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63章 赵丰年的转变(下)【1 / 1】

肚肚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好好的,怎么就说到不吉利的画面去了,你回来了是好事,咱们不说那伤感情的话啊。”

赵丰年站起身:“如果不是说这件事,那我很忙,先走了。”

“赵丰年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

赵大哥刚要狂,就直接被赵丰年一把推到一旁:“要打架是吗?我陪你。”

赵丰年说话的时候神态甚至是平静的,只有青筋冒起的拳头说明了他的心情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赵大哥咽了一口口水,试图找把凳子给自己加个码,就见赵丰年那看死物一样的眼神。

他再次咽了咽口水。“你不要以为现在挣了两个臭钱就猖狂起来了,你要是有本事,会现在还没房子住吗,我看你现在全靠你那个老婆养着吧你这个吃白饭的。”

一样几个知情的亲戚看着赵大哥,心里是怎么想的,就不说出来了。

赵丰年却哈哈笑了。“如果这么想能让你的自尊心好过点,你就继续这么想吧,我为什么没房子你们还不知道么,妈,以后不是说那房子的事情就别找我了,要不然我会忍不住跟你掰扯以前我挣的那些钱都去了哪里,也会要求你拿出我兄弟姐妹也一样给这些钱的证明来,我以前够窝囊了,很忍让了,您就别再得寸进尺了可以吗,再多走一步,我把命还给你可以吗?”

“怎么、就说得那么严重了。”赵妈讷讷。

赵丰年心道,当然是吓你的。

我现在日子好着呢,才不会因为你们去放弃美好的未来。

赵丰年不再看色厉内荏的大哥,也不再继续看还在权衡,甚至希望能再次让赵丰年让步的母亲,转身离开了老宅。

“妈,您要是答应可就是等于给他两套房子了!到时候这个白眼狼的眼界岂不是比城里人更高到时候还看得上你妈,看得起亲兄弟吗。

而且他在下面施桥镇那边还跟不三不四的人来往,邻居都说了,之前他就和人打牌玩,我看以后也是个吃牢饭的命!”

赵妈原本浮动的心又沉下来。

那就,再看看,再观望观望,看看哪个孩子最后真的能说到做到。

“妈你看我家宝过几年也是个大小伙了……”

“行了,你们当爹妈的都还在呢,别扯那么远的话题,你这身子骨重活干不了怎么连介绍你去当保安你都不行啊。”

“那一个五六百能干嘛的。”

“不然你想多少?”

“城里进厂打工的都有一千多,我不要很多,最起码也要给个一千五吧,要不然学校里这么吵,还要很早去开门五六百岂不是亏了。”

“行,你在家里养着就不亏。”赵妈叹了一口气。

为了找这个工作她都快跑成瘸子了,老大还是看不上。

一千五?

妇女头子一个月也就八百。

老师也都才一千还会出现断月发工资的情况。

唉,老大这是心彻底玩变死了。

赵丰年在老家彻底做好了铺垫,就带着表舅赶紧回到了渔村。

老婆还在海上飘着呢,不过他的bb机有显示过一个号码的传呼记录。

只打一次,还是在约定的时间打过来的,也算是老婆一种报平安的方式了。

所以在回家后看到空院子,倒也没多少失落,立刻投入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里面。

又一周后,他接到电话,去了车站拉回来一车的干货,除了说好的二十车费,给了司机一瓶红牛一包烟。

还另外给了随车的师傅也准备了一样的。

这次东西可不少,给人家一点甜头以后说不定还是用这个方式运输呢,要不然自己坐车回去拉一来一回得抛费多少?

市里面有一个闽北菜馆不也是这样的方式进货的么。

从这一单开始,之前为了收干货走遍的村落开始得到了反馈。

一车一车的干货在一周内拉回家堆了楼上半个房间这么多。

如果人家说明了是送的让他尝尝的,鲜的就放冰箱,放不住了就自己吃掉。

干货就留着老婆回来一起品尝。

老家一个亲戚说有个朋友去年烧山,今年一大片一大片的蕨菜长起来。

那东西有城里一个湘菜馆的也想收,承包这座山的朋友表示考虑两天,主要是想问赵丰年的价格会不会更高。

毕竟人家收新鲜的,还马上结款。

赵丰年没有竞价的打算,一口气也吃不成一个大胖子,于是直接说了让他们拿现钱比较快。

其实制作成干的还要多挣点儿,但这不是新鲜的省事吗,人家还上门拉走不用管运输,那人听赵丰年不打算加价,这件事暂时也就这样了。

倒是那个打算两头吃利的中间人不是很高兴了你赵丰年就不能多加一点点吗,一斤多加一毛钱也好啊,人家兴许就愿意为了半片山的蕨菜干辛苦一把。

赵丰年不解释,解释什么,要跟人解释自己目前只有个光杆司令,启动资金还不算多?

收了几车干货回来,赵丰年也没有立刻就出去兜售,而是回忆了之前查的几个有可能需要山货的饭庄、私房菜馆以及有一次买了自己红菇的那位老板的所在地,又学了几道干货做的菜,再带上媳妇那种很贵的米,这才喊了两个小伙子跟自己一道出去。

好不容易见到人家了,先来上一波操作,米先放出来香死个人,又端出各种干货做的小菜和蒸菜等给人家品尝,还拿了未加工的给大家看看质量。

几趟下来,每家都意思意思定了一批。

数量不多,最低的甚至只要了两百块的货。

赵丰年也不气馁,继续开发新的客源。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媳妇这个很贵的米,卖得比他辛苦折腾来的干货还畅销。

热度高得不行,虽然每个人都要压价这个米太贵了,但他态度坚决,还学会了吹牛说是农科院还没面世的稀罕东西给人家唬得真信了,于是干货和大米一起搭配卖,还卖出特色了。

有些愿意花钱的食客知道这个米的来处,也有主动联系赵丰年的。

有个就住在施桥镇附近一个村子里有两层洋房的老头,一次性还要了两百斤的贵米和价值五百块的山货。

赵丰年把属于老婆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是分开放的,一开始把这个米当噱头了所以还会从自己挣的钱里分出十分之一当噱头费。

在石青青不知情的情况下,她那大米几乎快见底,钱又多了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