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54章 和小孩哥谈笑风生【1 / 2】

莳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香铺回来时,楚羲虞便和宁时做了告别,宁时本想留她到谢府,但是楚羲虞看着仍然有别的事情在身,便也没有强留她,此时正值季夏日的正午,天光正好。

宁时被一个叫巧秋的丫鬟带着在谢府里转悠,说是老夫人吩咐要好生招待这位贵客。

她倒是也不推辞,由着丫头带路。

在这一路上她是左看右看,却是不见宁殊晴的影子。

不知何故,她竟觉得有些不习惯——不知道是原身残存的印象还是自己的,总之她很不习惯宁殊晴不在身边,便忍不住问旁边的巧秋道:“对了,可见过我的妹妹?”

巧秋微愣,随即摇头:“今日倒没见过。不过,宁姑娘放心,谢府可不会亏待贵客。”

怪哉,宁殊晴昨天被她气着了,今天一直没露面啊。

走在廊下,虽有檐影遮阳,却仍能感受到一阵阵暑气扑面而来。

谢府的园子确实不愧是富贵人家,处处精心布置,就连一草一木都错落有致。

这会儿夏意正浓,蝉鸣声声不绝于耳。

园中虽是花事繁盛,荷塘里的荷花开得正好,远远飘来一阵清甜的香气。

“宁姑娘要不要去凉亭坐坐?”巧秋笑意盈盈地道,“那处靠着荷塘,又有大树遮阴,最是凉快。而且这个时辰,少爷应该在那儿看书。”

宁时抹了抹额头的薄汗,点点头。

等等,少爷?

这谢府还有男的?她昨日一路走来没见一个谢府的男子。

“少爷?”宁时纳罕发问道。

“是三少爷,正是幼学时候,昨日在商铺里忙活,是以宁姑娘昨日并未见过。”丫鬟了然,解释道。

幼学?

宁时搜刮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才能勉强记得,幼学大概是十岁左右的年纪。

这不是小孩子吗?小孩子去商铺里干活,什么童工。

她可要狠狠谴责雇佣童工了。

这丫鬟非要带她去看谢家的小孩哥,那便去看吧。

两人行至凉亭,果然见亭中已经摆着一张棋案,一个身着绛色锦衣的少年正在独自对弈。亭外的石案上摆着几本书,看装帧都是珍贵的善本。

“这是我们家少爷。”巧秋忙介绍道,“少爷最是好学,这个时辰总在这儿读书下棋。”

听见动静,那少年抬起头来。虽然年纪尚小,一双眼睛却是极为明亮,举手投足间已经有了几分世家公子的气度。

“宁姑娘。”少年起身作揖,神态不卑不亢,“在下谢礽。”

宁时还礼道:“原来是谢公子。”

“姐姐自从那日从珞都游玩回来之后,常提起宁姑娘。”谢礽做了个请的手势,目光落在棋案上。

棋案以沉香木制成,棋盘纹理清晰,显然是把玩多年的好物什。少年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一枚黑子,又拿起白子:“今日难得遇上宁姑娘,不知可愿下两局?”

宁时看着那棋案,额角突突直跳。

她瞧着棋盘上纵横交错的十九道格线,就觉得头晕眼花。

她上辈子连跳棋都下不明白,这会子叫她对弈……

当然了,你要问知不知道围棋的基本规则,那当然是知道的,但远远谈不上会下的地步。

偏生谢礽还煞有介事地拿着棋笥,摆出一副要与高手对弈的姿态。

“在下不擅棋艺。”她干笑着打个哈哈。

这还真是托词,说白了就是一窍不通。

谢礽倒也不以为意,只是坐回原处,捻起一枚白子在指尖把玩:“我昨日听姐姐说起,宁姑娘给出的营销之法很是新颖,一听之下果然非凡。说实话,起初我也很是诧异二姐会来找我问这些,二姐向来对这些商贾之事不甚上心。”

宁时在他对面坐下:“谢公子这话何意?”

“我二姐性子急躁,做事向来都是凭着性子来。”谢礽将白子落在棋盘上,“这次开店,本是仓促了些,若非宁姑娘给出的主意太过有潜力,我也不会同意。”

宁时挑眉,这倒是意外——没想到谢灵伊开店的事情,还要经过这个小小少年的首肯。

她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少年,只见他虽是年少,一言一行却都透着稳重。

这倒是与谢灵伊那般率性的性子大不相同。

“谢公子年纪虽小,见识倒是不凡。”她道。

谢礽笑了笑:“宁姑娘谬赞了。只是府中生意上的事,祖母都交由我来打理。自打去年开始,谢家的账目便是我在查验。”

什么小大人。

宁时看着眼前这个不过十一二岁的少年,不禁有些感慨。

年纪虽小,举手投足间倒是真有几分世家子弟的风范,想必是从小耳濡目染,才能这般稳重。

“祖母都交由我来打理”这话说得云淡风轻,想来这些事务于他而言早已成了寻常。

不过谢家居然能放心的下能让一个孩子掌家,这是否有些

算了,她这等凡人还是莫要品评商业天才的好。

谢家一个两个都这么率性胡来,也算是一种独特的家风了。

这时有小厮送来午膳,摆在一旁的石桌上。各色精致的点心和茶水一应俱全,光是羹汤就有三样。

“宁姑娘既然不会下棋,不如用过午膳后,陪我说说那些昨天同姐姐说过的新奇的主意?”谢礽收起棋子,“我倒是很想听听。”

宁时松了口气,这可比下棋强多了。

用膳时,她和谢礽聊了不少经营之道。

“我听二姐说,宁姑娘提议要给常客一些铜牌,凭牌购香可以得到优惠?”谢礽一边用着羹汤,一边问道。

宁时点头:“正是。铜牌分为三等,购香越多,优惠越大。一来可以让客人常来,二来也能让他们多买些。”

谢礽若有所思:“确实是个好法子。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要打折让利?薄利多销固然好,可若客人都等着打折再来买,反倒难做了。”

“谢公子此言差矣,”宁时笑道,“优惠虽有,但铜牌门槛也是有的。低等铜牌只需少许消费即可,但若要得上品铜牌,可得多次光顾、积攒足够银钱。如此一来,既能筛选出真正的高价值客人,又能避免薄利的弊端。”

谢礽若有所思:“原来如此。这倒是利用了客人的心理,让他们自己愿意来买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