生。

那一天,武城血流成河,而他,因为被百姓藏进一个非常隐蔽枯井里,又躲过了一劫。

当他爬出井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整座武城完全化为了一片白地。

所有的建筑统统消失,所有的生物化为灰烬,整个世界陷入一片安静。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里的,只记得他穿着那身圆领宽袍,一直傻愣愣的向前走,直到力气用尽,终于晕倒在地。

再次醒过来时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叶州,被一家贫寒的农户所救。

那年冬天,雪下的很大,本不宜出行,但他仍然辞别救命恩人,拄着一根木棍,靠着乞讨,来到了淮州。

在这里,他遇到了曾经阔别已久的白氏兄妹,感受到了以前从未珍惜过的温情。

他在那时想:这已经是自己不错的结局了,老天待我还是不薄的。

于是他就留在了将军岭上,这一住就是三年。

三年里,他几乎没有真正想过什么事情,只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白氏兄妹,让他们小心操练精兵,以求自保,并控制着手下的弟兄们,约束他们不得骚扰山下百姓。

至于其他的,随他们去吧,自己只想好好待在这里,直至过完这令祖先蒙羞的一生。

为此,他还专门改了名字,把“应才”改为“向庵”,表明自己内心之中,再也没有更大的向往了。

只是没想到天意弄人,自己一个不小心,在见到都尉的第一面,就被他下令直接擒下,并以白大哥的安危为要挟,间接逼迫自己加入了行军司的阵营。

到了如今,行军司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自己却备受都尉器重,更是在他带兵离开后,主持小关口的一切军政事宜。

老天可真会给自己开玩笑,难道,这就是我的宿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