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7章 各怀鬼胎【1 / 4】

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

人质来到面前,一箱箱珠宝摆在几案上,齐湣王咧开大嘴笑个不停,不住地赞扬苏秦雄韬伟略,智能超群。他现在不必担心燕国在背后袭击他了,以往的怀疑、担心,随着人质、珍宝的送来,已经云消烟散。他可以放心地抽出北部边境的十万驻军,交给田触去偷袭宋国了。他为此而踌躇满志,觉得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为了掩人耳目,滑王命令田触、田达率领三十万大军悄悄地赶到薛地集结,而他自己却与苏秦、韩珉,带着十三万齐燕联军,到洹水之滨参加盟会。

韩、魏、赵三国人马陆续到齐。

湣王登坛,与韩王、魏王、赵相李兑------见面,接着召集燕将剧辛、韩将暴鸢、魏将晋鄙、赵将廉顾、齐将韩珉,宣布放弃帝号,与各诸侯国平等相处,共同反对秦国称帝。

齐王这一姿态,立即赢得四国君王、将军的激赏。他们热情歌颂齐王英明,同时义愤填膺地遣责秦王称帝所犯下的僭越之罪。

韩、魏二王还要求将反对称帝一事,作为讨伐秦国的主要理由,写进盟约文书中,以便昭告天下。

苏秦宣布盟会开始。

五国国王、丞相、将军立于盟坛上,他们宰牛割耳,欢血盟誓。赵相李兑代表五国宣读誓词,那誓词气吞山河,震撼人心,足以令秦人闻风丧胆。

宣读完毕,李兑将五份盟书连同萧艾一同点燃,投入坎穴,以上达神明。

围在盟坛四周近六十万人的联军将士,呼啦一声举起戈矛剑戟,齐声欢呼五国结盟成功。

那浩大的声势,在洹水之滨久久回荡。

盟誓结束,李兑一面命五国联军向成皋、荣阳进发,一面派人将盟书抄写一份投进秦关。

关吏快马加鞭赶往咸阳,将盟书送与秦昭襄王观看。

秦昭襄王大为震惊,急忙跑进甘泉宫禀报宣太后。宣太后读完盟书,神情镇定自若,她微微--笑,慢慢地说:

“王儿,去把丞相,将军叫来。”

不一会,丞相魏冉、大良造白起、左更司马错、右更半戎、上卿向寿、泾阳君赢惺等人接连赶到。他们按部就班,两厢坐定,满脸严肃、冷峻地望着宝座上的宣太后与奏昭襄王。

宣太后命内侍宣读五国合纵抗秦的盟书。

众臣都被盟书内容所震慑,呆呆地坐着,不知所措。

“你们不要害怕。”宣太后沉着地说:“要尽快想出办法破除他们的纵约,让他们有备而来,无功而返。”

“大后,大王。”白起首先奏道:“臣已在武关、函谷关、轵道布下重兵,等五国联军到达成皋、荣阳时,即可开关迎战,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合纵的发起者是苏秦,纵约长却是赵国李兑,五国联军就是他带来的。”司马错接口道:“巨以为干脆兴兵攻赵,看有谁先去救它就移兵攻谁。这样,各国顾忌而不敢相救,纵约就名存实亡了。”

众臣就开战御敌一事,展开了热烈讨论。

“你们不要只想到拼杀。”宣太后诱导地说:“要多动脑筋,尽量不消耗我们的实力。兵书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太后,臣以为这次合纵的起因,是称帝引起的。其实,称帝不称帝只在迟早,天下若被我们统一了,称帝一事也就水到渠成。因此,臣建议可否暂停称帝?”向寿说

大家都认为向寿说得很对,像齐国暂缓称帝,便能收买天下人的心,化解兴论压力。

秦昭襄王立即表示同意放弃帝号,等时机成熟了再称帝不迟。

秦廷有个很好的传统,即在国家遇到重大危机之时,朝臣们不是互相埋怨、借机内斗夺权,而是团结一致献计献策。当君王的则虚心纳谏,与臣子们共渡难关。这就是几次合纵都没有攻倒秦国的主要原因。

“丞相有何计策可破五国合纵?”宣太后转而问魏冉。“根据斥堠报告,五国合纵,有名无实。”魏冉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他的主张:“诸侯之不可一,犹如鸡之不能俱止于栖。历史上多次大动干戈,结下许多解不开的仇怨。他们不可能亲如兄弟,团结一心。更糟糕的是,五国各有各的打算齐国以伐秦为掩护,攻伐宋国;燕国的目的是暗中为攻齐作准备,韩、魏、赵三晋想借五国之力,向我们讨回城池。五国联盟并非牢固,各自为利而来,必然也会因利而去。”

“为利而来,也会因利而去。这话说得很好!”宣大后高兴地插话:“丞相教我们用离间之计,大家可以就这句话,多发表自己的看法。”

于是,朝臣们又纷纷献计。向寿说,可以派出说客,游说五国。泾阳君建议,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瓦解五国联盟。魏冉、半戎说得更具体:将历年来争夺的城池,归还韩、魏、赵三国,他们就会主动退兵。白起对这条意见大加赞赏,那些城池都是抢占来的,还给他们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夺回来。

众臣意见逐渐趋于一致,宣太后心中也有了主意,她对秦昭襄王说:

“王儿,就按大家说的办法,公开宣布放弃帝号,派人游说韩、魏、赵三国,向他们揭露齐国的阴谋,变合纵伐秦为合纵伐齐。”

秦昭襄王传旨,众臣分头行动。司马错,半戎与白起分赴武关、函谷关与轵道,强化三地的防御力量,闭关不出,静以待变。

向寿前往韩国,对韩王威胁说,如不退出合纵,秦必从伊阙发兵攻打韩都新郑。韩厘王早被秦国打怕了,他的国家在秦国的蚕食下,已经支离破碎。如果再遭一次打击,恐怕再无立足之地。他已经吓得浑身发抖,频频恳求向寿回去禀告秦王,韩国是受苏秦的蛊惑,糊里糊涂地加入合纵的,现在厘清真相,愿意退出五国联盟,以后唯秦国马首是瞻,决无二话。

向寿感到满意,命韩国矛头转向,与秦国一道攻击赵国。韩厘王连连点头称是,当场在秦韩友好约书上签下韩咎大名。

泾阳君因与孟尝君友善,便被秦王派往魏国。

泾阳君对孟尝君说,寡君已经宣布放弃帝号,你们不要再大作文章了。寡君愿意归还轵道以西的大片土地,希望贵国与秦合作,共同对付赵国。

孟尝君见秦国主动夹讲和,而且还是他的密友泾阳君,心想上次的救命之恩尚未报答,不如以退兵做厚礼,让泾阳君回去也好交差况且秦国愿意归还大片土地,合纵抗秦目的已经达到,应该见好就收,于是当场拍板,传令晋鄙率军攻打赵国。

魏冉亲自出马,来到赵军驻地成皋,以神秘口吻对李兑说,秦王决定渡过河水,穿过韩国的上党,进攻赵都邯郸。

李兑似乎看出了魏冉的意图,他没有轻易地相信。他知道秦军主力都在武关、函谷关与轵道一带,无力再派部队进攻邯郸,即使有这种可能,他也不怕。他有五国盟书,上面写得清楚楚,如果秦攻赵国,韩军立即进驻宜阳,伺机出击;魏军驻扎河外,严阵以待。齐军渡过清河与赵军并肩作战,燕国也派精兵助战。有五国互相救援,秦军还敢轻举妄动么?

他微微一笑,反问魏冉秦军攻打赵国,就不怕韩、魏两国攻打秦的武关、轵道?

魏冉哈哈大笑,又压低声音说,就在他出关来到成皋前,韩、魏已经与秦国签订了友好条约,韩、魏成了秦的盟国,还会出兵救援赵国吗?

李兑的心猛地一缩,脸上立即变了颜色。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条,当时盟誓时反复强调,五国定要团结一心,亲如兄弟,一国有难,四国相帮。怎么尚未开战,就与秦人讨好、妥协?

他半信半疑,精亮的眼光一直在魏冉脸上搜索,仿佛要寻找出破绽似的。

魏冉早从李兑目光里读出了含意,灵机一动,挑拨道:“苏秦是发起合纵的人,自己不当纵约长,却鼓动先生出来领衔担纲。这说明他本身对合纵缺乏信心,所以预留后路,找先生做他的替死鬼。他自己躲到幕后,操纵着齐王去攻打宋国,从中牟取暴利。”

“有这样的事?”李兑冲口而出,几乎忘了设防:“苏秦对我保证过,伐秦之后再相约进攻宋国。 &34;

”这不过是苏秦的障眼法,就在先生带兵到成皋时,齐国三十万大军已经在薛邑集结好了。“魏冉幸灾乐祸地说。

被骗的屈辱感紧紧地笼住李兑的心,他急命侍卫前往苏秦帐中,将苏秦请过来对质。

侍卫拔腿跑出中军辕门。

魏冉觉得在此不便,借故转到屏风背后去了。

此时,赵将廉颇,左手抓着魏将晋鄙、右手执着韩将暴鸢,急急促促地闯了进来,对李兑吼道:

”魏、韩两军攻我驻地,上将军你到底管不管?“想起魏冉的话,李兑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他怒问:”晋鄙、暴鸢,你们未经我的许可,怎么可以随便调动军队?&34;“本将军受魏王指挥,魏王命本将军打到哪里就到哪里,你一个赵国丞相,怎能管到魏国头上?”晋鄙毫不畏惧地说。

“你们赵国与齐国勾结,把我们骗到定皋来阻击秦军,好让你们偷袭宋国瓜分宋地。”暴鸢一边揉着手腕一边说。

“胡说八道!”李兑胀红着脸,破口骂道:“本纵约长在此,何时与齐国有过勾结?&34;

正吵嚷着,苏秦进来。他彬彬有礼,笑脸可掬,耐心听完李兑、廉颇等人的质问,他忽生一计,决定代齐王许下诺言,然后再教齐王推翻他的承诺,从而激怒韩、魏、赵三国,如此,则合纵反齐的局面就会迅速形成。

他打定主意,等李兑、晋鄙、暴鸢都发泄完了,才开口说:“齐王没有欺骗你们齐王担心进攻宋国时,秦国会出兵干预,故略施一计,联合四国进攻秦国,将秦军挡在崤山以西,保证东线能够顺利地攻下宋国。”

“攻下宋国以后,是齐国独占,还是我们四国平分?”李兑问。“当然是四国平分。”苏秦自作主张地许诺:“齐王明确告诉过我,攻下宋国以后,宋之定陶、蒙邑割给赵国;宋之外黄一带割给魏国;韩国可得睢阳、仪台;靠近楚国南面土地送给楚国,剩下的尽归齐国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