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邱虹说:
“不是很多。商行这边,申请内退并达到标准的,有一百一十五人,买断工龄的七十一人。农商行那边。申请内退的有七十七人,买断工龄的是六十三人。目前总的人数就是三百二十六人。当然,要看最后批准的情况。这些人员的结构、成分情况,我还没有来的及分析。”
闻哲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邱虹却明白他为何叹气,她看看前座开车的梅江涛,又说:
“我负责日常工作,说实现的,人很压抑,像自己在做什么错事、坏事一样。”
闻哲同她对视一眼,意思是我也有同感,却说:
“这有什么办法?两行从成立到现在,越做越萎缩,一点也没有踩到时代的节奏。完全是在走回头路!唉,我们总是要有人出来,说壮士断腕也好、说新陈代谢也罢,这个工作是免不了的。说的难听一点,多少地方上的大小领导的亲戚在里面?
“所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年来,两行发展中的许多错误的决策,才导致了现在臃肿不堪的局面。再这样下去,非倒闭关门不可。”
邱虹也有些伤感的说:
“我在农商行看员工花名册,有那么多员工之间是亲属关系的,要是一家人有人被减员了,这日子可真不好过了。还不要说会引起家庭的矛盾和变故。
“还有,我们银行的员工,绝大多数比较封闭,生存技能又单一。比如我们的银行会计到企业上去,只能当出纳用,根本干不了企业会计的工作。
“所以,要是离开银行,年轻一点的还好说,有一个学习适应期后,慢慢能找到出路。可是那些中年人,特别是人数占比多的女同志,她们能干什么?”
闻哲苦笑着说;
“这一步总是要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亘古不变的铁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当初的改制上市,不也是如此?
“我在总行时,曾经专门做过银行业就业人员十年情况调研,也是我带硕士生的一个课题。嘿嘿,怎么说呢?我是一点也不乐观!”
“哦,怎么说?”
闻哲看着渐渐西沉将没的夕阳最后一缕余晖,无奈的说:
“真是一言难尽。概括起来说就十二个字,‘近亲繁殖、利益至上、关系为主。’”
邱虹笑了,说:
“闻市长对银行业这么悲观?”
闻哲说:
“你原来在大型国企,后来转到银行来,估计也感同身受吧?”
两人一时都没有话说。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汽车到了长宁大学附属中学的门口。闻哲叫梅江涛停了车,他同邱虹步行进入学校大门。却见农商行总行的几位领导已经在大门外等候。
曹玉国等人见闻哲过来,忙迎了上来。
“闻市长亲自督导,是对我们农商行广大员工的关爱,谢谢。也谢谢邱主任!”
闻哲笑着同大家一一握手。
“玉国理事长,你们有几个考场?”
“哦,两个,除了附中这一个,还有旁边的五中。”
这时,开始考试的电铃声响了。
闻哲笑道:
“好久没有进过学校,更没有进过考场了。走,我们去考场看看。”
曹玉国笑道:
“闻市长读到了博士,学业是到顶了,都是考人家了嘛。”
闻哲微笑着摇头说:
“世界上哪有专门考别人的好事。比如这次改制,就是对我们这些人的一次重大的考试、当然也是一次考验。”
刘开洪行长笑笑,说:
“闻市长说是不错,但谁能出考卷、谁又能阅卷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