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如今天下各路群雄中,有超过半数是靠兴兵反隋起家,与隋朝可谓是势不两立。
若是唐王称帝,正好派人去联络和拉拢他们,联手颠覆隋朝江山。”
“裴长史未免太想当然了。”
李世民闻言不由冷笑一声,随即反唇相讥道:
“袁术之所以败亡得如此之快,是因为他本是汉臣,却妄称天命,僭越称帝,因此让各路群雄不齿,纷纷以不臣之罪名讨伐他。
而我们李家本是隋臣,只因杨广暴虐无道,滥用民力,致使天下大乱,我们李家顺应天意,另立新君,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如今天下未定,若是父王贸然称帝,在世人看来,便与当年的袁术无异,给了各路群雄讨伐的口实。”
眼见自己的儿子和自己最信任的臣子各执一词,争论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李渊不由看向长子李建成,沉声问道:
“建成,你怎么看?”
李建成看着手中的劝进表,沉吟了许久,最终轻轻叹了一口气道:
“父王,若是你不称帝,恐怕劝进表上的一众官员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渊听到了李建成的言外之意,心中则是深以为然。
他知道因为秦昇在河北道的所作所为,关陇贵族已经恨透了秦昇和杨广,一心要与隋朝彻底一刀两断,因此才联名劝进,要自己登基称帝建立新朝,向隋朝开战,帮他们夺回那些田庄和土地。
若是自己坚持不肯称帝,很有可能会就此失去关陇贵族的支持。
想到此处,李渊称帝的心思又不由加重了几分。
裴寂察言观色,也在一旁继续怂恿道:
“想当初唐王在太原起兵之时,无数名士豪杰慕名来投,他们之所以愿意为唐王效力,无非是给自己某一个前程,为后世子孙谋取一场富贵罢了。
若是唐王迟迟不称帝,恐怕会寒了他们的心,最终背弃唐王,另投他人。”
听完裴寂一番话,李渊虽然未置可否,但从神色间显然能看得出来他心中对此话很是认同。
李世民看在眼里,只得退而求次道:
“父王,不如再给孩儿一年时间,待孩儿率军夺回河东,拿下巴蜀,到那时父王再称帝也不迟。”
可没想到就是“河东”两个字刺痛到了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元吉,忍不住冲自己二哥冷笑一声道:
“听二哥的意思,若是你一直拿不下河东和巴蜀,父王便一直不能称帝哦。”
可这话无疑激怒了李世民,他当即面色一沉,冷冷瞪着李元吉道:
“你还有脸说,要不是你临阵脱逃,致使晋阳失守,河东沦陷,父王何至于如此被动。”
李元吉闻言也不由怒了,当即出言反驳道:
“二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当初要不是……”
“好了,你们两兄弟能不能一人少说一句,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吵个不停!”
一看自己两个儿子又要当着自己的面吵起来,李渊心情越发烦躁,当即厉声喝止了他们兄弟。
李世民和李元吉只能双双闭上了嘴,没有再吵下去。
可李渊心情却是越发烦躁,摆摆手让兄弟三人和裴寂出去,他自己一个人待在书房静静。
待他们都告退之后,李渊看着手中的劝进表,脑海中不自觉浮现起自己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上朝之时,看着姨父杨坚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接受天下臣民和万邦使节跪拜的场景……
而如今,他也有机会可以同样去坐上那把代表无上权力的龙椅,难道他真要轻易放弃这个机会吗?
想到此处,他的眼神渐渐变得炽热,眼前的劝进表似乎在他眼中渐渐消失了,最终幻化成了一件龙袍,自动穿在了他的身上……
大丈夫在世,生当如是!
这一刻,李渊的心中不再有一丝迟疑……
……
大业十四年十一月,大兴宫中的小皇帝杨侑突染恶疾,最终因医治无效身亡,时年十五岁。
听闻天子驾崩,身为大丞相的唐王李渊一度痛哭到昏厥。
之后,长安朝廷的一众文武百官以国不可一日无主为由,上朝劝唐王李渊登基称帝。
李渊三次推辞无果,最终只能无奈接受群臣的劝进,在长安城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唐,年号武德,大赦天下。
之后,李渊下旨册立其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尚书令和十二卫大将军,统领大唐各路兵马。
其余有功之臣也各有封赏,一时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