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91章 易中海又起歪主意【1 / 1】

晴瑶的小白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装把手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情。

首先需要准备两块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半块木头,这个木头木匠已经帮他们做好了,将它们精准地对接在一起,使得两者之间严丝合缝,完美契合。

在木头上涂上木匠给准备的胶水。

接下来,取一根细长而坚韧的细绳,小心翼翼地缠绕在这两块已经拼接好的木头上,确保每一圈都紧密相连,不留任何空隙。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把手牢固地固定住,不易松动或脱落。

然而,对于后续的打磨和刷油工序,在这里却是可有可无的步骤。

毕竟我们所制作的这些刀子,其主要目的在于实际的使用,而非作为精美的艺术品来展示。

因此,只要能够保证基本的功能需求即可,无需追求过于精细和华丽的外观处理。

当然,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适当的打磨和刷油,或许会让刀子看起来更具质感,但这并非必要之举。

总之,一切以实用为主,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之处。

所以这个把手装的很快,林源和万大顺,一个涂胶沾木头,一个缠绳子。

两个人分工合作,很快这些把手就全部装好了。

万大顺还要准备帮林源磨刀,不过被他给谢绝了。

万大顺走后,林源自己开始磨刀,因为这些刀具都已经初步开刃了,所以他磨的很快。

几分钟就可以磨好一把,这可比昨天磨刀要简单的多了,

他不禁感慨着科技的发展,这股强大的力量犹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无情地冲击着传统的手工产业。

曾经那些依靠精湛技艺和辛勤劳作而存在的手工艺人们,以后却被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自动化生产所取代。

他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到了后世更是难以维系生计的地步。

看看这个年代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各种手工作坊,木匠们精心雕琢着精美的家具,裁缝师傅一针一线缝制出华丽的衣裳,铁匠们则挥舞着铁锤打造出锋利的农具……

这个时候,手工制品不仅代表着品质与工艺,更蕴含着匠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日新月异,后世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高效率、低成本的流水线作业使得大量相同规格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标准化的商品以其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让原本独具特色的手工制品渐渐失去了竞争力。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许多手工匠人不得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或是转行从事其他行业,或是被迫放下手中传承多年的工具,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手艺慢慢失传。

而留下来继续坚守的人,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求变,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林源一边磨着刀,一边在那伤古怀今,不过他也知道,感慨感慨就行了,经历了后世爆炸式的信息传播,科技发展还是很香的。

林源在盛京是岁月静好,而京城的四合院可是不平静。

不平静的来源主要还是因为德高望重的一大爷易中海。

前几天因为贾家的事情,易中海在傻柱那折了面子,这几天都是闷闷不乐,总想着从哪能找回面子。

易中海的控制欲比较大,什么都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现在他感觉这院子的住户,特别是傻柱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听话,所以想拿捏傻柱,就必须集合整个院子的住户,对傻柱施压。

所以今天下班以后,易中海在回来的时候,特意没有跟贾东旭一起回来,而是等着二大爷刘海中一起。

在厂门口等到了刘海中,易中海说道:“老刘,今儿一起回去,正好路上和你聊点事。”

刘海中不以为意:“老易,什么事还得在路上说啊,回去说不是一样吗,这路上冷的,开口就灌一嘴的冷风。”

易中海:“老刘,我找你是商量院里的事情,你是院里的二大爷,不找你商量找谁,还有就是到院里以后,说事不方便。”

要不说这刘海中呢,是个官迷,这一听说院里的事情,立马来了精神。

刘海中一门心思的想当官,虽然在轧钢厂是高级锻工,但是在厂里连一个小组长都不是,只能在院里抖抖管事大爷的威风。

所以听易中海说商量院里的事情,心想看吧,老易虽然是一大爷,但是有事不是照样得和我商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