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捕鱼队的晒盐作坊,规模越来越大,光是盐工,就有上千人。
因为盐不是直接卖给别人的,所以其他船队打到的鱼,都会卖给作坊。
当然,这样的情况只是暂时的,距离盐场数里之外,已经有数家类似的盐场正在兴建之中,可以预见,登州将会成为大唐第一大盐产地。
盐坊里的盐工不少,蜡烛作坊里的帮工数量更是惊人。
因为鲸油是从油脂中提炼出来的,需要用模具来制作蜡烛,一头鲸鱼可以制造出几十万根蜡烛,所以需要大量的帮手。
“王爷,这里是蜡烛作坊,左边是给其他工人住的地方,右边是仓库,后面是加工区,现在已经有一千两百多名工人了,如果鲸鱼的数量还在增加的话,还需要更多的工人。”
刘谨一边向李想介绍,一边满脸骄傲。
这大半年时间,登州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百姓们的生活也是突飞猛进。
“一共有多少人在我们的工坊里帮忙?”
李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所以,他必须要注意就业问题。
登州府,本就不是什么大城,总人口只有几十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城里只有三成左右的人口。
“王爷,我们府中直接雇佣的工人大概有五千人左右,但如果再加上其他几家的作坊,整个登州府的工人应该在一万人以上。”
“这么多”
“木材作坊,帆布作坊,鱼网作坊,铁匠铺,盐场,造船作坊,加起来就有几千人。”
听到刘谨的话,李想恍然大悟。
这个时代的经济虽然远没有后世那么发达,但是无论是造船还是捕鱼队,都带来了大量的需求,这就使得登州府中出现了许多的小作坊与小铺子。
这对于增加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
“还好打渔解决了登州百姓的温饱问题,否则一时半刻,还真不好招人。”
“王爷所言极是,这些日子,招募人手有了些变动,如今登州本地人已经不太好找了,一般都是从莱州以及附近几个州郡来的流民。”
“从哪里来都行,就是外来人口太多,你要和淳于风好好相处,免得出什么乱子。”
“王爷不用担心,淳于风这几天终于想通了,开始建作坊,还买了一条船,帮着王府打理。”
“哼,还好他识趣,不然的话,我还真想好好教训他一顿。”
……
“今日,本王将传授你们乘法之道,一得一,二得二,你们跟着说。”
这段时间,李想一直在互助小学教书。
“王爷且慢,小人王平有一事相询。”
王平无视秦安然和席君两人的目光,快步走到李想身边,一脸兴奋的说道。
“他是谁?新人?”李想看着眼前这位书生,微微一笑。
“是啊,十天前我就加入了互助小学,被褚主薄收为弟子。”王平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李想鼓励手下的工人,每天晚上都来互助小学上课,如果缺了课,那就让工人们去作坊里上课,反正鲸油蜡烛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
对年长的帮手来说,这一要求并不受欢迎,但对年轻人却有着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想让各大工坊制定了一项政策,只要识字达到一定的标准,工钱就会上涨一个档次。
如此一来,想读书的人就变得很多,这也是王平等人加入互助小学的原因。
“怎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