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寡君郑重许诺,只要李相国同意出兵协力攻宋,以后不论是谁攻下的,寡君都愿意将定陶送给李相国做封邑。”
李兑眼睛一亮,却又有所顾忌地说:
“只忙李某福份太浅,受纳不起这么丰厚的礼物啊!\"”定陶是块肥肉,秦国魏冉早就想夺它为封地了,丞相不取,早晚也会被别人取走。“
”先生这话有点意思,“李兑很感兴趣地说:”但不知齐国如何攻打宋国?\"
苏秦凑过脸去,悄声说:
“齐王征调燕国三万骑兵,与田触(即触子)率领的十五万兵马组成齐燕联军,南下攻打宋都睢阳。如果丞相出兵十万,就与田达(即达子)将军汇合,组成齐赵联军共二十五万人,专攻宋之定陶。定陶到手,就送给丞相做封地。”
“李某向来洁身自好,不敢强取豪夺。”李兑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只是天赐不取,反受其谷。既然贵国大王如此看重我,李某敢不从命?\"
李兑就命赵国第二号人物韩徐为率精兵十万,随苏秦前往麋丘集结。
韩徐为拒绝受命。他是亲秦的,主张联合秦国,共同抗击齐国。韩徐为掌握赵国兵权,没有他的命令,谁也别想调动一兵一卒。
苏秦正想去游说韩徐为,没料到盛庆带着燕昭王的密信来到了邯郸。
昭王明确要苏秦配合燕国报复齐国,顿时把他的全盘计划全给打乱了。
他立在窗前心乱如麻,大半天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毕成送走盛庆后,悄悄地回到内室。毕成见主人愁眉紧锁,郁郁不欢,知道还在为燕昭王的来信所烦恼。他吩咐厨子备了酒菜,邀苏秦入席借酒浇愁。
“其实要解决这事也不难。”毕成夹了一块肉,边嚼边说:“只要大人回到燕国这边来,答应昭王的要求,事情不就迎刃而解了?\"
”你是说鄙人真的忘恩负义了?“苏秦端着酒爵,送到唇边又停住问。
”大人是许下宏愿后才来到齐国的。既然答应助燕乱齐在先,就要说到做到,信如尾生高。“
苏秦内心一震,放下酒爵沉思起来。
他离燕五年,头三年是为燕国谋了些利益,比如离间齐楚关系,促使齐王与昭王订立”友好协约“,退还被占去的十座城池,又撒了齐国北部的边境驻军,给燕国争取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可是后来,随着齐王对他信任度的提高,他渐渐地疏远了离燕目的,全心投入灭宋兴齐的事业中。
燕昭王对他的知遇之恩,燕太后与他的深情厚意,都在他的脑海中不时地闪过。他坐不住了,推开酒席站了起来。他又开始转来转去,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他发现自己确实是忘了昭王之恩,负了燕太后之情。他问心有愧。
他痛下决心,重新做尾生那样的人,为了昭王和太后,守信到底,至死不渝。
”你说有何办法?“他停住脚步问。
”大司马韩徐为不是主张联秦反齐吗?“毕成呷了一口酒,说:”大人可去劝他,接受丞相之命,带兵前往齐国。表面上协助齐军攻打宋国,暗地里与燕军联合,一起谋划攻齐计划。“
”这步棋太险,一旦暴露将全军覆没。“苏奏忧虑地说。”不冒大险,焉能获取大利?只有这条路可走,大人别无选择了。“
苏秦万般无奈,只好找韩徐为游说。
韩徐为闻言大喜,满口答应愿率军前往齐国协助攻宋。
苏秦修了一封密信,交盛庆呈给燕昭王。
盛庆喜出望外。他说这次率领骑兵前往齐国的主将是张魁,他为副将。只要赵燕联合,从背后袭击齐国,齐国必败无疑。
苏秦嘱他注意保密,谋而不密,后患无穷。
盛庆离开邯郸,连夜赶回燕下都。
韩徐为主动到丞相李兑处请缨赴齐参战,李兑感到意外。回想昨日韩徐为坚决不肯出征,今日为何一反常态自来请缨?觉得大有蹊跷,便引诱韩徐为道出实情。韩徐为为人率直,爱听恭维之辞,经不住李兑一番抬举,就把苏秦的计划说了出来。
李兑骤然间如闻惊雷,想不到苏秦乃是燕国的间谍,他不动声色,装着与韩徐为很亲近的样子说:
“我觉得助齐、攻齐都不妥当,对我们赵国有百害无一利。助齐攻宋,将引起秦国不满,坏了秦赵关系;而攻齐,眼下时机还不成熟。燕、魏、韩都被齐国拉拢,形成四国合纵。这时候我们去攻击齐国,必然势孤力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经此一说,韩徐为也放弃了攻齐的打算。
李兑亲自率领侍卫包围了苏秦住所,宣布苏秦离间赵、齐关系的罪名。命侍卫拘禁苏秦于馆舍内,不准离开一步,然后修一密书,紧急送交齐湣王。
齐潜王对苏秦做间谍一事半信半疑,觉得个中定有隐情,毕成寻机进谒了湣王,说赵国的相国李兑害怕得罪秦国,不敢出兵助齐攻宋,又担心坏了齐赵关系,便想了个罪名拘禁苏秦。
齐潜王问计于毕成,毕成建议潜王将前年从宋国夺来的蒙邑送给李兑。李兑得到实惠,定会出兵助齐攻宋。湣王觉得这个办法甚好,同时他也不愿把将要夺到手的定陶送给李兑,便派中大夫公玉丹,捧着蒙邑地图赶到赵国。
李兑得不到定陶,一气之下,将地图撕了个粉碎。
3
燕昭王阅毕苏秦来信,大喜过望,即命乐毅择日出征。三天后,乐毅率领十万大军出发,昭王与众臣一起送到易水河边。
乐毅率众将士跪在地上,个个手中都捧着陶碗。昭王抱着酒坛,--为将士们斟酒。
斟毕,乐毅与将士们一仰脖子,一口喝干,然后哗啦一声拜倒在地。昭王含泪上前---扶起,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为先王报此深仇。乐毅与众将士齐声高喊:“报仇!报仇!”那整齐的声音有如夏日惊雷,在易水上空久久地滚动着。
乐毅率十万大军渡过了易水河。
当乐毅率军向燕齐边界进发时,秦将司马错已经攻下了魏国的武始。他留下两万人马守住城池,自己带着八万精兵连夜向韩国的新城挺进。
司马错赶到新城郊外,白起的十万大军才刚刚扎下营盘。于是两军合一,组成一支十八万人的大军团,一齐攻打韩国新城。
新城乃伊阙的外城。韩国为了保护伊阙要塞,两年前新筑了这座城池。城高五丈,基宽二丈,以土夯实,颇为坚固,拱卫着伊阙,且有附属城堡的性质。
要攻破伊阙,须先拿下新城。白起的大队人马还没到达新城之前,就挑选三百名勇猛机灵的健卒,扮成外出砍柴的韩民,随着晚归的人群,混进新城隐蔽起来。他们约好暗号,见白起、司马错的兵马一到,立即举火为号,杀死守门士卒,打开城门,将秦军引入城内。
新城一破,伊阙岌岌可危。
要进入伊阙城,须经过一道关口。这就是两边高山对峙,中间建一关城的伊阙关塞。白起、司马错兵指关前,摊开地图,研究起破关方略来。
韩国第三任国王韩谷韩厘王,一听说白起、司马错的名字,就吓得面如土色。他抖抖索索地在官中转着圈子,活像没了头的苍蝇在打转。
伊阙守将韩基站在一边,一个劲地句韩厘王要人。韩厘王哭丧着脸说,寡人的精兵良将都到襄陵去了,叫寡人再到哪儿去要兵马?
韩基灵机一动,建议韩厘王去向魏王借兵。韩厘王一拍大腿,说:
“成,寡人就去大梁一趟。”
魏昭王魏敕,正为武始的失守感到痛心疾首。他知道,武始乃轵邑的外围。轵邑若被占领,河水以北占魏国一半的土地,将消失在魏的版图上,划归秦国所有。因此,魏昭王见韩厘王来借兵,便没好气地说:
“寡人武始被占已经自顾不暇了,还有什么兵力,借给贵国呢?\"
”可是,伊阙万一失守,我韩国就在虎狼的鼻子底下了。他们何时猛扑过来,何时便被吃掉。“韩厘王挑明利害关系:”作为魏国的天然屏障,韩国一旦灭亡,魏国还能苟延残喘几天呢?唇亡齿寒,古有明训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