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20章 三角定位法,给火箭炮上制导【1 / 1】

一只山竹榴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技术,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三个声音接收器,根据声波到达各接收点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声源的精确位置。

&34;如果把这套系统应用到天罗火箭炮上……&34;李明远喃喃自语,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精确命中目标的火箭弹,&34;精确度会有质的飞跃!&34;

正在他构思细节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34;进来。&34;

李守正探头进来,看到满黑板的图纸和公式,不禁瞪大了眼睛:&34;李总工,您这是……&34;

&34;啊,忘记擦了。&34;李明远这才意识到黑板上的内容涉及机密,赶紧擦掉了一部分,留下了最基础的框架图,&34;找我有事?&34;

&34;数控系统第一批安装已经完成,需要您来验收。&34;李守正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视线不往黑板上瞟,但那些奇怪的图形和公式实在太吸引人了。

李明远点点头:&34;好,马上就去。&34;他注意到李守正的眼神,微微一笑,&34;好奇?&34;

&34;不敢,这是您的工作,我……&34;

&34;没关系,这是我们下一个项目的构想。&34;李明远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图案,&34;你知道雷达是什么吗?&34;

李守正摇摇头:&34;听说过,但没见过。是不是洋鬼子用来探测的东西?&34;

&34;没错。&34;李明远简单解释道,&34;它通过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被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探测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34;

李守正的眼睛越瞪越大:&34;这……这不就等于用波替代眼睛,看见了看不见的东西?&34;

李明远大笑:&34;精辟!你这个比喻很到位。&34;

&34;那这个三角形是什么?&34;李守正指着另一幅图。

&34;三角定位系统。简单说,就是利用三个不同位置的接收器,通过计算声波到达的时间差,来确定声源的位置。&34;李明远解释道,

&34;我打算将这套系统用在我们的火箭炮上,大幅提升它的精确度。&34;

李守正倒吸一口冷气:&34;您是说,让火箭炮能像长了眼睛一样,自己找到敌人?&34;

&34;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34;李明远点头。

&34;这……这不是神仙手段吗?&34;李守正结结巴巴地说,&34;人类真能做到这种事?&34;

李明远拍拍他的肩膀:&34;科学不是神仙手段,只是我们还没掌握的知识而已。走吧,先去看看数控系统的安装情况。等这个项目告一段落,我就开始组建新的研发团队。&34;

&34;我……我能参加吗?&34;李守正鼓起勇气问道。

李明远看着这个忠厚老实的技师,点了点头:&34;当然,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34;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远一边监督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一边抓紧时间完善雷达和三角定位系统的设计。

第三天晚上,他终于画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

简易无线电接收器安装在火箭尾部,地面雷达站发射指令信号控制火箭飞行方向,三个声音接收器布置成三角形,通过声波时间差计算敌机位置。

&34;这套系统能将天罗火箭炮的命中率提高至少三倍。&34;李明远自言自语,&34;但还不够,还需要提升单发火箭弹的杀伤力……&34;

他又回忆起系统给的资料,专注地研读起来。

&34;钨合金破片战斗部……&34;他的眼睛一亮,&34;这是个好主意!&34;

钨是一种密度极高的金属,熔点高达3422°c,是已知金属中熔点最高的。

更重要的是,钨的密度高达193g/cm,是铁的25倍,被钨合金破片击中的目标,几乎没有幸存可能。

&34;龙国的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和广东等地。&34;李明远回忆着资料上的数据,

&34;江西的大吉山钨矿是亚洲之最,仅仅这一处矿藏,储量就超过30万吨。&34;

最为关键的是,钨矿是当时龙国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物资之一,由于品质优良,深受外国青睐。

国内的钨加工业虽然起步不久,但已经掌握了钨合金的基本制造工艺。

&34;用钨合金制作破片战斗部,将火箭炮的杀伤半径从50米提升到150米……&34;李明远计算着,

&34;这样一来,即使定位系统有500米的误差,也能保证相当高的命中率。&34;

方案确定后,李明远立即向上级申请组建新的研发团队。

由于他前期的武器设计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次的申请很快就获得了批准。

一周后,一个由30人组成的特别研发小组正式成立,李守正被任命为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

团队成员大多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年轻技术人员,充满朝气和创新精神。

&34;同志们,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是为了一项可能改变战争方式的重大研究。&34;李明远站在实验室的中央,环视着周围的新队友们,

&34;我们要研发的是全新的雷达探测系统和火箭炮制导技术。&34;

&34;雷达?制导?&34;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困惑地问,&34;李总工,这些词我们都不太熟悉。&34;

&34;不熟悉很正常,因为这是全新的领域。&34;李明远走到黑板前,开始详细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三角定位系统的概念。

随着他的讲解,实验室里的气氛从困惑逐渐变成了震惊,最后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34;这简直是革命性的发明!&34;一位从星条国留学回来的工程师激动地说,&34;如果我们能掌握这项技术,将大大提升我军的防空能力!&34;

&34;不仅是防空,&34;李明远补充道,&34;这套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海军和陆军,大幅提升火力精确度。&34;

激烈的讨论持续了整整一天,所有人都被这个宏伟的愿景所吸引。

当天晚上,团队便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负责雷达系统、定位系统和火箭改造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研发团队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雷达系统采用了最简化的设计,利用现有的无线电技术和一些进口元件,勉强拼凑出了一台原型机。

这台雷达采用固定式设计,不能360度旋转,但探测范围达到了200公里。

虽然分辨率较低,但足以探测大型飞机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