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却是为何?”李兑凑过脸去请教。
“苏秦乃齐王心腹,丞相拘禁了他,岂非用行动证明,丞相反对齐国伐宋吗?\"
”不不,先生有所不知,“李兑摆了摆手说:”我是发现他与韩徐为密商谋齐,才囚禁他的。“
”你如何断定是他与韩将军密谋呢?“邹衍提出反向思维:”丞相知道,韩将军是主张联秦反齐的,要是他故意把自己的主张,说成是苏先生找他密谋,丞相岂不钻进了韩将军设置的圈套?\"
“这个。”李兑如被击中要害,一时不知所措。
“韩将军反对齐国伐宋,和秦王的主张一致。可是他见你答应发兵支持攻宋,就急得要命,后来遇着苏秦,便想出这一招,几句话就把支持齐国的事化作泡影。齐王知道了,能不把丞相恨死?\"
”我当时就派人向齐王说明了。“李兑支吾道。
”齐王是个固执的人,他看重的是事实,怎会轻信别人的解释呢?\"
李兑停杯住着,困惑地望着邹衍。
\"就在方才,在下还为丞相这件事卜了一卦。“邹衍说,他是知名的阴阳家,众所周知。
”是什么卦?\"
“否卦。”邹衍加重语气说:“以消息来说,这一卦是七月,阴阳不相交,万物不生长。以人道而言,是反常的时期,占断对君子的正直不利,即或坚守正道,也得不到任何利益。因此,在下劝丞相赶快放弃,以取得自保与解脱。”
“感谢先生指点。”李兑似乎下了决心,他举起酒爵,与邹衍的杯子碰了碰,说:“再敬先生一杯!”说完一饮而尽。
他原本寄望苏秦让他有利可图,但这几个月来,苏秦没人闻问,让他颇为失望。他打定主意,准备择日送苏秦返齐,然后再向齐王陪个不是。他不愿与齐王的关系搞僵,他将来还要通过齐国夺取定陶作自己的封邑呢。
过了两天,公玉丹代表齐潜王再次出使赵国。李兑抓住这个机会释放苏秦,并隆重欢送苏秦回国。
苏秦一见到齐王,就揭露赵国的许多罪状,他说赵国与秦国暗中勾结,共同反对齐国。这次李兑、韩徐为囚禁他,就是为了阻止齐国讨伐宋国。他建议齐王收回蒙邑,以后也不要把定陶送给李兑。
齐湣王对于苏秦多年来为齐国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所做的贡献,可说是如数家珍,点滴在心,因此,当赵国丞相李兑囚禁苏秦,指控他“助燕灭齐”时,齐潜王同时也听到许多大臣加油添醋,无中生有。他自己虽是半信半疑,但是坦白说,却想不出有什么道理。
现在,听到苏秦对李兑的指控,觉得是一针见血,赵与秦的暗中勾结才是他最大的隐忧!
齐潜王听信苏秦的话,对李兑的“亲齐反秦”表示了极大怀疑,从此,齐赵关系进入紧张阶段。
苏秦为了助燕乱齐,终于离间了齐赵关系。
但齐王对燕国举兵侵犯齐国,一直耿耿于怀,提出要兴兵讨伐燕国,重新占领平舒、武垣等地,为“桓之曲”死难的齐军将士报
仇。
苏秦劝齐王说:
“臣听说打仗时喜欢冲在最前边的堪忧;以约结盟喜欢征伐他国的,容易陷于孤立;起兵在后的,可以有所假借;能够远离怨尤的,可以得时。所以圣人做事,一定要有所借助,顺应时势。前者是万物之师,时势是百事之长。无权藉而背时势,能使事成的人很少。”
“常言道:骐骥之衰也,弩马先之;孟贲(古之勇士)之倦也,女子胜之。驾马、女子,筋骨力量并非好于骐骥、孟贲,而是有所假借,所以能赛过后者。当今天下相互结盟对峙,谁能按兵而后起,假手他人发怨而讨伐大家所怨者,隐用兵之真实意图而托名于行义的,那么举足可待就可以使天下列国灭亡了。
”明于诸侯之实情,察于天下地理之形势,兵革不动而天下服从,辞让未已而重贿纷至。所以明君打仗,甲兵不出于军就胜敌国,战车、云梯不用,敌国的边城就投降,士民还不知道打仗而王业已经建立起来了。
“臣还听说,懂攻战之道而不用师的,虽然对方有百万之军,却可以使其自败于堂上;虽然对方有阖闾、吴起之将,也可以擒之于户内;千丈之城,可以取之于樽俎之间,百尺的陷阵车,可折之于席上。
”所以钟鼓竿瑟之音不绝,地可广,欲可成;歌舞艺人之乐不乏,却可使诸侯同日来朝拜。善为王业者,能劳天下而自国安逸,乱天下而自国平静。我安逸国治,天下却劳乱,这就是为王之道。“
”爱卿所议妙不可言。“齐王大喜道:”不费斗粮,未烦一兵而能获取大利,何乐而不为?但不知爱卿有何妙计,可使燕国继续服从于寡人?\"
“臣是燕国分管外交的丞相,臣只要写一封信,晓以亲齐背齐的利害关系,燕王必会派特使前来请罪。”苏秦自信地说:“等燕之特使来时,大王可提出战争赔偿与交送人质问题;如果不来请罪,大王再发兵征讨燕国不迟。”
齐潜王赞许地点点头,瞬即又提起一件事:
\"还有秦国,这次乘机攻打韩、魏,坏我伐宋大事,寡人每每想起,都感到难以容忍。不知爱卿有何计策,可教训秦国一顿?\"
“大王恩威并济,不愧王者风范。”苏秦奉承了几句,便直言不讳地指出:“能使秦国获此大利的,是新任丞相孟尝君。他为讨得秦王欢心,不惜牺牲齐国利益,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之计,害得大王捉襟见肘,狼狈不堪。
”他趁我与韩魏联合攻打宋国之时,突然举兵攻打韩魏,逼得韩魏联军不得不撤兵回救;他派魏冉前往燕国游说燕王,鼓动燕国举兵攻打齐国后方,迫使我们撤兵去反击燕国入侵。
“所以,孟尝君是造成这次伐宋失败的罪魁祸首,如不设法除掉他,大王日后什么事也做不成。欲成王霸之业,更是一句空话。”
齐愍王拍案而起,苏秦所言,句句都击中他心头的痛处。他想象得出自己疲于奔命,顾此失彼的狼狈相,他仿佛看见孟尝君高坐在秦廷相位上正向他嘲笑。那笑声极为尖刺,刺得他如坐针毡,层层泛起的屈辱感,像条毒蛇缠住他的心。他受不了了,他要出这口气。他要报复,报复孟尝君,报复西域强秦。
“何计可除孟尝君?”他问苏秦。
“借刀杀人!”苏秦冲口而出,接着就与憨王说起计谋的详细安排。
2
傍晚时分,暮云四合。
孟尝君乘坐的高车,在两匹高头骏马牵引下,徐徐驶过街衢,向着相府急急奔来。
杂杳的马蹄声,在暮色苍茫的咸阳大街上显得格外清脆、响亮。
突然暮色中窜出一人。那人飞快来到车马前,挡住了去路,驭手急忙勒紧缰绳,两匹骏马一起腾起前蹄,长嘶两声,高车停了下来。
坐在车上闭目养神的孟尝君,猛受震动,睁开眼睛,正要问出了何事,那挡道的人奔向前来,叩首问道:
“大人还记得小人毕成吗?\"
孟尝君见是过去的门人毕成,便问:
”你不在齐都伺候你家主人,到此寻我有何贵干?\"
毕成左右看看,小声地说:
“小人奉齐王之命,为大人送一封密信。”说罢,取出一节竹筒,献了上去。
孟尝君接过竹筒,见两头都用火漆封住,知道是按王宫规矩发出的密信,不会有假,便说:
“我知道了,你快去吧。”
毕成作了个揖,转身钻进茫茫的夜色之中。
孟尝君回到相府,没有立即拆看密信,而是吩咐仆役焚香净屋。他坐在凉席上,一边喝茶,一边想着方才饮宴上的事泾阳君告诉他,秦王决定召开盛大庆功宴,重赏这次伐齐有功之臣。泾阳君说他功劳最大,将受到头等大赏。这真是个好兆头,他为自己能在秦廷站稳脚跟感到无限安慰。
他喝完茶便踱进书房,忽闻满屋清香,他的精神又是一振。他取出竹筒,用削刀剔去火漆,取出帛书,展开一看,是齐王写给他的亲笔信。
齐王在信的开头,倾诉了思念之情,字字句句,颇为动人。接着齐王祝贺他当上秦国丞相,希望他在助秦强大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已还是个齐国的王族。信的后半部,齐王提出“合纵反秦”的构想,欲请孟尝君里应外合。
孟尝君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还没看完,就卷起帛书,装进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