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43章 各大王朝的兴衰17【1 / 1】

金小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第三次,则是在公元1882年,八嘎在棒子、高卢在越猴,这两个大清的属国,同一时间惹事。”罗玉华继续道,“其目的,一个是以八嘎为跳板窥视华夏的东北。”

“另一个是打算以越猴为跳板入侵云南。”

“而在云南前线失利后,朝中舆论沸腾……”

“慈禧一改常态地气得在朝堂上说出了,【今后倘有再敢以赔偿和解之说陈奏者,也要着即交刑部治罪这样的硬气话。”

“可实际上,她只是想借机让恭亲王哪凉快哪待着去,说到底她的本意,还是立足于以打促和,对外求和,基本上是她从政期间的主旋律。”

“紧接着,慈禧一顿微操,让张爱玲的祖父、也是着名的纸上谈兵嘴炮大师张佩纶到马尾去监督南洋水师。”

“李鸿章并不想四面树敌,所以他拜访了左宗棠,而左公的看法是,正因为现在八嘎也在打棒子的主意,所以在越猴问题上绝不能让步。”

“而且他还一贯硬气的回答:我不怕他们来,我怕的是他们不来!”

“这两人本就不合,如今一个想求和,一个想要打,显然这嗑就没法唠下去了。”罗玉华继续道,“况且咨询左宗棠,也不过是个面子工程。李鸿章不可能听左公的。”

“他不仅不听,他还釜底抽薪,让手下的盛宣怀借机扳倒了左公的财神胡雪岩,上演了一出兄弟相残剧。”

“而清军在观音桥小胜高卢军后,高卢公使跑到总理衙门问罪,李鸿章居然说【高卢人吃亏小一些,就不会这样气急败坏】。”

“唉……”她长叹一口气,摇头道,“真是害怕友邦惊诧啊!能说出这种话来,不是汉奸是什么?”

“高卢舰火炮一响,张佩纶过往那些为国捐躯的豪言壮语顿时烟消云散,秒变怂货,吓得屁滚尿流连夜逃跑!”

“他这一口气便逃出20多里,跑丢了一只鞋,直到听不见炮声才敢停下来。”

“南洋水师灰飞烟灭,高卢人更硬气起来了。幸好没不久,冯子材又指挥赢得了镇南关大捷,才让高卢人老实了。”

“所以,国家与人都一样,你硬他就软,你软他就硬。这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只知道按闹分配,深谙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徐爱也插嘴道,“这不,现在白鹰也在干这事嘛……”

“不过呢,新华夏可不会再和当年的慈禧一样了……”

“这些外邦人,早就把大清看透了,他们利用大清【天朝上国】的心态,选择面子损失,里子获实利。”罗玉华继续道。

“在高卢国主动提出想停战议和时,李鸿章发电报给张之洞说必须遵旨办理,不可失信。”

“高卢新执政与议院商定,若不照津约,即集饷二百兆法郎,添兵大战”。

“这高卢国人都还没来得及说话,李鸿章先替高卢人说了,难道他是高卢国的代理人?”

“而且事后,他又主导与高卢签订《华夏高卢会订越猴条约》。

“大清明明打了胜仗,却还是丢了越猴,窝囊啊。”

“李鸿章的小心思,用周馥的话说就是怕高卢舰北上,他这北洋大臣招架不住。”她继续道,“而事实证明以战促和才能和。”

“如果想以和促和那根本是痴人说梦。你在战场上都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还想得到?”

“李鸿章因为自己的那点小私心,竟然连这些基本道理都忽视了。”

“到了公元1885年4月,他又主导与八嘎签订了《华夏八嘎天津条约》,不仅让大清从棒子撤兵,而且让八嘎意外获得与大清对棒子同等出兵权。”

“二这,为后来爆发战争埋下了隐患。”她叹道,“作为当时大清的主要和直接负责人,李鸿章想以绥靖政策求和平,那自然是缘木求鱼不可得,从而种下了失败的苦果。”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季高。”

“跟着左公打仗,绵羊也能成猎狗。”她徐爱接替她继续道,“而李鸿章则恰恰相反,他明明能胜、已胜,但还是一味避战、求和。”

“你越怕战,人家越是逼上来,越想避战求和,越是难得和。”

“所以说他被人上折有六可杀之罪,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卖国贼,可一点都不冤枉。”

“平心而论,李鸿章绝对是继林则徐之后,看当时蓝星大势最清晰的华夏人,也是他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华夏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在此时的外部情况是,西方经历了第一次甚至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大清近邻的八嘎,那时整个蓝星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变,而大清还沉浸在妄自尊大的自嗨中。”

“他之所以不敢开罪洋人,不得不频频示弱,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对西洋舰炮的厉害了解较深,深深了解西方先进工业对大清传统农业降维打击的厉害,心里压根没有叫板的底气。”

“当然他也有硬气的时候,这不,在定远、镇远舰官兵在长崎受到欺负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向八嘎亮剑,说责任完全在八嘎方,要求赔偿和抚恤。”

“他开展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己任,也算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人,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曾国藩。”

“即便在那个一个人干,三个人看,十个人批评的大环境下,他还是凭着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当起了大清这座危厦的裱糊匠,努力维持着不让它倾覆。”罗玉华叹息道,“所以我们的教员才会评价他【君子小人,誉谤不一】。”

“看他不顺眼的人太多了,李鸿章搞轮船,有人说会夺小民生计,让那些沙船的失业。”

“他修铁路,有人会说雷轰电骇损伤地脉。”

“他建电报,又有人说会惊扰了祖宗……”

“总之,这些总是把洋务说成是不务正业。认为轮船、铁路、电报、工商都不适合大清。”罗玉华叹道,“他们认定了大清乃天朝上国,岂能学这些奇技淫巧……”

“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这些真正想办实事的谋国者,注定将受到诸多的掣肘……”

“在这种情况下,大清的洋务自强,从来没有一个坚定的态度、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一致的规划。”

“李鸿章们要对付的不仅有列强,还有更多非蠢即坏的自己人。”她皱眉道,“如果要我来说,这些人,也是汉奸卖国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