醺浅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后的日子里,天津城内的气氛悄悄发生了变化。克难新军的纪律严明,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这支军队不同于以往见过的任何一支,他们或是在军营操练,或是在城头值守,从不扰民。
就连巡街的锦衣卫也判若两人。在李若琏、任逸洲等新任官员的严格管理下,这些缇骑买东西都会付钱,让天津百姓大开眼界。
朱慈烺又下令查抄了范举人、张举人的家产,全部分给受灾百姓。
这一举动在天津城内引起轩然大波。那些曾经盼望闯王的人,此刻无不羞愧难当。
终于到了启程的日子。清晨时分,通往北码头的街道上已是人山人海。无数百姓挤在路边,泪眼婆娑地等待着。
有人要送别,也有人准备追随南下。其中不少是天津的工匠,这些人都被汤若望和苏子文收入麾下。
混在人群中的李岩和正武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他们本是来劫法场救红娘子的,却没想到会遇到这种场面。
“圣上出行,官民跪拜!”几名骑士沿街高喊。
百姓们的哭声此起彼伏:“皇上留步啊!”
“您此去之后,我等该如何自处?”
“求您别走”
李岩听得目瞪口呆。在他的印象中,朱家皇帝不过是个昏君,怎会让百姓如此不舍?
正想着,一队金甲骑士缓缓而来。李岩定睛一看,差点惊得叫出声来。
红娘子竟然在其中!而且是骑马同行,正与一位身披金色铠甲的将士低声交谈。
“红娘子,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民心所向。”朱慈烺笑道。
原来红娘子已经接受了抚军大元帅府的令牌,成为了帅府千户。这是朱慈烺新设的军职,从帅府卫士到抚军大元帅,共十五阶。
授予红娘子千户之职,是为了让她能在朱慈烺离开后,名正言顺地接管天津三卫。因为接下来一段时间,朱慈烺可能要在大沽口附近的海岛驻扎。
“殿下仁德,百姓自然爱戴。”红娘子由衷地说道。
队伍缓缓向前移动,百姓们的哭声渐渐远去。天津城头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这支即将远行的队伍道别。
而数百里外的山海关城楼上,两个身影伫立在垛口处,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国字脸,浓眉大眼,威风凛凛,正是辽东总兵官平西伯吴三桂。在他身旁四十多岁的黑面长髯男子,则是蓟辽总督王永吉。
夕阳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山海关的城墙上,将这座雄关染上了一层暖色。城墙上的青砖被岁月磨得发亮,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这座边关的沧桑。
两人目光越过城墙,望向关内那片正在搭建的窝棚。喧嚣声不断传来,人声鼎沸,偶尔还夹杂着几声争吵。
蓟辽总督王永吉眉头紧锁:“长伯,这些都是跟着我们从宁远来的百姓啊。”
吴三桂目光扫过那些忙碌的身影。他看到有人在争抢搭建窝棚的地方,看到妇人们抱着孩子蹲在角落里,看到老人们疲惫地靠在墙边。
“三十万人”吴三桂喃喃自语。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三十万条活生生的性命。他们中有他的将士,有将士的家眷,更有追随他们多年的百姓。在宁远时,这些人都过着安稳的日子,有田可种,有店可开。
可如今,他们都成了无根的浮萍。
“粮草不多了。”吴三桂的声音有些沙哑,“按现在的消耗,最多撑过这个月。”
王永吉踱步到另一个垛口,望着远处的落日:“正是如此。关内有李自成的流寇,关外是建虏的八旗军。这三十万人,能去哪里?”
城下又传来一阵争吵声,这次比之前更激烈。两个男人为了一块空地扭打在一起,周围的人有的劝阻,有的围观,场面一度混乱。
吴三桂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派人去处理。”
一个亲兵领命而去,很快就平息了争端。但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而且会越来越多。
“南下呢?”吴三桂突然问道,“听说沈廷扬在天津”
“就算圣上和太子能到天津,”王永吉打断了他的话,“沈廷扬手中也不过百来艘海船,能载走多少人?五六万就顶天了。”
吴三桂握着刀柄的手紧了紧。这些年来,他在辽西经营得很好。关宁军不仅有朝廷的饷银,更有自己的田地。一个士兵,就是一个家庭的依靠。
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投降流寇”吴三桂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
王永吉冷笑一声:“李自成会给咱们养活三十万人的地盘吗?别做梦了。没有地,没有饷,这些人撑不过三个月就得饿死。”
夕阳渐渐西沉,最后一抹余晖染红了天际。城下的喧嚣声渐渐小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这时,一个亲兵快步走上城楼:“大人,祖泽溥求见。”
“让他上来。”
片刻后,祖泽溥拱手行礼:“大人,定王殿下的密信。”
吴三桂接过信件,借着最后的天光仔细阅读。信中的内容让他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
如果崇祯帝和太子已经遇难,那定王陈安炯就是大明正统的继承人。这是一面大旗,一面能让他立足的大旗。
“王大人以为如何?”吴三桂问道。
王永吉在城楼上来回踱步,脚步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只有一条路了。借东虏之兵,授予定王统领西征大军的军职,西征李自成。”
“此话怎讲?”
“打败流寇,就能得到安置这些百姓的地盘。”王永吉停下脚步,“就算要割让燕云十六州,付些岁币,也比现在强。若圣上和太子还在,咱们立下这等大功,朝廷也不敢亏待。”
吴三桂走到城垛边,望向关外。夜色中,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思绪纷飞。他手中有四万精兵,这是他父亲留给他的根基,也是他十几年来苦心经营的成果。这些将士跟随他出生入死,而现在,他们的家眷也都在他的庇护之下。
更重要的是,还有那三十万百姓。这些人因为相信他而追随他从宁远来到这里,他们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包袱。
吴三桂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一旦做出这个决定,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但他别无选择。
因为他要为身后的三十万人寻一条生路,为他的四万将士找一片可以扎根的土地。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决策,更是关乎三十多万人生死存亡的抉择。
“也罢。”吴三桂终于睁开眼睛,“让祖泽溥去一趟盛京,与多尔衮商议借兵之事。”
祖泽溥立刻领命而去,他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