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总是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饮食方面,应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等,这些食物能够滋养体内阴液,缓解秋燥冬寒对身体的影响。”叶青云微笑着对大家道。
“叶医生,我经常听人讲冬吃萝卜,夏吃姜呢,冬天不是进补的时候吗,还吃萝卜?夏天那么热还吃姜?这句话到底对不对?”一位老爷子好奇的问道。
“嗯,夏吃姜是为了帮人补充阳气,因为冬天主降,而萝卜有降气的作用,也是为了让人体适应自然。”
大家听了,都恍然大悟。
“总体而言,秋冬之季宜早睡晚起,忌熬夜与过劳,以涵养阴气。同时,需维持室内适度之湿度,以防过度干燥伤体。”
“气温渐降,当及时加衣,妥为保暖,以防感冒等疾之发。此外,适度之户外运动亦能增体之耐寒能力。”
“情志调养乃是养生之关键一环。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由于天气渐寒,阳光减少,人们往往更容易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之中。因此,我们务必要时刻留意自身情绪的波动,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调节。”
“首先,要努力让自己的心境始终维持在宁静平和的状态。无论外界如何变幻,都能以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去面对,不为琐事所扰,不为烦恼所困。同时,还要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凡事多往好处想,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未来定会充满希望与美好。”
罗院长和养老院的人都鼓起掌来。
一位姓朱的老爷子举起了手,“请问叶医生,为什么以前的人都差不多一百岁才去世,而现在的人五十多岁就好像老人一样了。”
叶青云不禁拍了一下手掌,“好,这老爷子问得很好。”
“对于这个问题,《黄帝内经》里,岐伯是这样回答的。”
“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近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 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 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
养老院的人都在静静等着叶青云进一步解释。
叶青云继续道:“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样的,上古时代的人,都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然后加以适应,调理养生的方法。”
“饮食都注意有所节制,而且作息有一定规律,又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但是现在的人呢,就不是这个样子的了,把酒当玉液琼浆,滥饮无度,以饮到烂醉如泥为荣,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之后还要强行房事。”
“因纵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这的确也是我们社会的一种常态,大家看看现在许多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一两点钟都没有睡觉,ktv、酒吧,总之,夜生活十分丰富,这样的话,不停的耗损自己的精气神,你们说能不五十而动作衰矣吗?”
养老院里突然间变得安静异常,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众人皆默不作声,然而,这样的沉寂并没有持续太久,没过多久,老人们便开始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着什么,而另一些老人则迅速从口袋,或者从包里掏出了手机,手指熟练地在屏幕上滑动着,嘴里念叨着要给自己家中的后辈发个信息,叮嘱他们平日里一定要留意生活中的养生之法。
这时,朱老爷子抬起头来,开口发问道:“那这古代的人啊,他们又究竟是如何养生的呢?”刚刚还喧闹不已的老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问题之上。
“那些古代深谙养生之道的人总是会着重强调对于像虚邪贼风这类致病因素,也就是咱们平常所说的风寒、暑湿等等这些东西,做到及时的躲避!”
“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就是要有一颗平常的心,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因此,人们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互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
“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
“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而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年过百而动作不裹着。”
“叶医生,这是知足常乐吗?”张老师问了一句。
“做老师的果然与众不同,”叶青云赞了一句,“对,知足常乐,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就是他们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