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胡萝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真的很好吃,下酒下饭都可以,家里老婆子这几天胃口不好,我给她买回去开开胃,能免费试吃的,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老者将田螺打开,只小心翼翼的拿出来几颗解解馋,就又小心翼翼的将田螺包好。
一个大汉对白非墨说:“小丫头,你给我拿一颗尝尝,如果好吃的话,我就买点。”
“好嘞。”白非墨应道。
还未待她动手,季斌已经有样学样手脚麻利的剔出一颗螺肉给大汉递过去。
果然,大汉一尝,眼睛顿时就亮了,他这人嗜酒如命,但是好吃的下酒菜实在没有,这个田螺味道是真不错啊,够劲,他以后有好东西下酒了。
大汉二话不说,掏出九个铜板给白非墨:“给我来三碗,我以后的下酒菜就用它了,鸡蛋现在都要一文钱一个,这一大碗的肉才三文钱。”
“马上给您打包,清稍等。”白非墨说着,麻溜的给大汉盛好了三碗,然后又从水桶里挑出一条巴掌大小的鱼给壮汉,说是今天第一个买的多的客户,所以送了一小尾鱼,如果觉得好吃,就再来买。
挣钱了,几个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满面春风,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喜气洋洋的劲。
以前田螺没人敢吃,现在能吃了,大家都觉得新鲜,有了前两个试吃的,销路一下子打了开来。
“给我来两份。”
“我要一份。”
“我也要一份。”
“我打包三份。”
有人试吃之后要买,有人干脆不试吃就直接买,生意火爆的排起了长队。
没多会儿,白非墨就将一大桶的田螺卖了个空空荡荡,连带着鱼也卖了精光。
还有好几个闻讯赶来的人因为没买到田螺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这就没了?我跑了一条街过来的。”
“赵四那家伙太不厚道了,下酒菜给我尝一口就不管我了,还让我自己来买,看看,卖没了,我买他奶奶个锤子。”
“哎,小家伙,都说你家田螺好吃,你们明天还来不来了?我明天好来这里提前等着。”
“对啊,对啊,我们可以等明天来买。”
第二天不是集市,原本白非墨也是没想继续来这里卖的,只是短暂的挣点铜钱,这东西还是要去县城里卖,才能有销路。
但是看到大家这么热情,白非墨还是跟大家说:“我们明天还来卖,就还是这个地方,你们想吃的话就提早来买哦。”
众人这才满怀期待的散去。
白非墨清点了一下钱财,不加送出去的,一共是卖出去了四十七碗田螺,也就是一百四十一个铜板,鱼卖空了,因为没有秤,卖鱼的时候白非墨都是估算个较轻的重量卖给别人,卖了二十一个铜板。
昨天刻薄女人给季歌的十文钱全让白非墨拿来买了调料。
这么一算,白非墨手里竟然有了一百六十二个铜板。
白非墨将铜板清点好了装起来,孩子们手脚麻利的将板凳碗筷收拾好,就要和白非墨打道回府。
“不急,今天挣钱了,去给你们买些好吃的。”
一听有好吃的,几个孩子别提多兴奋了。
季玲要了清香的桂花糕,季歌要了糖葫芦,季川要了几个肉包子,季斌就简单多了,他说他大了,有饭吃就行。
白非墨知道季斌是心疼钱,穷苦日子过怕了,给弟弟妹妹买东西他很舍得很大方,但是给自己买东西他就顾左顾右不舍得花钱。
还是白非墨强行给他买了两个肉火烧。
季斌也吃的狼吞虎咽,甚至眼里有了点朦朦胧胧。
他不知道为什么想哭,可是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碰触到了,生活有了奔头,过去的一切似乎终于要说再见了。
一切的一切,都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白非墨还给孩子们一人买了一双棉鞋,就是在第一个尝他们田螺的老爷爷家买的。
棉鞋的质量非常好,柔软舒适还结实。
又买了大大的木桶,和家里用的餐具,米面油蛋菜买了些,调味品也都备齐了。
这些东西花了白非墨九十多个铜板,算下来,白非墨手里现在还剩六十七个铜板。
再卖两天田螺,白非墨就打算带着孩子们去县城里买一下冬衣,还要备足了炭火,她还要买些笔墨纸砚,季斌日后跟着先生学习都会用的到,而且白非墨还需要画些图纸,打造些小玩意儿。
冬衣不是她不想给孩子们在村里买,而是村里这些人的审美实在有问题,那大棉袄的款式老土的就像四五十岁的妇女穿的,季歌完全看不上眼,连带着季川也撇嘴。
白非墨带着孩子们欢欢快快的回家了。
东西把板车堆的满满当当,一路上就听到很多人窃窃私语。
“看,这个白非墨肯定是去卖鱼了,不然她哪有钱添这么多东西。”
“河里的鱼本来就是大家的,她倒好,自己一家霸占了,她吃肉,汤都不给我们喝,这样可不行。”
“你看看她一个全村最穷的破落户都能买那么多好东西了。”
“那是棉鞋吗?天啦,这种棉鞋一双要十文钱了,她怎么舍得,还是四双?”
“她是从哪里抢的钱吗?我家孩子一双我都还没舍得买呢。”
……
这些话白非墨听到耳朵里,完全不去理会,几个孩子心情好,也完全不往心里去。
他们这是嫉妒,赤裸裸的嫉妒。
回到家看着新买的锅碗瓢盆,几个孩子的嘴巴能咧到耳根子。
都摆放整齐收拾停当后,几个孩子开开心心的去试鞋子。
真好呀,他们居然有新鞋子了。
那种感觉说不出的自豪,又带着点心酸,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孩子们将鞋子试穿后,又小心翼翼的把鞋子都收在一边放好,他们舍不得穿。
白非墨和他们不一样,钱可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
“天越来越冷了,你们把棉鞋都换上,小小年纪可别冻了脚,寒从脚起,脚上暖和了,你们才会觉得身体暖和。”
她督促着几个孩子将鞋子换上,孩子们看着脚上的新鞋子,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看,这是新鞋子,我娘给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