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0章 诱狼离窝【1 / 3】

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

王允对董卓、吕布父子的性格,研究得十分透彻。

董卓多谋、多疑、凶狠、急躁。因此,王允处处表现出忠诚、谨慎、沉默;王允对董卓施计,以阴、柔为主调,这正是貂蝉派上用场之处。

吕布反复、冲动、短视。这种人最容易利诱、挑拨,因此,利用吕布来讨董卓造成自相拖累,实为不二人选。

但是,对吕布的反复无常,必须妥善拿捏,万一拿捏不准,让吕布翻脸后悔了,不仅会碍了大局,还将惹来杀身之祸!

王允对下半局棋如何走法,经过近几个月的研究、分析,早已构想清楚,成竹在胸。只是不愿马上抛给反复无常的吕布。办事谨慎的他,认为对吕布需要再观察几天,证明他杀卓之心已铁,方可对他和盘托出。

经王允点拨之后,吕布回去很激动,咬牙切齿,不断对自己发誓:非杀卓夺蝉不可。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出来,他就来司徒府,问王允道:

“这下一步如何诛杀董贼,司徒大人是否构想清楚万望速速告我,以便吕布遵命行动。——我实在不愿意那老禽兽多蹂躏你的女儿一天。”

王允见吕布心急火燎的样子,知道他杀卓之意已坚定不移,便笑着反问道:

“以将军之见,该如何诛杀董贼?”

“以末将之意,就凭我吕布一人,带上一柄方天画戟,骑上那匹赤兔马,杀进郿坞,便可割下老贼的头,夺回我的貂蝉。”

王允闻说先是点点头,肯定他的勇敢和决心;后又摇摇头,否定他的莽撞和无谋。然而,他不作正面回答,却又问道:

“将军到过郿坞没有?”“曾到过两回。”吕布答道。“你觉得那郿坞城堡建得怎么样”

“城墙高厚,护河水深,堡门多重。看来,倒有些易守难攻的架式。

“就是嘛!”王允分析道:“董卓已经占据了固若金汤的郿坞城堡的地形优势,加上董卓为人狡猾多谋。过去,他自知待人无礼,怕人行刺,行动时常让你护卫他。如今,他和你反目成仇,不可能对你不加提防。吾料他这次回郿坞,必有严密的防患措施。《孙子兵法》云,下政攻城。就是说,最下策是围城攻战。如果硬是攻坚,那就是自取败亡。因此你不能到郿坞去除掉他。”“那用什么办法呢”吕布焦急地问。

“《易经》上说,‘往蹇来反’。蹇,就是难也,险在前也。意思是,由于敌方处在有利地形而难攻时,就不要强攻。只能采用相反的办法,把敌方诱离出他的有利地形,到我们有利的地方一举歼灭之。运用这个原理,就是将他诱骗出他的城堡郿坞。这个法子,好比调虎离山。深山老虎来到平地,连狗都可以欺侮它,这就容易除掉了。等他来到我们控制的长安城后,便关起城门,将他杀了。这又像请他入瓮,关在缸瓮里的狼,他更插翅难飞了。”

“这一计太好了。”吕布拍手道。

“其实这是两计合用。”王允道:“此计策好是好,但是,董卓乃是

一条狡猾的狼,要把他诱出狼窝,离开郿坞,也非易事。针对他的多疑,必须释其所疑,想出一个名目,使他不得不离窝。将军能想出一个诱他离窝的名目吗?”

“我实在想不来,还是司徒大人想吧!”吕布摇摇头道。王允拈着胡须,笑道:

“我想,就说皇帝大病初愈,欲见大臣,商量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太师。老贼常做皇帝梦,必然喜之不禁,来长安城受禅。这个名目,将军以为如何”

“司徒大人高见,这个名目最好。”此时的吕布对已王允崇拜得

五体投地。

“名目有了,还得有一个能言人士,前去哄他才行。而且这个能言之士,必须是一位董卓原来的亲信,现在对董卓不满,愿意同我们合作的人。将军看有没有这样的人?”

“有,有,有这样的人。”吕布很快想起了一个人:“李肃!”“此人倒是一个能言之士,而且董卓平时又很相信他,只怕他不肯去。”

“司徒大人如果用到他,他一定肯去。”“何以见得”

“他是我的同乡同窗好友,和我最合得来。他平时常流露对董卓不满,说董卓性情残忍,又易冲动,部曲们说话有失误便当场杀死,弄得人人自危。另外,李肃对自己的官衔也有意见,说当了三年骑都尉还是骑都尉,并未给他封侯。他一定肯和我们合作。”

“既是这样,将军明天可把他请来,共同商量。”王允大喜道。“不要明天,我现在就去叫他来。”杀卓夺蝉心切的吕布说完起身便走。

王允送吕布至大门口,又吩咐道:

“将军见到李肃时,就说我王允请他前来喝酒,暂且别说正事。他从西凉起就跟随董卓南征北战到现在,不能说他对董卓都没有一点感情。如果他知道了我们的机密,又不愿意和我们合作,那就会误了大事。”

“司徒放心。昔日叫我杀丁原的,就是他。万一他不肯和我们同心,我便先杀他灭口。”

王允点头称是。他站在大门口,一直目送着骑在赤兔马上的吕布从他视线中消失,方含着微笑回到书画室内。

李肃正在自己府上的书房里阅读兵书,见吕布急匆匆窜进来,不禁大吃一惊,忙问道:

“此刻太师已迁到郿坞,布兄身为太师义子,还留在京中做什么?

吕布冷笑一声,说道:

“骑都尉还问呢!若不是你当初好说歹说,硬劝我将丁原杀了,何致有今日的羞辱?

李肃听他这话,便料知他们父子因貂蝉争风吃醋,已经反目了。便道:

“布兄这话,未免太冤枉小弟了。想当初你在丁原那里,只不过是都尉府门下的一个区区主簿。如今封侯显爵,又是堂堂太师义子,出入高车怒马,风光天下,谁不羡慕?你不来谢我倒也罢了,反而责怪起我,这真是岂有此理!”

“这些话都休提了。我闻弃暗投明,方不失为英雄本色。昔日为你一席话,我便毅然将丁原杀了,来投董卓,满以为青史留名,荣宗耀祖;谁知这老贼上欺天子,下压群臣,罪恶滔天,神人共愤。他有这样的恶行,作为其部将的你我,岂不是受连带都被后世人唾骂么?”

“如布兄言,当以何种手段对待他呢”李肃问道。吕布便把王允的计谋悄悄地对李肃说了一遍。

“这正合吾心。只是太师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岂能凭我的几句话,便可俯首就范”李肃红着脸道。

“以你之见,应该怎么样呢”吕布问。

“还应该想出一个办法,才能使太师相信,把他从老窝诱骗出来。”李肃沉吟道。

“什么办法,你想出来了吗?”吕布问。

“想是想出来了,只是司徒大人有先见之明,我想的办法,他岂能没有想到?还是你带我去拜见司徒后,再做定夺。”李肃起身道。

吕布带李肃到司徒府已是傍晚。在座的还有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尚书杨瓒等王允的心腹。他们正在议论在长安城搭建

一座受禅坛,以诱骗董卓离窝入瓮就擒的事。吕布入座后,得意地说:

“司徒大人,李骑都尉满口应承,只是还要想出一个办法,才能让董贼深信不疑。李肃,你想出的办法,快对司徒大人说吧!”

“我想的办法,司徒大人早已想到了。刚才诸位不是议论过了吗?”李肃道。

“建受禅坛——噢!”吕布如梦初醒。

2

汉献帝初平三年四月十七日,经过连绵九十天霪雨浸淫的长安城,终于出了大日头。大街小巷上的人流熙来攘往,热闹异常。

人们知道这个晴霁的天气来之不易。乃是上月底,那位受董太师委托主持朝政的司徒王允,带领士孙瑞、黄琬、杨瓒等几位大臣,亲自登上高十五仞的灵台,连续三天祈晴得来的。但是,人们不知道,王允是以登台祈晴为名,具体部署诛杀董卓的步骤与细节。他们在灵台上密谋多次。士孙瑞对王允说道:

“自从岁暮至今,太阳不照,霪雨积旬,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时若不除奸,后患无穷。愿公速图,毋再迟延。”

“公言极是,老夫也是此意。然而诸公不可忘记董卓并非等闲之辈,手下兵多将众,处处都有他的党徒亲信。他为人残忍多疑,奸诈诡谲,吾等稍有不慎,便有被他反吃下肚之祸。这长达三个月的时间之所以未敢动手,我是等待办好该办的三件要事;还要等待出现有利时机。我所说的三件要事,一是筑受禅台,诱董卓出洞;二是说服吕布向董卓赔礼道歉,重获信任,以为内应;三是向皇上讨得两道诏书,一道交李肃召卓进京受禅,一道交吕布届时杀卓。如今这三件要事全然办妥,还出现了一个对我们极为有利的时机,这个有利时机,就是董卓命其女婿牛辅领李隃、郭汜、樊稠、张济四人,率步骑十万攻打朱俊于中牟,这些干将都离开了郿坞。而董卓其弟左将军董旻和其侄中军校尉董璜皆回郿坞享乐,又不在京城所以,不日便可动手。动手了也不等于包打包胜。诸公务必下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众人皆服王允,个个咬破指头出血为誓。这是三月底的事。李肃携着召卓进京受禅的诏书动身前往郿坞,正是阳光明媚的四月十七早晨。长安至郿坞二百六十里的路程,李肃和随从马骑足足走了三天。四月十九傍晚,太阳已经落山时分,李肃才看到一座像大乌龟似的城堡,蹲伏在暮色苍茫的太白山下。李肃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跟随董卓十余年,很受董卓的器重。在西凉时,董卓常把他放在身边,既当谋士,又当侍卫。可是进京后,特别是收吕布为义子后,董卓渐渐疏远了他,连新建的郿坞都未让他前来参观过,他今天是头一回看到。过去,他就听说郿坞的城墙宽厚皆为七丈,赛过长安;又有渭水、斜川环城而过,是一个固若金汤的城堡。现在他亲临此地,又看到结构巧妙、易守难攻的城门,晃如迷宫的弯弯曲曲街路,更觉得欲捕杀这位如虎似狼的董卓,非采取调虎离山的法子不可。不由得对想出这个法子的王允产生出一种敬佩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