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太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你应该知道燕王最近在做什么吧?”
“当然知道,为太上皇修建一座新宫。”
金华有些不悦的回了一句,他觉得自己的侄子,竟然问出了这么一个让他难堪的问题。
酒楼里的说书先生们,天天都在谈论着燕王,他是这里的常客,自然是知道的。
“既然你知道燕王正在建宫,而王富贵又是燕王的人,那他为什么要从我这里订这么多钉子?这只是第一批,如果工匠们觉得不错,以后还会继续订货。”
“是吗?你的意思是,这批钉子是用来修建新宫的?”
身为读书人,金华对皇室之事,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好奇。
“九成的资金,都用来修建新宫了。听说新宫分为几个阶段,工作量很大,需要的钉子也不少,正是我们金太铁匠铺扩张的大好机会。”
“你现在已经有七八个徒弟了,再扩张的话,岂不是要养活几十号人?一个月的月钱可不少,你就不怕把你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赔进去?”
“二叔,如果你信得过我的话,可以入股,到时候我也分一杯羹。”
金华有些心动:“我考虑一下,明天再给你消息。”
无论在哪个时代,生意人都有一种敏锐的嗅觉。
当朝廷宣布新建皇宫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忙碌着。
“郭兄,从东边运来的木头,我已经全部买走了,所有的老木头,都在库房里。”
“邓兄,你可真快,从山南道运到长安的木材不少,我现在只买大一点的,如果都买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郭阳与邓峰是山南道襄州府的木材商人,山南道是长安最大的木材产地,所以长安的巨木生意,基本上都被山南道的木材商给垄断了。
邓峰一听从山南运来的木材还没到,顿时皱起了眉头,“郭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要不是我机缘巧合,认识了兵部尚书的义子侯宝,我们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侯郎君吩咐,长安城里能收多少收多少收多少,为此特意拨出三万贯作为收购资金,若是不能按时完工,坏了侯大人的大事……”
“邓兄,你这是什么话?”郭阳听了邓峰的话,有些尴尬。
郭家在襄州的生意,本来是要超过邓家的,但是,自从邓峰和兵部尚书侯君集的儿子攀上了关系之后,情况就慢慢的变了。
“我听说,西市的王富贵,这几天一直在四处采购物资,估计很快就会找上门来,郭兄,你可要抓紧时间,要是不行,咱们再拉上一家,也不迟。”
“不用了,我们两家已经够多了,再多一家,那就得不偿失了。你放心,我这就让府里的下人全部派出去,不把山南道的木材全部收走,我就不姓郭。”
……
像邓峰和郭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包括那些长期生活在长安城里的突厥人。
“阿古诺,那些作坊的掌柜愿意卖吗?”
阿义狠狠地瞪了自己的手下一眼,这两年来,阿义得到了一位高人的指点,再也不会去做简单的打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长安城的石材生意。
任何一座山峰上,都有无数的普通石头。
不过,长安城附近,却没有花岗岩这种高档的石头。
在此之前,阿义控制着长安城西面最大的花岗岩矿,收拢了一批突厥人,这些人都是他的部下。
凭借着不算太明显的强迫交易,阿义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而且还和长安城里一些关系不错的突厥人搭上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