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1章 谋士悲歌【2 / 3】

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次日起床,吕布帮貂蝉漱洗打扮完毕,突然说:“貂蝉,我总觉得你就是葛巧苏。”

貂蝉微微一震,心想莫非他发现了自己的什么秘密?此时,她真想说:“我本来就是葛巧苏嘛!”但是,她不能说,她必须对他严守这个出身的秘密,直到永恒。不然,将增添夫妻间的种种不快。于是,她不置可否地笑道:

“是吗”

“是。”

吕布点点头,两只亮如明灯的大眼睛像两把利剑逼视着她那

一双乌眸。貂蝉被看得又惊又羞,又有一些欢喜。便红着脸道:

“你心中只有葛巧苏,自然看谁都是葛巧苏。不瞒你说,我真想做一个葛巧苏呢!”

“为什么”

“因为葛巧苏永远活在你的心中呀!”貂蝉伸手拨动一下挂在他脖子上的那双金耳环。

“好,好,好。从今天开始,我就叫你做葛巧苏。”

“可是我不是葛巧苏!而你也不是那个纯朴的青年乞丐,而是

一位趋炎附势的侯爷。”貂蝉有意激他一下。

“趋炎附势有什么不好要不是我懂得哪一边对自己有利便向那一边倒,怎么会在短短的八年之间,从一个乞丐摇身一变,成为

一位官居极品、俸秩万石的奋威将军?”吕布洋洋自得。

貂蝉见状,突然感到一阵难过,变色道:

“妾闻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一个不忠不义之徒,虽然他的官位越来越高,金钱越来越多,但是他的人格却越来越低,精神财富也越来越贫。这有什么值得骄傲?”

吕布被貂蝉骂中要害,勃然大怒,本想回骂她几句,但一转念,便又软了下来,低声道:

“话虽那么说,但是,我如果没有官爵没有金钱,还是一位要饭的乞丐,你叫我用什么使你荣华富贵”

“将军,你又错了。我貂蝉才不稀罕什么荣华富贵。我之所以愿意成全你,做你的妻子,那是因为你答应了我的约法三章。不过,你我都应该往前看,过去的事就让它永远过去。只要你往后不旧事重提,不见利忘义,不见色忘情,那你就是貂蝉的好丈夫,我永远属于你。”

貂蝉不想与吕布闹僵,只是点到为止。她想在今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渐渐把吕布从不忠不义、反复无常的迷途中拉回正道上来。她想将自己的第一个情人、第二个丈夫吕布塑造成一位完美的英雄。

吕布见貂蝉送给他一个软梯阶下,颇感安慰,嘿然道:“那当然,那当然。我想吕布一定会成为貂蝉的好丈夫!”

一场口角,便在貂蝉的轻轻一笑中过去了。他们欢天喜地坐上赤兔马,择一条小道回长安的吕温侯府邸去了。

一夜之间,貂蝉从太师董卓的如夫人,变为奋威将军吕布的如夫人。吕布的大妻严氏和侍妾李英,用饱含醋意的敌视目光,接纳了这位当代绝色美女。只有那位七岁的小蓓蕾对貂蝉一见如故,一头撞进她的怀里,姨母长,姨母短,叫个不停。而严氏却狠狠地甩女儿一把掌,还言外有音地骂道:

“不知羞耻的不清不白女孩子,你还以为你是谁吗?貂蝉见状闻言,不知所措。

一种洋溢着陌生而尴尬的氛围,袭击着貂蝉,她感到窒息,感到迷惘。为了人生还有一点爱,她对严氏的指桑骂槐,只好忍气吞声。她在此后的日子里,一直躲在自己卧房里,不愿在温侯府中抛头露面。

3

王允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飘飘然的王允,在董卓掌权时,十分惧怕董卓。他为了达到取代董卓独揽朝政大权的目的,采取委曲求全的韬晦之术,对董卓屈节低头,对群臣温良恭俭让。

王允是长期压抑着的,压抑,使一个人的性格扭曲了。现在董卓已被杀死,王允立功掌权,不会再有患难,不再有压抑,使他变出了原形。加上,他攀爬到权力的顶峰,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便开始居功,骄傲起来。开始对人声色俱厉,态度傲慢,遇事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特别是在处理董卓旧部的问题上,表现出报复手段和过火做法,引起了群臣的不满。

在皇帝的诏书上本来说,只讨董贼,“其余不问”。可是,王允擅自下令,在朝中查究董卓党羽与那些仅仅和董卓有过工作关系的人,对他们动辄或黜或诛,弄得人人自危。

最不得人心的是杀死了德高望重的大学者蔡邕。

奉太师董卓之命,正在埋头编写《汉史》的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对司徒王允布下连环大网捕杀董卓,全然不知。突然闻说董卓被义子吕布杀死,他大惊失色。后又听说,董卓的朝中部属皆遭到王允或黜或诛的清洗,更觉得愤愤不平。特别是闻说,王允命人把董卓的尸体放在街头上示众,因四月天气炎热,董卓身体肥胖,油脂流满地面,守尸的官吏做了一个大灯芯,插到董卓的肚脐中点燃,竟放光通亮,几天几夜不灭。他心里十分难过。他难过一代强者董卓,终因被“色欲”、“权欲”所迷,死得如此之惨,如此之快。

他记得曾对董卓婉言规劝过,“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也借机向董卓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他还记得,自己曾多次劝告董卓不要做皇帝。但是,由于自己怕董卓动怒责怪,没敢直言不讳,据理力谏,只是轻描淡写、转弯抹角。终于没能辅佐董卓坐稳太师之椅。如今董卓不但没有当上皇帝,没有保住太师之位,没有保住郿坞和财产,连自己身家性命都没有保住。他一时感念董卓知遇之恩,毅然于四月二十五日夜晚,由侍从陪着,到长安街头还在点燃中的董卓尸体旁,放声痛哭一场。他哭董卓之可悲,哭被诛连身亡的董卓亲属和部曲之不幸,哭自己之无能,哭天下从此乱上加乱。

蔡邕毕竟是一介书生,虽然才高八斗,久经沧桑,却没有想到这一哭会哭出淹溺自己的滔天祸水。早已有人将蔡邕夜哭卓尸的事报告给手握大权的王允。

王允平时对这位被董卓器重的名震天下的儒家泰斗蔡邕就有妒意。董卓死后,他本想把蔡邕列为董卓党羽严惩,只是缺乏蔡邕为虎作伥的证据,才没有下手。现在闻说他号哭董贼之尸,正是将他治罪的好借口。

因此,他命人请蔡邕入朝,当着群巨之面,高声问道:“我闻蔡公夜哭董贼,可有此事”

蔡邕为之一震,料知祸将临头。但他什么学问都学,就是没有学会讲假话,只好坦白道:

“有,我哭过了。”

王允立刻变脸,厉声斥责道:

“董卓是国家的大贼。他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以来,殆未之有。他欺天罔地,乱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几乎把汉室王朝推翻。他的伏诛,普天同庆,万民同乐。你身为皇帝的臣子,理应同仇敌忾,可你却怀念他对你的私情,反而为他之死悲痛啼哭。你这岂不是与他一起叛逆吗?”

蔡邕听说“叛逆”二字,大惊失色,赶忙辩解道:

“我虽不才,颇知古今大义,耳中熟闻,口中常说,岂敢背叛国家而归向董卓只是卓族骈诛,一时生感,遂致叹息落泪。吾自知过误,还乞见谅。”

“你精通汉律,岂不知叛逆之罪无有赦宥之例乎?”王允冷笑道。

蔡邕知道定成“叛逆”之罪,就是问斩,便哀求道:

“蔡邕一死,并不足惜。只是正在编写的《汉史》尚未完成,于心不安。倘得黥首刖足,俾得续成《汉史》,皆出公惠,邕亦得稍赎惩尤。”

王允愈听愈怒,拍案而起,怒吼道:

“来人呀,将这叛臣给我拿下!推出去斩了。”

众臣大惊,皆伏地叩首,为蔡邕求情。王允对众臣的叩首求情根本不于理睬,只管催促刀斧手道:

“速速斩首复命。”

王当蔡邕被五花绑着欲推出殿门之时,突然一人破门而入,高声道:

“伯喈乃旷世奇才,一代大儒,名闻天下。他多识汉事,当令他续成《汉史》。《汉史》系一代大典,非他莫成。而他的过错微乎其微,若处死刑,恐失人望矣!”

王允本想发作,见来人乃是位高名重的太尉马日殚,便忍着怒火道: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留传后世。今国祚中衰,天下未稳,若再命佞臣伴侍幼主,执笔舞文,不但无补皇上圣德,还会使我辈蒙受讥刺诽谤。所以我不便轻恕!”

王允说完,便下令将蔡邕投入大牢,总算给太尉马日碑一点面子。但是,他却暗暗指使人将蔡邕逼死狱中。一代大儒就这样冤死在王允之手。

马日殚闻说蔡邕已死,心中充满着对王允的愤慨。他在私下对人说:

“善人,乃国家的纪纲;着作,是国家的典章。王允欲灭纪纲、废典章,怎能长久?董卓从中平六年八月入京专权,至今年四月被诛,前后共两年零八个月,可谓短矣。吾观王允的鹰尾翅不会比董卓的狼尾巴长。难道王允他不怕断子绝孙么?”

诚然,王允并非不怕断子绝孙,而是他在掌握了国家权柄之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权力,使王允害怕——怕会失去,怕遭人觊觎,他感到需要更多的权力才会安全,当不再有人横梗在王允面前时,所有的压力与非议,一下子都落在王允身上,这使他体会到为什么要独断、独行。这使得他那一双本来十分敏锐的眼睛,变成了睥睨一切,什么人都不看在眼里。就是对那位诛杀董卓立了巨功、和他共秉朝政的吕布,王允也看不起他。

王允认为,吕布有勇无谋,是一介草莽武夫,根本不懂文事;吕布好色忘义,是中了他的美女“连环计”的可鄙刺客;甚至,他对除卓后利色双收的吕布还有一层说不出的醋意。所以,王允把吕布撇在

一边,朝政大事从不与之相量,事事独断独行。

这几天,吕布和貂蝉正沉浸在新婚燕尔的欢乐之中。吕布得到美艳无比的貂蝉,如鱼得水,十分快活。貂蝉投回年轻英俊的吕布怀抱,虽然不时有董卓的阴影掠过眼前,但也慢慢拾回昔日的旧情,多少有一种悲欢离合的归属感。她奉劝吕布以国事为重,好好协助王允治理依然不稳的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