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话音未落,李世民的目光已经落在了他身上。
“小兔崽子,你怎么称呼陛下的?”
李世民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一把揪住了他的耳朵,喝道:“你再敢胡说八道,信不信老子揍死你?”
“错了,错了……”
李想疼得直掉眼泪。
老爹好像很愤怒,不过想想也对,这可是皇城,说不定就被人听到了,立马开口求饶。
“我保证不会了。”
“哼!”
李世民重重的哼了一声,放下手中的奏折。
“接着看!”
原本今晚,他只是想让这家伙看看奏章,没想到李想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惊喜。
李世民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
有了前车之鉴,李想再也不敢多说什么。
他连忙翻开第二本。
“这是河东道传来的消息,说这里有三万多名难民,流离失所,请拨付一些银子和粮食。”
李世民余怒犹在,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这件事情,先放一放,等河东道所有官员都查清楚了,再做定夺。”
“有这群蛀虫,再多的粮食也是白搭!”
李想点了点头,问道:“干爹,这次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如果案子破了,灾民们该如何呢?”
“要查,也不是现在。”
李世民一听,也是一阵头大。
“让户部先拨粮草一万五千石,以保全灾民性命。”
沉默了许久,他才低声道。
见李想一脸沉思的样子,他立刻说道:“愣着干嘛,写啊。”
李想说道:“干爹,这可是几万人,每天最少要一斤粮食,这点粮食,又能支撑多少时间?”
“总不能一直养着他们。”
李世民叹了口气,“我难道不明白,但是我能坐视不理吗?”
“如果难民们聚集在一起,攻打官府,劫掠地方怎么办?”
“朝廷还要出兵镇压,北疆马上就要开战了,容不得半点闪失!”
李想点了点头,“但是,光靠救灾,是不够的。”
“干爹可曾记得,齐国饥荒时,晏子曾以工代赈。”
李世民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想到了。
《晏子春秋》记载,齐国遭逢大难,民不聊生。
那时候,齐景公打算修建一座“路寝之台”。
于是,晏婴打着建台的旗号救灾。
这是第一次以工代赈。
与其养着这些人,还不如将他们组织起来干活。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灾情,又能安抚百姓,可谓是一箭双雕。
“臭小子,你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李世民哈哈大笑。
“告诉我,你有什么想法?”
李想看着李世民恍然大悟的样子,微微一笑,说道:“河东水患,粮草难以从水路运送。”
“走陆路消耗巨大,路上就得消耗两成粮草。”
“而且还要调集牛马,不仅速度慢,而且成本也高。”
“我们可以让那些难民去别的地方干活,省得麻烦。”
李世民微微点头。
这个主意不错。
可是……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想,道:“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安排那些难民?”
以工代赈,倒也不错。
不过,这东西也不能乱用。
李想的话很对,但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难民去干什么。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修路!”
李想咧嘴一笑,将桌上的地图打开。
“这次和突厥人的战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后勤。”
李世民被李想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趣,连连点头,示意让他说下去。
战争,拼的是国力,拼的是钱粮。
“这官道又窄又陡,若是下雨,路上泥泞,很容易出问题。”
“若能扩大官道,再修一修,五天之内,朝廷就能将粮草运到北疆,到时候,我们的后勤就能轻松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