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24章 银钞司
苏木带着杨芊芊等人,经过十数日,终于到达了白帝城。
此时的白帝城已经逐渐恢复过来了,千年的古城,韧性就是好,百姓们就是认可,哪怕他遭受了多大的破坏,都愿意过来重建,现在除了一些损坏较大的建筑还没建好外,其余的基本上看不出战争的痕迹了。
虽然人口还未恢复,但依旧很有烟火气了。没有了战事,原先大量外逃的百姓也开始陆续回来,一路上,到处都是拖家带口的百姓,为此官府还特意在城外设立了粥棚,供百姓临时吃饭用。
官府为了恢复白帝城,做了很多的事情,焕然一新的街道,各种商业街的修复,最重要的是对商业的扶持,统一了商业的税制,降低了商业税的比例,同时也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现在市场上,除了盐铁行业外,几乎所有的手工业全都放开了,简化了手工业者的各种手续。鼓励各种手工业者,甚至不设宵禁。
苏木依旧没有习惯于上朝。
朝堂上,就那么几个大臣,汇报着各种事情,苏木听得云里雾里的,只要是需要他盖玺的,他看都不看,一阵乱盖,反正师父看过了就行。
苏木见到了郭斐希,他的财政大臣,正向他汇报来年的财政预算。郭斐希对于工部提出的预算有很大的意见,特别是工部修建各城官道的预算超过了一百万两,很多偏僻的县城都修建官道,郭斐希觉得没必要,现在工部应该把重心放在渔阳前线的防御上,和各种军械的制作为主。
对此,苏木则是更认可工部的做法,要想富,先修路。至于渔阳前线,苏木根本不担心,现在有钱了,打富裕战,苏木还是很有自信的。
苏木引荐了郁竹宝给郭斐希,着手把银钞司给尽快办起来。这是一项全新的经济措施,以前没人尝试过,想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只要是为了源州好,苏木还是决定试一试的。
这些日子,郁竹宝已经把银钞司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规划,已经有一套完善的体系了,当郁竹宝把想法和郭斐希说了之后,对于金钱敏感的人,很快就认可了郁竹宝的想法。又有苏木作为后盾,郭斐希有一些想法也没多提,到时出现了问题,在慢慢研究解决。
经过一月余的筹划,银钞司终于成立了,与此配套的印钞司也一并成立。源州发行了自己的银钞。
源州钞的推广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很多原本还在流通的云州钞依旧还在使用,如何回收这些云州钞成了头疼的问题,现在根本无法统计流通的云州钞到底有多少,因此,源州钞的发行量根本没办法把控。
正在大家为此烦恼时,郁竹宝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全面废止云州钞的流通。这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财产的流失,每个朝代的更迭,都会废除原来的银票,百姓会有心理准备。即使有少量的暴动,派兵镇压便是,这样,也能考验下新的城主们的能力。只有废除前朝的银钞,才能更好的推行新钞,这样会更有利于民生的恢复和发展。这是最好的方法。”
这是一件大事,众大臣们不得不慎重考虑。现在源州可经不起折腾,很多新政刚刚实行下去,如果因为新旧银钞的事情中断了就麻烦了。
郁竹宝看着大臣们都没表态,也是有些着急,又说道:
“很多百姓在战争爆发时,都会把手中的银票兑换成现银的,我想,现在民间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旧银票,要不我们先派人到百姓中询问一番,如果确实没什么旧银票的,就直接废除了。”
大臣们一听,觉得这个方法稍好,点头表示同意。
回宫路上,郁竹宝一直兴致都不是很高。
“有什么不高兴的?”苏木问道。
“今日,大臣们都太保守了,以后会有很多新的政策,实施起来都像今日这般,那还不累死啊。”
“他们身居高位,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一旦出现什么意外,会有别的人弹劾他们。不像你们,初入官场,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不停的试错。”
郁竹宝不再说话,正如苏木说的那样,她初入官场,还不懂官场的门道。现在又有苏木护着,她没什么顾忌。她甚至没想过,如果出了问题,会给苏木惹上什么麻烦。
几日后,银钞调查的结果出来了,好在结果正如郁竹宝说的那般,民间百姓,在战争时,就已经把银票兑换成现银了。现在民间几乎没有什么旧钞了。
当源州宣布废除旧钞时,源州百姓几乎没什么感觉,只有少数人没来得及兑换的有些怨言,但也没掀起什么浪花。百姓们还摸不透新朝廷的脾气,也不敢有多么的造次,万一引火烧身就得不偿失了。乱世,苟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新银钞的发行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快速,但也总算是实施下去了,新旧银钞的碰撞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反而是存储出乎意料的好,很多富户都把自家的银钱存入银钞司,一年什么也不干,就能得到不错的利息,而且随用随取,也很方便。而且也很安全,不会遭人惦记。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余钱存入了银钞司。
随着各城池银钞司的建立,源州的财政系统逐渐在整个源州铺开。这大大方便了源州百姓行商的便捷性。使得在源州做生意,远比在其他国度要方便,得到了商人们的大大赞赏。
而银钞司的放贷,则深受富户们的喜欢,他们有敏锐的经商头脑,当投资某项生意没足够的钱时,就会向银钞司借贷,利息远远比那些钱庄的要低,而且有国家作保,他们更加放心。
朝廷汇集了民间大量的闲钱,想法就多了起来,苏木又打起了源州大基建的主意来。只是碍于现在源州人口不足,有些畏手畏脚。
源州民生的恢复,比想象中的要快。苏木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