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四十七章 青西村商量安置流民【1 / 1】

墨染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到家里,林秋菊已经准备好了饭菜。锅里飘着粥香,案板上摆着几碟咸菜。

“明月回来啦?快洗手吃饭。”林秋菊招呼道,眼神却有意无意地瞥向她的腰间。

苏明月心里一紧,知道二婶是在找那把竹弩。她装作若无其事地应了一声,快步走进了内屋。

草草吃完饭,她就躲进了祖母的屋子。那些异样的目光让她有些不自在,就连二婶看她的眼神都变得复杂起来。

“祖母,你说村长留下我爹是为了什么事?”她有些担心地问道,一边帮陈玉梅捶着腿。

陈玉梅正昏昏欲睡,闻言睁开眼睛:“这个祖母哪知道?你爹待会儿回来自然就清楚了。”她顿了顿,“你是不是在担心竹弩的事?”

“嗯。”苏明月压低声音,“昨晚情况紧急,咱们家的底牌算是露出来了。我看三婶今天的样子,怕是已经起疑心了。”

陈玉梅坐直了身子:“别担心,天这么黑,他们也看不太清楚。再说了,咱们是为了保护全村,谁还能说什么?”

她顿了顿,又道:“不过你说得对,还是要小心为上。你先把竹弩都藏好,我先通知一下你二婶三婶,让她们别到处嚼舌根。”

苏明月点点头,趁着夜色把竹弩收进了地窖。推开暗格时,她的手有些发抖。这些竹弩是她最大的依仗,若是被人发现了来历,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边,苏远山正和村长在堂屋里商议着村口的事情。烛光摇曳,在墙上投下两个晃动的人影。

“村长,依我看,让那些人留在村口未必是坏事。”苏远山沉吟道,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此话怎讲?”村长皱着眉头,显然对这个提议有些意外。

“您也看见了,他们一行人老人孩子都有,不像是那种凶残的饥民。与其让他们四处流窜,不如让他们在这里安定下来。况且”

“况且什么?”

“况且有了昨晚的教训,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苏远山意有所指地说。

村长神色一动。昨晚的竹弩之事,他心知肚明。那种精准的射术,绝非寻常人家能有。但既然是为了保护全村,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安置他们?”

“可以让他们帮忙干些农活,给口吃的。这样既能看住他们,也能多些劳动力。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多几个壮劳力也是好事。”

村长沉思片刻,缓缓点头:“也好,就按你说的办。不过要派人轮流看着,以防他们生事。”

夜色渐深,村口的篝火依然在燃烧。那些饥民蜷缩在火边,目光中既有感激,也有迷茫。有人低声啜泣,有人轻声安慰,还有人望着天空发呆。

没人知道明天会如何,但至少今晚,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栖身的地方。火光映照下,他们憔悴的面容显得格外沧桑。

远处的村子里,灯火一盏盏熄灭。苏明月站在窗前,望着村口的方向出神。她知道,从今以后,村子里的日子怕是要不太平了。但只要竹弩还在,她就有保护家人的底气。

苏远山站在村口,望着那群蜷缩在地上的流民,心中五味杂陈。寒风呼啸,吹得他衣袂翻飞,这些流民像一团团黑影,蜷缩在地上,偶尔传来几声压抑的咳嗽。

“他们在村口待着,倒也不是全无好处。”他转头对村长说道,“不少人兜里揣着几个大钱,能跟咱们村里换些东西,也算是给村里人增添些收入。”

村长皱着眉头,目光在那群流民身上扫过。月光下,能清晰看到他额头上的皱纹比往常更深了几分。

“远山说得在理。”一旁的苏虎德附和道,“我刚才看到有几个流民还拿出银子想买粮食,虽说数目不多,但至少说明他们还有点家当。”

这话倒是不假。虽然那些流民穷困潦倒,衣衫褴褛,但总有几个还攒着点钱财,能跟村里人做些小买卖。最重要的是,这也证明他们并无强抢的心思。

苏远山搓了搓有些发凉的手,继续分析道:“再者说,他们在外头,反倒成了咱们村的一道屏障。若是再有人想来抢粮,看到村口这么多人,也得掂量掂量。实在不行,我们还能用粮食换他们帮忙。”

“这倒是个法子。”苏虎德眼前一亮,“就像养条看门狗,用口粮换他们帮忙守村。”

苏村长眉头紧锁,目光在远处游移,良久才叹了口气:“话虽如此,可这些人毕竟是外人,万一”

他的话没说完,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他的顾虑。这些流民现在看起来老实,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突然反咬一口?

“村长,”苏远山压低声音道,“我们手里有竹弩,真要出什么事,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再说了,这些人大多是些老弱妇孺,就算想闹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夜色渐深,寒风更甚。苏远山看了看天色,向村长告辞。一路上,他不时回头看看那些流民,心里盘算着明天该如何安置他们。

回到家中,苏远山先去厨房喝了碗粥。这一天,他滴水未进,这会儿才觉得饥肠辘辘。热粥下肚,整个人都暖和了几分。

刚推开陈玉梅的房门,就看见他娘和女儿苏明月正焦急地等着他。

“爹,你可回来了。”苏明月赶紧起身,给父亲倒了杯热茶,“外面情况怎么样了?”

不等她们开口询问,苏远山便将事情经过和自己的想法详细说了一遍。说到激烈处,他的手不自觉地比划起来,茶水都差点洒出来。

“现在是还好。”陈玉梅忧心忡忡地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他们有吃的,自然安分。可这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到时候”

她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屋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油灯发出细微的噼啪声。

苏远山放下茶杯,掰着手指算了算:“我给的粮食,省着点能吃十来天。再说眼下快开春了,野菜也多起来,撑个半个月应该没问题。到那时候,想必官府也该派人来处理这些流民了。”

“半个月”苏明月低声重复着,“爹,你说官府真的会来吗?”

陈玉梅叹了口气:“就算来了,恐怕也是把这些人赶到别处去。这年头,谁愿意多管闲事?”

“娘,您别太担心。”苏远山安慰道,“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局面。等过几天,我去县里打听打听消息。”

苏明月默默听着,心里五味杂陈。按理说,知道官兵会来处理这些流民,她该松口气才对。可想起那些骨瘦如柴的人,特别是那些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她又高兴不起来。

这一夜的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武器的重要性。若不是有竹弩在手,她都不敢想象会是什么后果。

以前她还天真地以为,大不了逃荒就是了。可亲眼见识过这些流民的惨状,她再也不敢这么想了。

陈玉梅看着儿子疲惫的面容,眼中满是心疼:“你没受伤吧?刚才光顾着问事情,都忘了看看你。”

“娘,您放心。”苏远山笑道,“我有竹弩在手,站在后面支援就行,哪会傻到往前冲?”

若是情况真的危急,他早就带着娘和女儿跑路了。粮食没了可以再种,命没了可就什么都完了。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明白。

“快去休息吧,你都累坏了。”陈玉梅心疼地说,“明天还得处理那些流民的事,你得养足精神。”

苏远山打了个哈欠,跟娘和女儿道了晚安,回到房间倒头就睡。这一夜,他睡得并不安稳,梦里全是那些流民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