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秦王府出来之后,房玄龄并没有立即回自己的府邸,反而去了东市的万福酒楼。
万福酒楼别看名字平平无奇,可生意却是异常火爆,每天到了吃饭时间,酒楼内便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食客络绎不绝。
只不过万福酒楼的生意倒不是一直这么好,以前他们老掌柜打理酒楼的时候,因为酒楼位置一般,菜品味道也一般,因此生意一直不愠不火,愁得老掌柜头发胡子都快白了。
好在后面老掌柜的侄子从老家跑来长安投奔他,老掌柜看在他死去父亲的份上收留了他,留他在酒楼做事。
没想到这个侄儿竟然炒得一手好菜,凡是来酒楼吃过饭的人,没有谁不对这些菜品赞不绝口,很快便成为万福酒楼的回头客。
之后一传十,十传百,因为侄子的好手艺,慕名来酒楼吃饭的食客越来越多,万福楼的生意变得异常火爆,几乎天天客满盈门。
老掌柜眼看自家侄儿如此得力,想着自己年纪也大了,又无儿无女,便干脆将酒楼盘给侄儿,自己则带着老伴回老家享清福去了。
在侄儿的打理下,万福酒楼的生意变得越发火爆,连身为秦王府记室参军的房玄龄也慕名而来,时不时点上几碟小菜小酌一杯。
不过今天房玄龄来万福酒楼并不是为了喝酒,而是约了朋友来酒楼谈事。
而他的这个朋友也没有让他多等,他刚在雅间落座不久,一名身材不高体型微胖的中年文士便走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笑呵呵对房玄龄道:
“玄龄兄没有久等吧。”
房玄龄见到好友进来,当即起身相迎,同样笑呵呵道:
“克明兄这是哪里的话,我也是刚到不久。”
他口中的“克明兄”姓杜名如晦,字克明,出身关中六姓之一的京兆杜氏。
因为家族的荫蔽,他曾被吏部侍郎高孝基授予滏阳县尉一职,只是没做多久便弃官而走,此后没再入仕,一直闲赋在家,读书修养心性。
他和房玄龄是多年前在前吏部侍郎高孝基府上相识的。
当年房玄龄高中进士,高孝基第一次见到他,便评价他是“怀兼谋勇,襟容柔刚,为人恭让,志在四方”,说自己一生阅人无数,从未见过如此儿郎,断定房玄龄将来必成大器。
当时杜如晦同样在高孝基府上做客,时当高孝基见到杜如晦之时,便说他有决断大事的才能,将来必成国之栋梁。
因为高孝基一向以有识人之明著称,他对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赞誉使得他们二人彼此之间生出惺惺相惜之心,相见恨晚,互相引以为知己。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房玄龄因为仰慕李世民的名声,特意跑到渭水之滨投奔他,以其干略很快便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任命他做了自己的记室参军。
而杜如晦自从当年辞去滏阳县尉一职之后,便一直闲赋在家,没有再出仕。
房玄龄知道他的才干,曾经数次想将他引荐给李世民,却都被杜如晦婉拒,宁可继续闲赋在家,以读书为乐。
房玄龄对此深表遗憾,不明白为何杜如晦就是不愿意为李世民效力,但他也尊重好友的决定,并没有勉强他。
而他今日之所以将杜如晦约来万福酒楼吃饭,无非是因为大唐开国不久,秦王李世民贵为十二卫大将军,统领大唐兵马,正是用人之际,房玄龄便再一次想到了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