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洞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抓捕游击队
陕西地处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要长期供应几万大军的后勤是很难的。
此刻张连长正带着古之月在驻地周围的村子里收购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周围的镇子上早就被收购一空,所以张连长和古之月被迫只能下到村子里收购。
一进入一个叫张庄的村子时,他们就看见了墙壁上四处张贴的抗战宣传标语,刷着抗日的墙字,让寂静的村子看着是那么与众不同,这些标语也同样敲打着同行的每一位士兵的心。
这时村长战战兢兢地跑了出来,得知他们是来收购的食品的,看着张连长手里白花花的大洋,安心了不少二话没说,就安排各家拿出粮食,蔬菜,猪和羊来,张连长就和村长一起收购起来。
这时古之月就问了村长:
“我说村长,这墙上的标语是怎么回事呢?是谁弄的?”
村长操起了陕西话说道:
“这后生真俊俏,你说这标语啊,前几天村里来了一伙子什么游击队,
从陕北下来的,说什么要宣传抗日,还给我们演文明戏咧,说什么要我们支持打倭寇,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什么的,这些标语就是他们留下的。”
古之月立马好奇起来:
“我在报纸看到他们都是共产,共妻,杀人不眨眼的土匪,那他们怎么没有在你们村杀人抢东西吗?”
“这后生说胡话咧,可不敢这么说”,
老村长立刻反驳道,“你说的咱不知道,但是他们来了之后,对我们很客气,都是公平买卖东西,没见过他们抢东西,就见他们每天乐呵呵的唱什么三大主意,反正就是一天到晚的有事没事就唱”。
收完粮食和副食,张连长和古之月就往回走的时候,古之月坐在马车上,不断回想那些标语和张老村长的话。
当车队走进一个长沟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声枪响,
突然两侧山坡上出现了大批穿着各式各样衣服的人,手里的家伙也是五花八门,大刀长矛自不必说,有火绳枪,有鸟铳,有老套筒,有夏曼利步枪,有汉阳造,反正几百年历史的枪械博物馆,也不一定有这群人手里的家伙全。
这时山上传下一句话来,
“下面当兵的听着,留下物资,你们可以走了,
我们是渭南游击队,不为难各位兄弟,你们的校长不顾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一直让想抗战的东北军和西北军与我们为敌,你们的校长跑到我们这还被少帅扣押了,你们还和他们打,你们想助纣为虐吗,
我们不与你们当兵的为难,放下物资,保你们安全”。
古之月望向张连长问道:“怎么办?张连长!”
张连长看着众人,沉吟了一下道:
\"他们人多,我们只有十来个人,即使拼光了也保不住物资,还是保命要紧,撤!\"
说着,张连长大声喊道:“各位好汉,我们这就让出物资,希望你们信守诺言,不要伤了兄弟们的命。”
这时一个打头模样的人,上前说道:
“我们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抢你们物资只是因为你们在打想抗日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在助纣为虐,你们和倭寇有什么区别?
我们帮助西北军和东北军是民族大义,是中国人的本分,不像你们是非不分,就只知道执行上头命令,这是教训,让你们的上司赶快撤兵,把部队开到抗战的第一线和小鬼子干,这才像个中国人”。
听到这些话,古之月在和张连长回去的路上,一下子迷茫了,他们这么来到渭河和东北军和西北军打仗是为了什么。
黄总团长听到物资被游击队抢了,就立刻下令清剿,但是游击队神出鬼没,很难抓住,终于通过当地的保安团的内线,知道了游击队的必经之地。
古之月和战友们开始了艰难的蹲守。经过多次耐心的等待和精准的行动,终于在一次深夜的行动中,成功抓住了几个游击队员。
他们被押送到军营,黄总团长立刻就开始了审问起来。
军营里,灯光昏暗,黄总团长坐在桌前,目光如炬,审视着这几个衣衫褴褛的游击队员。
他们虽然疲惫,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不屈。
“你们为何要要抢我们的物资,还在此地到处张贴标语,蛊惑人心,扰乱军心?”
黄总团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其中一个游击队员抬起头,目光直视黄总团长,声音洪亮而坚定:
“我们并非扰乱军心,而是希望唤醒更多同胞的抗战意识。倭寇入侵,国土沦陷,同胞受苦,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理!”
黄总团长微微皱眉,继续追问:“你们可知,此举已触犯军规,若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游击队员毫不退缩,反而更加激昂: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存亡,为了同胞的安危。我们宁愿触犯军规,也不愿看到国家继续遭受欺凌,同胞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黄总团长沉默片刻,似乎被游击队员的真诚所触动。
一个游击队员换了一种语气,说道:
“你们可知,西北军与东北军兵谏之举,实属无奈之举。我党高层正在从中斡旋,希望和平解决此事,校长并无危险,你们又何必如此冒险?”
游击队员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继续道:
“我们深知兵谏之举的艰难与风险,但我们更清楚,国家危亡之际,唯有团结一心,方能抵御外敌。西北军与东北军此举,正是为了促使全国上下共同抗日,而非自相残杀。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战胜倭寇,保卫家园。”
黄总团长沉默良久,目光在游击队员身上徘徊。他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坚定与执着,看到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与对同胞的关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