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一只金环原在邢夫人手中,它同上皇及韦氏手书一道,由承议郎赵子砥从金国捎了回来。邢夫人的意思,是让两只金环团聚,她特别托言:“为我面报大王,愿如此环,早得相见。”赵构一见,立即联想到当年他逃难时的那一个夜晚、那一处芦苇、那一个狼狈相。他不想目睹此物,真想把它扔掉。刚好吴美人过来,问说:
“那是什么?&34;
”你若喜欢就拿去吧。“赵构顺口便道。
”谢万岁赏赐!“吴美人认真的当作是皇帝赏赐,高兴地捧走了。
赵构如何料到,在这意绵绵兴冲冲的时候,竟会碰触到这个勾起他伤痛的东西!
吴美人却是百思不解。皇上的赐物,她今夜特别佩带上,希望能讨得一点欢心,岂料弄巧成拙,惹来皇上不悦。究竟犯了什么禁忌?她畏缩在一旁,连气也不敢喘了。
此时,赵构想到的是韦氏那一封如泣如诉的手书,他心里百般矛盾,百般痛苦。救母也得救父,救父又得救兄。两个旧帝都救回来了,他将置身何地?5
自出娘胎以来,赵枢从没经历过如此的长途跋涉。这是另一种苦状,与当俘虏时的那种苦状,似又不似。
所不同的,眼下谁都不知他的真实身分,因此用不着那么担心受怕,他可以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欲行欲歇、欲走欲睡,完全由自己作主。不像当俘虏时如猪狗一般,任凭金人吆喝驱使。
但现在他陷入极端的孤独、空虚之中。迄今他才体会到,人一旦离开了亲人,心里是多么难受。他一双脚磨出了泡,痛楚正在穿心,但不能歇下来。他必须赶路,无论如何他要撑住。他必须逃出定州,逃到安全之地。
赵枢做梦也没想到,竟能逃出北迁队伍。自京都陷落,皇族被俘,面对国难,虽是一腔悲愤,但回天乏力,一路上只是默默忍受,不曾萌生逃跑的念头。在北迁的路上,他和监押的金兵渐渐混熟,私下不断有言语交谈。金兵对他这个俘虏竟也颇有好感,闲着无聊时,常常缠住他,要他谈古说今。记得有一天,无意之间,赵枢问那个金人的姓名,当对方说出姓“石”后,赵枢随口念道:
“石这个字,为名不成,得召而退,逢皮则破,遇卒则碎。”
“玄了、玄了!怎么让你测得如此准?”金兵突然叫了起来。
“怎么的准法?”赵枢不解地问道。
“俺当初立了战功,上司说好,要把我升为头目,后来便是让一个姓皮的小卒子给捅没啦!“金兵实话实说。
”真有这么回事?&34;
“千真万确,你讲的神准呢!&34;
赵枢听后,想笑不敢笑。暗自奇怪,自己不过按石字的笔划信口胡说,为什么如此巧合?难道其中含有什么天机?
赵枢也不当一回事。偏偏这位石某缠着他不放,硬求赵枢为他卜前程、指迷津,赵枢只得根据字义胡扯一番。道是胡扯,也属劝善,没想到这位石某真的做起善事来。就在环环出事、信王赵榛逃跑后的几天,北迁队伍行至定州境内时,姓石的金兵巧妙地让赵枢”失踪“了!
一年多来,由于种种原因,赵枢始终没走出定州。他一直想南下寻找皇家,却被各种传言困住,使他裹足不前。为了糊口,他索性以”拆字“营生,但他谨守原则,只要三餐有着落,绝不再轻易招摇。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寺院的长老,便被长老雇去抄写佛经。抄经抄到入了迷,差点出家。当然,他自知尘缘未了,凡心未尽,何况他还是堂堂亲王呢!眼下他急急寻路,正要去五马山。想到即将与五马山上的十八弟赵榛会面,脚的疼痛也减轻了不少。抬头五马山在望,他更是激动不已!
暮云拥树,极目凄迷。黄昏既临,纵然身在高处,又能看到什么?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前进,6
谁能料到,满怀复国之志,受到远近百姓拥戴的赵榛,此时正处于孤力无援的境地。
他苦苦沉思:自从来到五马山被拥为各寨统帅以后,两河遗民闻风响应,前来投效的队伍不断壮大,上下一心,斗志旺盛。于是他连连出击金兵,获了几次大胜仗,打出了名声,打出了威风,敌兵也闻风丧胆。于是他雄心勃勃,凭这支孤军就想把金兵驱出中原。至今他才悟到,这五马山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毕竟山下四面临敌,出击容易入援难,尤其粮饷的筹措与运输成了头等的难题。加上这支义军未得到朝廷的承认,名不正言不顺,行动处处受制约,这些劣势也渐渐被金营窥破。好在早些时候赵榛就未雨绸缪,派马扩带着信札,设法见到皇上,请求朝廷立即派兵救援,以便牵住敌兵。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日日望断南飞雁,既不见王师旗影,也不见马扩归来。眼看寨中军需日尽,不禁忧心如焚。
虽是如此,赵榛依旧不形于色。身为统帅,哪怕是一个蹙眉,也会引起部下的猜测或疑虑。所以,赵榛极力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这一天他才踏进帅堂,就发现部下已经云集在这里。
“唔,大王来了。”众将齐声说道。
“末将见过大王。”
赵榛一看,施礼者正是随赵邦杰下山筹粮的副将。忙问:
“怎么不见赵大夫回来,粮饷筹到手吗?&34;
这位副将满脸挫折地说:&34;大王,上山的要道多被金兵切断,附近的州府有的受金人控制,无能为力;有的虽属我大宋辖管,但又不肯轻易献粮。“
”为什么不肯献粮?“赵榛疑惑道。
”说是没有朝廷的诏令,不敢擅自调粮。“
”这般说来,至今是一筹不展?&34;
“目前只能从民间筹来一些,赵大夫命末将先运回山。”
“那一点点简直是杯水车薪,救不了急啊!”另一个将官叹道。
经他这么一说,大家也纷纷说开了:
“是呀,目前存粮不多,怎么办呢?&34;
”再不想办法,就要饿死人了!&34;
“唉,早知今日,悔不当初!&34;
接下便是叫叫嚷嚷,说什么都听不来了。”你们叫嚷什么?“一个将官对大家安抚道:”俺们聚兵是为了救国,不是要造反,更何况有信王爷替我们作主呢。“
”着啦!“另一个将官紧接附和说:”信王爷乃当今皇上的至亲兄弟,有他在,天不会蹋下来。不信,等着瞧吧,马扩大人不数日定会带回佳音。“
”这位兄弟说不错!“赵榛乘势插进了话:”估计马扩很快就会回来。目前是非常时期,要紧的是稳住军心。至于大局,自当由本王担待。还望诸君各回本部,安抚部下士卒,小心节外生枝。“
诸将走了,赵榛的心情更沉重,以致没留意到站在他身后的一个人。
这人是秦世隆。刚才赵榛进来帅堂时,他就站在这里,只是一直没开口说话。
“大王。”世隆耐不住地叫了一声。
“噢,是世隆。”赵榛记起交代世隆的事,忙问:“令你查核寨上存粮,可有结果?&34;
”寨上存粮。 至多只能维持十天了。“”啊,十天!“赵榛太吃惊了!十天不过一晃而过,倘若无法及时补给,后果不堪设想。
看来,五马山的唯一的生路,就靠朝廷了。”大王,马大人能不能见到皇上?朝廷又肯不肯救援五马山?“世隆十分担忧地说。
赵榛一时很难回答。
早些时候,尽管听到种种传言,赵榛一直不愿轻信。但最近不断传来新的消息,高宗赵构不但罢免李纲,还杀了敢于上书的陈东、欧阳澈,又宠信黄潜善、汪伯彦,使宗泽壮志难伸,忧愤而死。为此,赵榛越来越感到不妙。他真不明白,父母兄弟姐妹被囚异国,”靖康之耻“刻在心头,连秦世隆这样的民间百姓,都恨不得报仇雪恨于一旦,为什么身为皇帝的九哥反而对报仇复国的大事如此举棋不定,如此暖昧?难道真的被奸佞蒙蔽了?
赵榛转念一想,即使皇上轻信谗言,却不能不卖给他这个十八弟的面子?想当初,诸多兄弟,唯他与赵构二人最合得来。彼此肝胆相照,相互照应,断不至因为当了皇帝,便对他翻脸无情。何况五马山之事涉及到抗金大计,皇上岂能袖手旁观?
赵榛的脸上绽出异彩,信心十足地对世隆说:”放心,只要马扩能见到皇上,朝廷必给五马山最大的奥援。到时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就可大举进兵了!&34;
“这么说来,报国恨、伸家仇,光复中原在望了!”世隆的心也被煽动了。
“到那个时候--&34;
”对,到那个时候。 &34;
二人不约而同地住了口,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环环。
记得那天在秦家,赵榛原本答应让环环一起来五马山,后来基于安全的考虑,又拒绝了她,环环一时哭得像个泪人。赵榛以及秦家母子,只好做出了迁就。谁知正要起行,环环反而犹豫了起来。
“咱们都走了,娘怎么办?”环环说完,扑进秦大婶怀中,喊道:“娘,让阿环留下给你作伴吧。”
临别之际,环环依依相送,送到终须一别时,忽而问道:
“十八哥,咱们什么时候再见面?&3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