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重耳永远记得介大夫大恩,来日坐拥君位,必不忘了你。”为了让挨饿受冻的随臣们能快些儿有饭吃,重耳下令即刻启程。于是,众臣又拥着重耳向东而行。这一路奔波,齐国也不远了。
4
齐桓公在“桓公台”听到晋国公子重耳来到齐都,喜出望外,立即命人请重耳来桓公台相见。
齐桓公雄才伟略,乃一代霸主。春秋前期,周天子权力式微,南夷与北狄相交,侵伐中原诸侯各国;而诸侯各国之间亦互相侵伐,内部则弑君算位不断。在这艰危的局势中,齐桓公创立了霸业,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他将各诸侯国团结起来,要各国“对外抗击夷狄,彼此不许互相侵伐,在国内不许夺取君位;此外,还要依从周王室的制度和封建仪节。”就这样,各诸侯国逐渐形成了一个联盟,并制定了共同遵守的法则:名义上仍遵从周天子,实际上处理诸侯纷争和诸侯内部斗争的,则是由联盟的盟主来决定。
第一任盟主就是齐桓公。凡加入联盟的国家,每年必须向盟主缴纳一定的贡赋,作为联盟的活动费用。凡是联盟的成员遇到外寇侵扰,可以向盟主国或其它联盟国求援,盟主有责任统合诸侯国的军队,前往救援;一旦国与国之间有了争议,任何一国均可向盟主国申诉,由盟主仲裁是非曲直;诸侯国发生灾荒,所有联盟国均有救援的义务;诸侯国内部若发生篡位弑君事件,盟主可以率领各路诸侯前往讨伐。
春秋时代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齐桓公是周天子任命的第
一位诸侯伯,也就是诸侯长。他文武皆擅,不论是用利益笼络,用信义结交,或是用武力威慑,各种方法并行不悖。对于不服从联盟的国家,他就将之征讨、消灭,分其土地给其它诸侯国;对于不幸被外寇消灭的诸侯国,他也会运用诸侯联军的武力,为其重建都城,协助其复国。
齐桓公执政期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组织过有阅兵仪式的盟会六次;乘车举行盟会三次;率领各诸侯恢复了对周天子朝见的制度,并且九次签订了团结诸侯国的盟约。
晋国乃中原大国,齐桓公想与之结交,只可惜谋士管仲和隰朋都死了,而齐桓公自己也老了,所以没有积极进行。如今,听说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喜出望外,他知道以重耳的贤名,日后必然会回国为君,说不定,重耳为了感谢他的知遇之恩,还会继续拥护他为盟主,这么一来,齐国的霸主地位就不会动摇了。
重耳和随臣们登上桓公台。重耳一见到威严的齐桓公姜小白,便躬身拜道:
“晋国公子重耳,拜见诸侯伯!”
齐桓公轮廓明朗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他亲切地对重耳说:
“寡人早就闻知公子贤德,七年前,寡人率领各路诸侯到晋国平乱,原本想扶立公子嗣位。未料,秦侯已送回了夷吾,寡人心中虽然不快,也只好率领各路兵马,提前回国了。今日得知公子莅临齐国,寡人欢迎之至,欢迎之至啊!”
“谢诸侯伯!”重耳说:“晋国丧乱,重耳无力匡正,又遭贼臣追杀,只好来投奔贵国,重耳若蒙国君接纳,他日定当图报。”
“公子不用如此客气,寡人看得出来,公子不会久居人下,不日必可回国为君,寡人岂可怠慢?哈哈哈!”
重耳再度拜谢。齐桓公见重耳礼节周到,气宇轩昂,温文尔雅,很是欣赏。心想重耳果然是贤君风度。他笑着对重耳说:
“公子请先在齐都住下,寡人当赠予公子辂车一辆,并送公子随臣们轩车十九辆,桑园一片,上舍(招待宾客的上等房舍)十栋,使公子和随行的大夫们能有个吃饭、住宿之所。公子若不嫌弃,务请笑纳。”
齐桓公已经把重耳视为一国之君,他是依国君的礼制来招待重耳。重耳和随臣们听到齐桓公这么说,都相当高兴,众皆稽首,连声拜谢。
齐桓公豪爽大笑,他认为重耳前途不可限量,很想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给重耳。他看着重耳,越看越满意,便开口说:“寡人知公子只身来齐,想把宗女叔姜嫁予公子为妻,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齐桓公不仅赠送重耳骏马八十匹,车乘二十辆,提供随臣居所,如今还要把女儿嫁给他。重耳喜上眉梢,立即稽首拜谢道:“公主辱嫁重耳,重耳谨拜谢诸侯伯大恩。”
齐桓公将女儿嫁给重耳,是春秋时代,列国政治联姻的手段。当天晚上,重耳住在精美雅致的上舍里。随从们也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居室。
过了几天,齐桓公为重耳与女儿叔姜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嫁娶仪式。
这次婚宴摆上了许多海鲜美味,是重耳在晋国、翟国从来没吃过的鱼、虾、龟、鳖,还有八珍的名菜。所谓的“八珍”,传说是龙肝、凤髓、豹胎、鲤尾、熊掌、猩唇、炮豚、驼蹄等。
齐国首都临淄(山东临淄)因面临淄水而得名,是当时东方最繁华的都市。齐桓公嫁女之时,将最新颖也最名贵的丝织品如:冰纨(细洁鲜白的丝织品)绣绮、纯丽、丝绨……等等,每种都有数十箱,作为嫁妆,以作成春、夏、秋、冬四季所需的服饰。
重耳的随臣们原来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经过梳洗换衣后,如今都焕然一新、神采奕奕,还坐上崭新的轩车在齐都十三道城门进出,他们坐在车上,往栉比鳞次、四通八达的里巷中驰去,在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街坊上观览。众臣原本在翟国过着闭塞落后的游牧生活,现在一下子跨进了超级强国的优渥生活之中。
5
晋惠公十四年(公元前六三六年),重耳到齐国转眼已经第六年了。
重耳到齐国两年后,齐桓公就去世了。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引发内战。宋襄公联合卫国、曹国、邾国带兵打败其它公子,扶立太子昭继位,是为齐孝公。之后,重耳又继续在齐国过了
三年锦衣玉食、肥马轻裘的生活。
又是一个春风吹面不觉寒的季节。在绮丽的春光里,奇花异葩竞芳斗艳,桃吐丹霞,梨花似雪,柳丝吐出嫩芽,随风飘荡,春水欢快地奔流,乳燕呢喃地穿过华屋。这是一个草木欣欣、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时节。
负责替叔姜养蚕的侍女奚娟正穿过了一片密密的桑林,来到浓荫掩映的桑树间。
奚娟十七岁,个性活泼,喜欢吃桑椹。她背上背了个竹篓,找了
一株很大的桑树,一步步地爬到树上。她看了一枝粗大的三叉树干,便爬上去坐着。树枝颤悠悠的,她却一点也不害怕。坐下来后,奚娟惊喜地发现树上有好多桑椹都已熟透了。那深紫色的光泽,让她几乎流出口水来。她一边采桑叶,一边摘着桑椹吃,简直惬意极了。
春风一阵一阵地吹来,树枝一低复一昂,奚娟嘴里咬着酸酸甜甜的桑椹,眼睛还往其它的树枝探寻着。突然,她听到有人走近桑树林,便停止了动作,不敢出声。
奚娟低头一看,来到树下的人是重耳的五名随臣。奚娟大为不解,这里极为偏僻,除了养蚕的侍女,一般人不会来这里,况且,这里是密林深处,这些大夫既不是来踏青,也不是来采桑叶,他们来干什么?奚娟满腹疑问,便张大了眼睛专注地看,拉长了耳朵仔细地听。
站在树下的几位谋臣是狐偃、赵衰、介子推、颠颉和魏武子等
五人。
狐偃来到齐国虽然换上了光鲜的服饰,但经过多年的颠沛流离,他不但容颜衰老,而且头发全白,眉宇间透露着一股深重的隐忧。他开口对众人说:
“公子到齐国之后,安于齐国的富足生活,依子犯看,公子是不想回晋国了。”
这句话像火似的烫着了大家的心,众人为之焦灼不安起来。“子余,”狐偃问赵衰:“你认为子犯说得对吗”
赵衰抬起他那聪敏的、善于洞察事物的眼睛,环视着众人,无奈地点了点头,不得不同意狐偃说的乃是严酷的事实:
“子犯说得对,公子在齐国过得很安逸,看来,真的不想走了。”魏武子急躁的脾气倏地爆发,大喊道:
“你们二位,一位是公子的舅舅,一位是被公子当作师傅看待的长辈,难道就听凭公子老死在齐国吗咱们跟着公子十七年了,要回到晋国的愿望,难道就这么作罢了不成!”
这句话颇具威力,引起众人一阵骚动,狐偃抬起手来,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子犯就是因为不能就这么作罢,咱们也不能散了回国,所以才请诸位大夫来共议良策。当前晋国主政者腐败贪污,晋国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老天把晋国留给公子回去治理,天意安排公子是要当国君的!”
魏武子对狐偃拱手道:
“请恕魏武子鲁莽,错怪了子犯先生。如此说来,是该筹谋良策。子余先生,你有什么办法”
赵衰低头想了很久,才说:
“大家随公子投奔齐侯,原想齐侯乃天下霸主,可以号令渚侯,护送公子返国。但如今看来,齐国也无能为力了。”
“唉!”介子推叹气道:“真是天不佑我晋国。”
“齐国新君在丧乱中继位,各诸侯盟国纷纷离弃齐国,像郑国、卫国、鲁国都投奔楚国去了,齐国的盟主地位已经一落千丈。子余说得对,齐国已无能力护送公子返国,依我看,齐国新君不太可能会派人护送公子回国了。”狐偃的语气中,透着些许的失望。
“为什么?”魏武子一脸疑惑,问道:“照二位说来,难道公子真的要老死齐国”
“齐国新君不会让公子回国,因为他没有威望,不能折服公子,他担心公子回到晋国,会成为齐国的对手。”介子推回答了魏武子的疑问。
“那不是太教人失望了吗”颠颉说:“怎么会这样呢”先轸摇头说:“不会吧!”狐偃沉思了一会儿,这才说道:
“不让公子老死在齐国的唯一方法,还是‘走为上’计。”“子余也认为‘走为上’计,是最好的对策。然而,就怕公子不肯走,这一次‘走为上’计的难处不是因为在外环境,而在公子自身。”赵衰说道:
“是啊!”介子推说:“公子是君,我等是臣,公子不走,我等就束手无策了。”
赵衰坚决地对狐偃说:
“公子不走也得走,这是‘走为上’计兆示的天意,咱们要顺天行事,能不能说服公子,就看子犯先生的谋略了。”
“子犯也许劝得动公子,也许劝不动。咱们前后经历了好多次失败,公子是不是还肯听我的话,子犯实在没有太大的把握。”狐偃说道:
“如果要走,要到哪个国家去?要投奔谁才能成功呢?这些目前都很难预料,所以子余认为要说服公子实在有困难。”赵衰又不禁担心起来:“何况,叔姜公主才貌双全,世上难寻,公子舍不得离开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