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六十六章 危机四伏【1 / 1】

醺浅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城外,唐通望着混乱的战场,眼中闪过一丝阴冷。他心想,就算这次不成,大明朝也难逃覆灭的命运。这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退回壁垒!”唐通一声令下,残部开始有序撤退。

夕阳西下,天津卫的天空被染成一片血红。这场恶战暂时告一段落,但谁都知道,这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浓烟滚滚升腾而起,火光冲天,仿佛要将整个天际烧成一片赤红。天津卫南城方向,守城士兵存放在南门城楼的火药库轰然炸响,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回荡在天地间。

李过站在城外高地,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的战场。他身边的陈永福神色凝重,手中缰绳被攥得发白。两人都知道,这一仗关系重大。

“冲得漂亮!”李过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老陈,你这一手打得真妙。趁着守军注意力被分散,我们的人已经顺利潜入城内。”

陈永福摇头轻笑,满脸的风尘仆仆中透着几分谦逊:“非是末将的功劳,实在是城内百姓早已不堪重负。大明官员这些年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此番暴动,才让他不得不分兵平乱,给了我们可趁之机。”

“这便是天意。”李过抚须大笑,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大顺军得民心,所到之处皆有百姓相助。朱家王朝已是气数将尽,这天津卫,今日必然拿下!”

陈永福欲言又止,目光闪烁不定。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深知攻城时最难控制的就是士兵的冲动。一旦攻入城中,难保不会出现哄抢的情况。

李过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拍了拍陈永福的肩膀:“老陈,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城中富户必定会抵抗,你带兵进城后,只管放手去打。不过” 他的语气突然严肃起来,“记住约束士卒,莫要伤及无辜百姓。”

“多谢侯爷体谅。”陈永福躬身抱拳,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正要说话,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

“报!”几名传骑疾驰而来,马匹的汗水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芒。为首的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李公子传信,卫河北岸情势危急!朱贼太子亲率大军出城,已经击溃了唐通部!”

李过闻言,英俊的面容瞬间笼罩上一层阴霾:“这唐通当真无用!投降我军不过月余,竟连一个毛头小子都挡不住!”

他紧握马鞭,目光如炬地望向北方。片刻之后,他对陈永福说道:“老陈,南城就交给你了。我这就率兵渡河,去会会那朱家太子!”

“末将定不负侯爷所托。”陈永福郑重应道。

李过没有多言,一挥马鞭,带着两千精锐骑兵向西面码头疾驰而去。那里,他的义子李岩正在组织人手搭建浮桥。

与此同时,卫河北岸。

朱慈烺刚攻下一处制高点,正在接见投降的明军千总于少安。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你是官军出身?”朱慈烺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身材敦实的年轻人。虽然衣衫褴褛,但站姿笔挺,显然受过正规训练。

“正是,小的原是密云总镇部下。”于少安跪在地上,声音有些发抖,“后来被唐通裹挟,不得已才”

“既如此,去劝降唐通吧。”朱慈烺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若他肯投诚,朝廷必有重赏。若执迷不悟,那就只有人头落地一条路了。”

于少安顿时脸色惨白,连连叩头求饶:“千岁饶命!唐将军唐将军他”

这时,吴三辅在一旁低声道:“千岁,眼下河面上无船可用,不如先撤往大沽口?那里有苏观生水师,还有不少从京城逃出的勋贵”

“不可!”朱慈烺断然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父皇母后尚在南城,本宫岂能舍弃而去?”

吴三辅还想再劝,一名夜不收急匆匆跑来:“禀报千岁,东北方向发现大约千余骑兵正在逼近!”

“援兵?”朱慈烺眉头紧锁。

“预计一个半时辰后可到。”

朱慈烺站在土丘上,远眺城中烟火弥漫的方向。许久,他对吴三辅下令:“你带人去逼迫唐通,若能收服便在他营地设伏。另外,传令曹友义,命他速带人马、银两出北城与本宫汇合。”

“臣遵令!”吴三辅领命而去。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此起彼伏。

不远处,李过的骑兵已经开始渡河。浮桥在河面上摇摇晃晃,却依然承载着马蹄声声。两支军队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一场生死对决。

天津卫的命运,正悬于一线之间。

卫河畔,浮桥初成。

烈日炎炎下,一条条漕船被强征而来,在河面上排列成行。粗壮的麻绳将船只紧密相连,随着河水轻轻摇晃。岸边的芦苇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

“快点!都给老子麻利点!”一名身着蓝衣的大顺天兵挥舞着鞭子,抽打着慢吞吞的船工。

船工们弯着腰,汗水顺着脸颊滴落。有人低声咒骂,却不敢太过明显。李岩和红娘子的部下们来回巡视,目光如刀般扫过每个角落。

“这帮泥腿子,就得用鞭子抽才肯动。”一名监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不屑地啐了一口。

远处传来马蹄声,一名夜不收纵马而来,马背上的尘土还未散尽。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侯爷,西北方向发现千余骑兵,不见旗号。”

李过正倚坐在大纛旗下,手中把玩着一块温润的玉佩。听闻此言,他并未立即答话,只是眯起眼睛望向西北方向。天际一片浑浊,黄沙漫天,若隐若现间似有马队移动的痕迹。

“这个节骨眼上”他轻声自语,目光掠过身旁的虬髯大汉周青。

周青会意,抚须思索道:“想必是永平那边的动静。侯爷,关宁军可有归顺的消息?”

“尚未。”李过摇头,手指轻轻摩挲玉佩边缘,“那边情况如何?”

“辛思勇和棠豹镇守永平,兵力调配得当。以目前形势来看,他们抽不出大兵南下。”周青沉声回答,眉头微皱,“不过这支骑兵来历不明,还是要小心为上。”

李过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意:“无旗无号,显然不是正规军。正规军岂会如此行事?”

“会不会是来投诚的?”一旁的亲卫队长插话道,“近来投靠的人不少。”

“管他是谁!”李过站起身来,身上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区区千骑,何足挂齿?传我将令,全军准备渡河,与唐通会师。朱贼太子,插翅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