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晓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一声惊呼,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宋师傅是青松院的老工匠,专门负责改良农具,在农政监地位颇高。
王明德猛地站起:“立刻封锁城门!传令下去,所有工匠立即回衙门避难!”
郑虎也沉声道:“武卫所所有人员,即刻整备,分头搜查!”
孙明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中却越发不安。卓明远突然病倒,工匠接连失踪,这一切,未免太过巧合。
他摸着怀中的两件宝物,暗自思忖:这些宝物的出现,究竟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
夜幕降临,北陵郡城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
街道上巡逻的士兵比往日多了几倍,各个坊市都提前关门。工匠们纷纷搬入衙门,生怕成为下一个目标。
系统提示突然跳出,在孙明的视野中闪烁。
【你获得通灵令!】
孙明伸手接过令牌,入手温润如玉。三颗珠子在其上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分别是红、蓝、绿三色,每一颗都蕴含着强大的灵力波动。
他轻轻抚摸着令牌表面的纹路,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玄妙力量。
这可是军中特制的三阶上品宝物,比起那些一次性的千里传音符强了不知多少倍。单是这三颗灵珠的价值,就足以让普通修士倾家荡产。
正当孙明仔细端详令牌时,又一道系统提示亮起。
【你获得避厄书!】
虽然不是完整版的黄历,但这件三阶上品法器专门强化了避凶效果,对于预知危险有着独特的功效。黄历表面泛着淡淡的金光,散发出一股古朴的气息。
“多谢陈大人。”孙明恭敬地向王明德拱手道谢,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王明德神色凝重,压低声音道:“这些日子不太平,你们几个要多加小心。最近有传言说,有人专门盯上了农政监和巧匠阁的官员。”
“大人放心,我们一定谨慎行事。”孙明郑重点头。
“嗯,去吧。”王明德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
走出农政监的大门,孙明正打算前往东郊查看农田情况。突然,他手中的黄历无风自动,哗啦啦翻动几页,最后停在其中一页上。
【景元历七年,七月二十二,隅中,巳时三刻。】
【趋吉避凶:不宜;西南方向,危机伏藏。】
面板立即跟着跳出提示:
【你使用了三品宝物"避厄书",根据你目前的运势状态和掌握的消息,你收到这样的警示:】
【你在午时启程,往东郊出行,在一家酒肆遇见了隐匿的天机阁门徒,意外引起关注,生死难料,请勿前往!】
“青云门的人真的来了?”孙明眉头紧锁,心中泛起一阵不安。这中等级的凶兆在黄历预警中并不常见,显然事态不容小觑。
他站在原地踌躇片刻,最终决定放弃东郊之行。转身回到农政监,正好碰到准备出门的林秋和王子谦。
“子余、林秋,你们待会要去哪?”孙明快步上前询问。
林秋伸了个懒腰,漫不经心地说:“我和子余打算去东郊。这农政监的伙食实在不合胃口,得回家吃顿好的。”
王子谦也跟着点头:“是啊,听说东郊新开了家面馆,手艺不错。”
孙明连忙拦住两人:“且慢。陈大人刚才特意提醒,说有妖人专门盯上了咱们农政监和巧匠阁的官员,让我们务必小心。”说着,他拿出刚得到的两件宝物。
林秋和王子谦顿时来了兴趣,凑上前仔细打量起来。
“这可是三阶上品的宝物啊!”林秋惊叹道,眼中闪烁着羡慕的光芒。
王子谦摸着下巴思索道:“确实得谨慎些。这段时间城里不太平,听说已经有几个官员莫名失踪了。”
三人商量一番,决定改在城里用餐。找了家僻静的酒楼,要了个雅间。
“说起来,最近西河军那边也不太安生。”林秋压低声音说道,“听说有人在军营附近发现了可疑人影。”
王子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我倒觉得,这事和青云门脱不了干系。”
孙明没有参与讨论,他的注意力始终放在那本黄历上。直到用完午膳,他才试探性地往东走了几步。见黄历没有任何异常反应,这才稍稍放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溪城表面上风平浪静。甚至连驻扎在城外的西河军都撤走了一部分。但暗地里却暗流涌动,各种流言四起。
八月初二,请了十天病假的老司农卓明远终于回到了青松院。他的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精神看起来不错。
青松院内,人声鼎沸。暑气未消,但院中的老槐树投下大片阴凉,倒也让人觉得舒适几分。
“薛老,您的身子可好些了?”一名身着青衫的年轻学子快步上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托大家的福,已无大碍。”卓明远微笑着,目光在人群中扫过。他刚从病榻上起来没多久,面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却不错。
“薛司农,这是我特意准备的百年地黄精,对调养身子大有裨益。”一位富态的中年人挤上前来,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卓明远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老夫已经康复,这等珍贵之物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卓老师,您这次出的考题可别太难啊”又一名学子插话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
众人七嘴八舌,围着卓明远问东问西。大堂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些人大多是冲着立秋考核来的,上两次考核都是王明德主持,这回轮到卓明远了,大家自然都想提前打探消息。
站在角落里的孙明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他注意到卓明远虽然面带笑容,但眼角的疲惫却难以掩饰。
这位老师刚病愈,就被这么多人围着,想必也是颇为辛苦。
“卓司农,您可别学陈大人那样出刁钻题目啊。”有人笑着说,眼睛滴溜溜地转着,“要是再来个"噬稻鸦天灾",今年谷县怕是要全军覆没了。”
“就是就是,我南方哪来的鸠鸟?那次考核可真是让人头疼。”
众人哄笑起来。卓明远虽为司农,但性格温和,从不摆架子,这才让众人敢开这种玩笑。他轻轻抚摸着胡须,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
“想知道立秋考什么?”卓明远眯着眼睛问。
“是啊是啊!”众人纷纷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蛛丝马迹。
“立秋那天自然就知道了。”卓明远笑着说完,转身走向内院。
“哎呀”众人又是一阵笑闹,却也知道再问也是无用。
待众人散去,孙明照例留在后院加练。夕阳西斜,给整个院子染上一层金色。孙明提着三只鸭子走进来,卓明远顿时皱眉:“怎么,你也学会送礼了?”
“老师误会了。”孙明一本正经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您记得我练复行草人时,不是把您一只鸭子撵跑了吗?这是我给您找回来的。”
“究竟为什么会有三个?”卓明远挑眉问道。
“这鸭子出去几天,找了个伴,还生了一只。我这人心善,不忍拆散鸭子一家,就都带回来了。”孙明说着,还特意做出一副慈悲为怀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