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暖回到家,就跟家里人商量买铺子的事。
韩氏听到苏暖要买铺子,有些犹豫,“这买铺子可不是小事,又要选位置,又要价格合适。”
韩氏即便不通庶务,也知道买个铺子需要花不少钱。
相较韩氏的犹豫,周媛是支持的。
沈言没有急着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问了一句,“暖暖,你怎么会想到要买铺子,是不是这次去县城听说了什么?”
不得不说,最了解她的人还是沈言。
苏暖就把从庞掌柜那里听来的告诉给众人,“庞掌柜说县令大人要在城郊建一个水码头,一旦水码头建成,县城会比现在热闹百倍。如此一来,县城的地皮肯定是要涨的。”
“我们现在买铺子,等于是提前投资。等水码头建立好后,就算我们不用这铺子做生意,也可以把铺子租出去,这样光是收租金,就能挣不少钱。”
苏暖这么一解释,韩氏有些被说动,但还是看向沈言,“阿言,你怎么看?”
沈言道:“暖暖考虑的不错,我觉得可以可行。”
韩氏又问了一句:“暖暖,庞掌柜说的话有几分准?”
苏暖想了想道:“庞掌柜的为人,我是信得过的。他能告诉我,说明这事有五分准。唯一不确定的是县令大人那边,如果水码头推行不顺利,估计县令大人也没有办法。”
“我觉得这事应该会成功。”沈言分析道:“我听说这位县令大人年纪不大,自从赴任后,就一直想有番作为。”
“只是县城的县丞和主簿欺他年纪轻,但凡县令想做什么事,都是反对的多。”
“不过今年县令大人抗住了鞑子的进攻,在县城有了声望,想必下面的人不会再给他拖后腿。”
“所以我觉得修建水码头这事应该能成。”
沈言分析的有理有据,韩氏也被说服了。
“这么说来,如果县城的城郊能建成水码头,那县城的地皮肯定是要涨的了?”
苏暖道:“那是当然。可惜庞掌柜不知道这水码头要建在哪,不然我们还能提前在附近买一块地皮。”
要是能预测水码头建在哪就好了,她肯定会把能买的地皮全都买了,然后再等地皮的价格炒高后再出手。
本来苏暖只是想想好事,她真正要做的是在县城买一个铺子。
这样即便不知道水码头建在哪,等来往的商人多了,县城的地皮肯定也是要涨的。
哪知道沈言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开口道:“我在祖父的书房,曾经看过一本《郡县图志》,里面记载了郡城和周边县城的地形情况。”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兴县的地形是东边高,西边低。而其他县城都是东边低,西边高,所以我才印象深刻。”
大兴县就是槐树村隶属的县城。
苏暖一直跟着别人叫县城,还是第一次听到县城的名字。
沈言接着往下说道:“按照大兴县的地形,如果要修建水码头,势必要从西边选址。”
“暖暖,你去过好几次县城,你知道西郊的地形吗?”
苏暖回忆了一下,“西郊那边挺荒凉的,地势嘛,倒是有些低洼,听说那里盐碱地多,所以有很大一片荒废的田地。”
“那就对了。”沈言道:“县令大人修建水码头多是为了给老百姓谋利,所以不可能要占种庄稼的田地,只能占那些荒废的盐碱地。”
苏暖眼睛一亮,“相公,这么说的话,我们如果提前买入那些盐碱地的话,以后就可以发财了。”
沈言点点头:“话是这么说。但是我能想到的事情,其他消息灵通的人未必不能想到。只怕你去买的时候,那些最好的位置早已被人买了。”
“我不贪心,最好的位置买来也留不住,只要能在附近买一块地皮就行。”
水码头附近的地皮,苏暖知道无法跟官府的人相争,只要能买到离水码头不远的地皮,她就知足了。
“明天我再去县城一趟,争取早点把地皮买回来。”
要不是天色已晚,苏暖真想立刻就去县城,早点买一块盐碱地。
当天晚上,苏暖也一直想着买地的事。
买地比买铺子要省钱多了,苏暖不想引人注意,只打算拿出几十两银子,买上一亩半亩的盐碱地。
“其实只要半亩地就好,半亩地就能建不少铺子了。如果将来地皮值钱的话,我把地皮卖一部分,剩下的部分都建成铺子。铺子只留一间开熟食铺子,其他都租出去。”
苏暖越想越美,一旁的沈言却给她泼了瓢凉水。
“暖暖,如果地皮真的涨价了,我们未必能保得住。县城的水比你想的要深,一旦地皮涨价,多的是人眼红。”
苏暖道:“难不成我们就眼睁睁看着这机会流走?”
她知道沈言说得是事实,就是有些不甘心。
沈言道:“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当然要抓住。地皮当然要买,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就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什么改变?”
沈言道:“原本我想的是,在镇上读一年私塾,明年就参加县试。但既然要在县城买地皮,那么今年最好搬到县城。”
苏暖有些明白沈言的意思了,“搬到县城去的话,是不是就可以结交人脉了。”
沈言道:“看来你已经明白了我要说的意思。我就是这么想的。搬到县城去的话,我就可以进县城的私塾,顺利的话,就可以结交一些同窗。”
“其实不顺利也没什么,只要我通过县试,取得较好的名次,自然会有人出面结交我。”
“等我考中秀才,我们的地皮就可以保住一半。如果考中秀才后,我们又结交了厉害的人脉,那地皮就可以都保住了。”
苏暖一想到要搬去县城,对槐树村这里还有些舍不得。
不过县城那边条件好,出行又方便,确实要比槐树村这里更适合居住。
她这么一想,那点不舍之情就没有了。
“相公,那我们什么时候搬到县城?”
沈言道:“这事先跟娘商议一下,如果娘也不反对的话,等过了中秋节,我们再搬。”
家里的木门和窗框刚安好,如果现在就搬,木门和窗框就白做了。
不如等到秋天,天气凉快一些,这样上路也不会太热。
苏暖觉得沈言考虑的挺好,现在天气还有些热,她不想折腾来折腾去,等到过了中秋节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